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朝人的大義滅親

  受武帝遺詔輔政的,還有一個叫金日的匈奴人。金日有個兒子,武帝很喜愛,經常把他留在身邊。一次,金日看見兒子從脖子後面抱著武帝,沒大沒小的,就瞪大眼睛,把他攆跑了。後來,兒子長大,常常和宮女們一起玩,金日怕他淫亂後宮,留著遲早是個禍害,就主動把兒子給殺了。都說虎毒不食子,這種大義滅親的事兒,是是非非,真是沒法說得清。

  可是霍光不一樣,他一拍大腿,開口贊道:“你是個好漢!朝廷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你好好干,我將來是不會虧待你的。”第二天,他就把這個官員連升了兩級。

  霍光此舉贏得了不少人氣,而小皇帝也對他敬重有加。一次,昭帝想封賞身邊的兩個玩伴金賞、金建,就向霍光提議:“他們兩個的父親去世,朕覺得很可憐,要不就封他們為侯吧。”

  霍光立刻拒絕:“皇上,您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不能憑個人喜好隨意封賞,要不國家就會因賞罰不分明而亂套。況且高祖在臨死前,曾經下過死命令,沒有建功立業的不能被封為侯。皇上,您家老祖宗的規矩,您怎麼能輕易廢除呢?”

  無可辯駁,昭帝只好聽從他的意見,打消了這個念頭。霍光見對方並不是冥頑不靈的人,當下又繼續說:“皇上,您天天宅在家裡,可能並不知道,現在百姓們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人人都很懷念文景二帝時的生活啊。”

  昭帝很好奇,就問他原因。霍光趁機答道:“文帝和景帝在位的時候,社會安定,百姓們安心生產,不受戰亂之苦,生活水平年年上升,您說他們怎麼會不懷念過去的好日子呢?”昭帝深覺有理,就下定決心要恢復文景二帝統治時的和諧局面。

  霍光後來的執政也秉持著這一理念,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年,確保在漢武帝時期的連年戰亂之後,國家能夠休養生息,而西漢也重現了中興局面。

  阿龍辭典 周公是權臣的榜樣

  周公姬旦,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人稱周公。西周初年,武王因勞累逝世,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按照殷商兄終弟及的制度,攝政當國。但兄終弟及的制度容易引起王位紛爭,為了周朝基業,周公制定了嫡長子繼承制,在攝政7年後,毅然把政權讓給了武王的嫡長子成王,完成了政權的順利交接。從此以後,周公就成了歷代輔政大臣的榜樣。

  馭下有方

  當主管或做經理,下面管著一大批人,看起來是件很風光的事情,但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當領導的也有自己的煩惱。同為公司員工,職位高的總是容易招人嫉妒;另一方面,作為領導,員工鬧情緒,固然使管理難度增加,但換個角度看,員工的不滿情緒中往往透露出公司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想要馭下有方,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

  2、 上官桀謀反

  武帝對於皇權的掌控是異常謹慎的,他雖任命霍光輔佐自己的兒子,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另外指派了幾個顧命大臣,以此均衡權力,其中就有上官桀、桑弘羊等。

  上官桀看著霍光的勢頭越來越猛,心裡開始不平衡了。本來嘛,兩人明明是一起出道的,為啥他能這麼紅,而我只能坐冷板凳呢?時間一長,他越發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想要設法改變現狀。當時,朝中還有不少反對霍光的人,比如桑弘羊、燕王劉旦等。

  桑弘羊是個經濟學家,武帝時期的經濟發展全仰仗他的出謀劃策。等他當上顧命大臣後,跟上官桀一樣,開始看霍光不順眼了。至於燕王劉旦,他是昭帝的哥哥。自從自己的弟弟當上皇帝後,他就很不爽,經常暗地裡發牢騷:“本王一來比劉弗陵大,二來見識學問也比他強,只是跑出娘胎的動作快了點,憑啥跑得慢的倒能當上皇帝呢?”

  阿龍記事貼

  上官桀表忠心

  上官桀起初是給武帝養馬的。一次,武帝病好後看見馬匹大多瘦弱,就把上官桀叫來說:“你是不是以為我就要死了,再也看不到這些馬了?”上官桀嚇得直叩頭,說:“我聽說皇上聖體欠安,日夜擔心,實在沒心思照料馬啊。”話未說完,流下淚來。上官桀一哭,武帝就信了,這是個忠心的好同志啊,於是加以提拔。

  上官桀是個聰明人,自然清楚這兩人心中的小九九。於是,他先是想找昭帝當靠山,把自己的孫女送進宮,結果霍光出面阻止了他,並說:“咱倆現在都是輔政大臣,而且還是兒女親家,如果您再把孫女送進宮的話,這朝中的官員肯定會有很多怨言的,將來我們就算想治國,也沒人願意聽我倆的號令了。”

  上官桀很沒面子,知道對方絕對不會答應他,便只好另謀出路。這一次,他直接跟昭帝的姐姐長公主搭上了線,如願以償地把孫女弄進了宮。晉升成皇親國戚的上官桀並沒有滿足,他還妄想著更高的權勢地位,比如皇權在手。

  他私下裡聯合了桑弘羊、劉旦等人,準備發動政變。公元前80年,劉旦準備上書給昭帝,在裡面寫道:“霍光最近在閱兵,京城一帶都戒嚴了。皇上啊,我作為大漢的一分子,實在有必要提醒您,霍光在政壇上的權力已經夠大了,如果他在軍事上跟匈奴有所聯繫的話,您的皇位就危險了。為了保住大漢的江山,我願意親自進宮,時刻守護在您的身邊,以防萬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