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救災,突然進入地勢過高地區,高寒缺氧不算,加上過度疲勞、重度感冒,各種症狀合併發作……表現為氣急、劇烈咳嗽,吐出大量粉紅色泡痰等,最後形成肺水腫不治,導致嚴重後果!

  人們聽著聽著,頭都不自覺地低了下來,有的人禁不住悄悄地流淚。

  巴宗嗚咽著說:

  “我們到達地區後,立即去

  醫院看望老書記,他已經不能說話。我說,我們代表全縣幹部群眾看你來了。他眼珠還能慢慢地轉動,咀角上能看出微微的笑意。咀唇好像輕微地動了動,說‘謝謝”忽然眼睛不動了!醫生說,‘心臟停止了跳動!’我們都痛哭起來了……我們把大家的心意問候都帶給了老書記,他雖然已說不出話來,但是我們看得出來,他是高興的,安然地走了!”

  巴宗最後一句話,話音未落屋內頓起一片哭泣。

  李剛義強忍悲痛,要求節哀、鎮靜……

  最後,葉心鉞根據地區組織部長、地區醫院院長的記錄,轉達了周書記的遺囑:

  一、遺體不必運回山下,就安葬在縣上開闢的墓地。他願永遠長眠在獅泉縣的大地上,如有靈魂,他將永遠庇護著全縣人民平安幸福!

  二、妻子體弱多病,兒子年紀又小,不適宜上山來弔唁。

  三、如果條件允許,可去看望家屬一次。過兩年讓兒子來阿里繼承遺志為人民多做貢獻。

  ……

  葉心鉞說到悲痛處淚流不止……他哽咽著說,地委領導完全答應本人生前的要求。已確定在周書記遺體安葬後,由地、縣聯合組成慰問小組,代表組織前往周書記家鄉,慰問遺屬,安排子女。

  關於安葬事宜,縣領導根據地區意見,指示說按傳統習俗,追悼會已在地區進行。縣上迎接靈柩直接送墓地安排葬禮後即應下葬,入土為安……

  李剛義與扎崩很快安排了幾個青壯年幹部,由他們親自帶到墓地,選定位置並很快挖出墓穴,清出場地,便於來日舉行葬禮。

  第五天上午十點多鐘,周凌風書記的靈車即緩緩從獅泉河方向開來。縣上全體幹部職工,迎靈車到一里地之外。他們胸前佩著白花,臂上纏著黑紗莊嚴肅穆。

  靈車終於開進了迎接的隊伍。幹部職工們嗚咽一片,淚流滿面。老書記的靈柩在眾人伴隨下前往墓地。

  據說,靈車在太陽還未出來之前,就從獅泉河出發了,兄弟單位的送葬隊伍來了十幾輛麵包車,卡車上裝著花圈與輓聯。

  進入迎靈隊伍時,西饒副主任捧著周書記的畫像走在靈樞前。藏胞們的民族感情十分深刻難以描摹。

  靈柩一進入墓地,便立刻籠罩在悲哀的氣氛中,原來電影隊的同志,早把發電機安置在小丘的背後,在適當的地方裝了擴音器,不斷放送著沁人心魄的哀樂。悲情慟徹高谷山巒。

  靈柩被平穩地移到墓穴旁。葬禮隨之即正式開始。

  謝大軍在地區追悼會悼詞的基調上,又適當加進代表本縣人民感情的追念與祭奠之詞。經黎部長過目後,謝大軍便抑制著痛苦的心情,開始恭頌那神聖的寄託著全縣人民哀思的祭文: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十一月三日,中共西藏阿里地區獅泉縣委書記周凌風同志在任因公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周凌風,一九二八年生於甘肅岷縣城郊。四五年入伍,五○年入黨。同年隨西北部隊騎兵先遣連入藏。周凌風出生在苦難的年代,身為烈士遺孤,父母姓氏不明。隨寄身養父姓周得名。後養父母又相繼去世,由鄰里養大。

  周凌風入伍後素能吃苦耐勞,戰鬥勇敢,多次負傷。在傳奇般的“先遣英雄連”中榮立過一等功,並獲“人民功臣”稱號等榮譽。

  平叛民主改革後,六O年周凌風從排長的職務上轉業到獅泉縣,先後任縣委副書記、書記職務。

  建縣初期,在人力匱乏物資短缺、財政緊張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周凌風率部分幹部歷盡甘苦,建起了現代黨政機關之雛形。在培養民族幹部,發展牧區生產上,與藏族人民休戚相關、生死與共。以帶病之身,曾連續八年與親人分居。本人及其家屬共同為邊疆建設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直至最寶貴的生命!

  世有英雄之人,方行豪傑之事。此次大雪災中,他滿懷豪情傳承父母官之遺風。愛民如子視若親生。在冰天雪地之中,不忍睹牧姑瑟瑟顫抖之狀,亦難聞婦孺嚶嚶飲泣之聲。勇士見義立脫己衣,衣著嬰幼之身。

  周凌風雖近“知天命”之年,卻拂違“天命”。以久病枯槁之身,迎惡寒刺骨之痛,終羅大患。遂以肺水腫之疾不治而終!英年早逝,以身殉職!

  他為西藏解放而來,又為阿里建設而去。他所開創的事業,後繼有人,他的名字將彪炳史冊,永駐千秋!

  他是一座頂天立地的,世界屋脊上的豐碑!

  中國共產黨獅泉縣委員會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十一月七日

  謝大軍宣讀祭文後,人們懷著極大的悲痛,最後瞻仰周凌風書記的遺容,鞠躬告別。把雪白的哈達敬獻給他,堆雪成山。

  下葬的時刻終於到了,謝大軍率縣委全體常委們,親自抔土掩棺,送周凌風書記入土為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