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著於同年7月15日又改編為四兵種監部和2部7處,但習志野學校繼續由第5處領導。首任第5處處長是白銀義方大佐。第5處是以處長和3名部員(中佐、大佐、上尉各1名)為中心組成的人數很少的組織。之後,習志野學校教育訓練方面的業務均以第5處為窗口而展開。首任第5處處長白銀大佐、第二任渡邊雅夫大佐、第三任白木真澄中佐以及部員,均是從在習志野學校擔任過教官、研究員等職務的人中選拔出來的,他們與習志野學校關係極其密切。

  為了強化化學戰方面的中央組織,日軍於1941年4月10日在教育總監部內設立了化學兵監部(1941年4月9日軍令陸第2號)。首任化學兵監是歷任要職、才華卓越的町尻量基中將。最後一任第5處處長白木中佐改任化學兵監部副監。

  化學兵監部的任務是:“掌握該兵種部隊教育訓練方面的有關專門事項,統管其隸屬學校,就該兵種部隊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以謀求其發展”,同時,“統管除化學兵種部隊以外的部隊(航空部隊除外)及教育總監所轄學校的化學戰教育”,“就毒氣防護,對該兵種部隊以外的部隊進行檢查,以提高教育訓練水平”,其職責範圍涉及的不僅僅是化學兵部隊和機關,還涉及到全軍的化學戰教育。在化學兵監部的領導下,習志野學校為日軍實施慘無人道的化學戰,培養了大批骨幹專業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八章可以適時使用毒氣彈:第一節大量向中國派遣化學戰部隊 [本章字數:471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16:26:03.0]

  如前所述,早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公約》宣言書籤字生效,“禁用有毒物質”就成為國際公法。其後,1907年再度產生《第二次海牙公約》,再次以公法形式“禁止使用有毒物質和有毒武器”。兩次海牙公約,日本均與約簽字。但日本軍國主義出於侵略政策的需要,違反國際公約,秘密研製化學戰劑和化學武器,將之奉為推行法西斯侵略政策的“撒手鐧”。

  1937年“七•七”事變,揭開了日本軍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在向華北、淞滬派遣侵略軍的同時,即向各戰區派出了“秘密部隊”———化學戰部隊。1937年7月28日,日本軍部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在給侵華日軍司令官的“臨命第421號”命令中指示,“可以適時使用毒氣彈”,以掃蕩平津地區抵抗日本軍隊的武裝力量,開始在中國實施大規模反人道的殘酷化學戰。

  日本在中國究竟實施了多少次化學戰,造成多大的傷害,現在已無從準確統計。據不完全統計,侵華日軍在中國共實施了2000餘次化學戰,中國軍民直接中毒傷亡者計達103萬餘人。

  這裡統計是不全面、不準確的。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日本少數堅持皇國史觀的人否認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大肆使用化學武器的擋箭牌。讓我們看看歷史的回答吧。

  據日本1987年出版的《陸軍習志野學校》一書的資料,從1937年7月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向中國派遣了以下化學戰部隊。

  毒氣第13中隊(乙)1937.8.14第7師團華北(1940.8.19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6小隊1937.8.14第7師團同上毒氣第7小隊1937.8114第7師團華中(1939.7.11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8小隊1937.8114第7師團華北(戰爭結束後保留下來的惟一一支部隊)毒氣第5中隊(乙)1937.9.1第2師團華北(1939.7.11恢復平時編制,1940.7.15再次動員,派遣華南,1942.7.4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6中隊(乙)1937.9.1第2師團華北(1940.8.19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1中隊(甲)1937.9.9近衛師團華中(1939.7.11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2中隊(甲)1937.9.9近衛師團華中(1939.7.11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9中隊(甲)1938.9.17第4師團華南(1939.1.18恢復平時編制)毒氣第10中隊(甲)1937.9.17第4師團華南(1939.6.18恢復平時編制)毒氣18中隊(乙)1940.7.15第7師團華南(1942.7.4恢復平時編制)獨立毒氣第30中隊1941.7.7第2師團東北(1943.7.27恢復平時編制)獨立毒氣第32中隊1941.7.7留3師團東北(1943.7.27恢復平時編制)獨立毒氣第33中隊1941.7.7留6師團東北(1943.7.27恢復平時編制)獨立毒氣第34中隊1941.7.7留6師團具體不詳獨立毒氣第35中隊1941.7.7留6師團東北(1943.7.27恢復平時編制)獨立毒氣第37中隊1941.7.7第7師團北部軍(1942.5.19恢復平時編制)2號野戰毒氣隊本部1937.9.12師團華北(1940.8.19恢復平時編制)毒氣隊與迫擊炮隊不同,均在編組後不久(大部分為4個月~1年零10個月)就調回了日本國內、恢復平時編制。野戰毒氣中隊(甲)的員額為157名,由3個小隊(每小隊有4個班)和後勤(5個分隊)編成,主要裝備有94式甲號布毒車或消毒車10輛、物料檢測器3具、偵察檢測器24具、95式消毒罐30個或54個、人工布毒器18台。野戰毒氣中隊(乙)的員額為185~391名。主要裝備有:95式消毒罐30個,物料檢測器3具,偵察檢測器24具,人工布毒器100具。野戰毒氣小隊的主要裝備有:物料檢測器3具,偵察檢測器30具,95式消毒罐670或345個。獨立毒氣中隊編制裝備相當於毒氣中隊(乙)。

  第1野戰化學實驗部1937.7.27華北(1938.2.15恢復平時編制)第2野戰化學實驗部1937.8.24華中(1939.3.14恢復平時編制)第3野戰化學實驗部1937.8.24華北(1938.2.15恢復平時編制)第4野戰化學實驗部1937.8.24東北(1938.2.15恢復平時編制)野戰化學試驗部的任務是,收集敵人在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的資料,判斷其特性和毒性,並迅速採取對應措施。員額為部長(大佐或中佐)以下105名,兩個分隊編制,包括軍醫、獸醫、藥劑官等,裝備各種實驗材料、採集用具、分析用具、試驗用具、試驗裝置等。編有車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