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件事是他成功地說服了孫安,幫助劉備逃離了吳郡。

  第二件事,諸葛亮給張魯和劉璋各寫了一封信,說明巴蜀和漢中齒唇相依,他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和周瑜一拼。赤壁一戰,周瑜一躍而成天下名將,令張魯和劉璋十分懼怕,他們馬上放棄前嫌,共謀抗周之計。

  第三件事,諸葛亮將親自入蜀,幫助劉璋,指揮蜀軍,與吳軍決戰。

  周瑜看到這裡,大驚失色。

  劉璋身邊多了一個諸葛賢弟,伐蜀計劃的很多環節都將要重新考慮了。

  如果我身體強健,能日夜思考,指揮作戰,當然可以和諸葛賢弟大戰一場,一較高下,可如今體弱少食,一半性命已經被老天爺握住了,還能經得住曠日持久的大戰和竭心殫慮嗎?也許能,也許不能!萬一我在大戰中因病倒下,豈不誤了江東大業?又損了一世英名。不明真相的人,會以為我是諸葛賢弟的手下敗將呢。

  即刻退兵,更不行,不戰而退,豈不讓天下英雄笑話。我若在激戰中出了意外,甘寧和孫瑜絕不是諸葛賢弟的對手。難道江東的大業,就因為一個諸葛賢弟而成了水中花鏡中月?

  江東兵強馬壯,且有內應,但遠道而來,將士疲憊,巴蜀山川險要,以逸待勞,又有諸葛賢弟掛帥,將是一場惡戰。

  三日後,大軍就到了巴郡,和蜀軍短兵相接。一定要在三日之內,制定出新的攻蜀計劃。我和諸葛賢弟是當世雙雄,遲早要比個高下。

  主意打定,周瑜振作精神,鋪開地圖,思考起來。不知不覺中,迎來了新的一天。

  一夜未睡,新的伐蜀計劃在他的腦海里初具雛形了,他的精神很興奮,但身體卻極不舒服,腹內飢餓,腸胃似乎粘到了一起,但什麼東西也吃不下去,連一點溫水下肚,都想嘔吐出來。被清涼的晨風一吹,就覺得冰冷徹骨,寒不可擋。

  忽然一陣旋風吹過,卷著沙塵向馬上的周瑜撲來。他急忙伏在馬上,等到沙塵過後,再挺身時,覺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覺,再醒來時,已經躺在車上了。

  奮威將軍孫瑜和隨軍郎中守在身邊。

  “公謹,你怎麼樣了?”

  周瑜不答反問:“車怎麼停下來了?”

  “公謹,你暈倒了,郎中說你不宜顛簸……”

  “怎能因為我一人的安危,就誤了伐蜀大計呢!”周瑜一發怒,頭就一暈,一陣劇烈的咳嗽,過了好一會兒,才接著說:“你好糊塗!快令大軍繼續前進,嚴密封鎖我病重的消息。”

  於是,大軍繼續前行,直到夜色低垂時,才安營紮寨。

  周瑜喝了三碗不同的藥才上床。

  難道蒼天不願意看我成大業?偏偏在這關鍵時候讓我病倒,十幾年的策劃付諸東流。有人說,一個人太偉大了,蒼天都會嫉妒你,難道真是如此?

  劉璋寬厚仁慈,沒有威信,其下的能人志士紛紛出走,另投明主;漢中的張魯迷信鬼神,用天師道的宗教形式來治理屬下的百姓,狂妄自大,一心想稱王稱霸,在二百多名密探和一大批內應的配合下,諸葛賢弟最終也無法力挽狂瀾,難道上天是想讓我數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嗎?

  周瑜覺得很悶,忽地想起了諸葛亮的另一封信,急忙打開看。

  這是一封私信,口稱賢兄,說伐蜀的事宜,千頭萬緒,周瑜能瞞天過海,必然是費盡心機,日夜操勞。如此一來,本來就身患重病的他,病情必將惡化,這令諸葛亮十分擔心。請周瑜少思多食,清心靜養,好好保重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字字情真意摯,確是發自肺腑。

  諸葛亮向周瑜推薦了一位名醫,姓華名佗,字元化,沛國譙人,通曉養生之道,精於處方用藥,治療疾病,醫術絕妙,堪稱神醫,許多被公認無法醫治的頑症,都被華佗治癒了。

  聽說華佗就在蜀中行醫。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華佗有點交情,諸葛亮就請黃承彥親自入蜀,尋到華佗之後,即刻來替周瑜診治。

  賢兄若得華佗,大病無憂。今其在蜀地行醫,賢兄可覓其蹤,用密探亦不為過。若亮得此人,必將送至兄處,與兄診治。亮之心,與賢兄之心通矣,祈盼賢兄長久。望垂暮之年,吾與賢兄比鄰而居,共享太平。

  弟:諸葛孔明叩拜。

  周瑜看了,既感動,又感慨。

  “諸葛賢弟無愧於劉備,也無愧於我,難啊!只是我怕是等不到華佗來的那一天了。”

  當晚,周瑜的病情突然惡化,大口吐血,呼吸困難。隨軍郎中急忙趕來,經過一番搶救,仍無起色。

  周瑜覺得渾身無力,就連那股精神氣都慢慢地消散了,自知死期將至。

  回到帳中,種種往事如潮水般地湧上心頭。

  非戰之罪,天亡我也!我又能怎麼樣呢!我一生勤奮苦搏,沒有虛度光陰,擊敗強曹,迎娶小喬,開拓江東基業,雖然未能攻占巴蜀,十分遺憾,總的來說,也算滿足了。更重要的是,諸葛賢弟天下奇才,號稱“臥龍”,這次也中了我的計,而且很可能由此定出勝負。如果我身強體鍵,諸葛賢弟能改變戰爭的進程,卻改變不了戰爭的結果。我攻下巴蜀,和孫權東西夾擊,北有強曹,南是大海,諸葛賢弟縱有天大本領,也救不了劉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