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亮聞知劉備被軟禁起來,原因是孫權和周瑜逼他伐曹,就懷疑起來。

  伐曹不是時機,以公謹的眼光,怎麼會看不出來呢?孫權也曾親率大軍攻打過合肥,無功而返。難道他又想以攻為守?或是赤壁之戰勝利後,他頭腦發熱,真要伐曹。若真如此,倒也罷了,只怕公謹另有所圖。

  諸葛亮派到江東的密探回報:江東兵馬日夜操練,孫權四處勞軍,鼓舞士氣,周瑜忙著調兵遣將,一派打大戰的景象。

  江東真的要用兵了,會攻哪裡呢?

  是巴蜀。

  一定是巴蜀。

  諸葛亮如夢方醒:打曹操?這不可能,公謹對天下大勢見解精深,絕不會這麼愚蠢,那只有益州了。公謹一定是要攻打益州。天下英雄的見識都差不多,我想到了益州,公謹怎麼會想不到呢。

  他像被火燒了似的,飛快地鋪開地圖,看見荊南四郡和荊北之地在江東和巴蜀之間,就像一道狹長的木楔,被牢牢地夾住,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啊呀,我中了公謹的計了。割讓荊北之地,是為了把我們拖住,等到公謹取了巴蜀,東西兩面夾擊,我們就成了江東囊中之物了。兩分天下後,再與曹操爭天下。如今之計,該如何呢?

  巴蜀的劉璋和張魯,哪裡會是公謹的敵手。公謹素來心思慎密,滴水不漏,他攻取巴蜀的計劃,應該早在幾年前就準備了。連我都被他瞞過了,何況是劉璋和張魯,而且二人素來不和,張魯欺負劉璋懦弱,想蛇吞大象,滅亡劉璋。公謹很可能會利用這一矛盾,坐收漁人之利,先誘導張魯夾擊劉璋,最後再擊破張魯。

  公謹如果攻占了巴蜀和漢中,劉皇叔北有強曹,南有大海,連逃跑的路都沒有了。不行,我一定要阻止公謹進攻巴蜀,否則,劉皇叔的理想和我的抱負,將統統付諸東流了。

  但是,諸葛亮苦思數日,都因為時間關係,無計可施。劉備還在江東,諸葛亮投鼠忌器,而伐蜀的準備工作遠遠落後於周瑜。

  半個月後,密探再報:周瑜率領十萬大軍伐曹,行到江陵時,果然急轉向西,殺向蜀地。

  周瑜拖著重病之身,踏上了伐蜀之路。

  人生苦短,能搏幾回。曹操平定了馬超和韓遂等人,一定會攻打漢中和巴蜀。囚禁劉備,只是權宜之計,若真殺了他,江東和劉備就會兩敗俱傷。劉備和諸葛亮在荊州立穩腳跟之後,必然是圖謀巴蜀。此時是江東壯大的最良時機,稍縱即逝啊!

  於是,周瑜就不分晝夜地操勞忙碌,聽任病魔纏身。他還要裝出一副不斷病癒的姿態,以欺騙小喬和孫權。

  只要能攻下巴蜀,挫敗諸葛亮,我就是死也會含笑。大丈夫轟轟烈烈,威震天下,留名於後世,何等快哉,何必在乎多苟活幾年。

  這次出征,兩員副將一個是甘寧,一個是奮威將軍孫瑜。他是孫堅的侄子,身經百戰,深得軍心。孫權和周瑜決定,攻占巴蜀之後,他就是益州太守。

  一路行軍,周瑜都在馬上和病魔搏鬥,飯一天比一天吃得少,好在孫權請了一個名醫做隨軍郎中,時刻不離他的左右。

  眾將勸他乘車,他覺得乘車會影響士氣,堅決不肯。

  每當晚上,隨軍郎中就會替周瑜診病,孫瑜都會守在帳外。

  “先生,都督的病到底怎樣了?”

  隨軍郎中的頭一次比一次搖得厲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督的病根是二十多年前種下的,無法根除,只是靠小心調養來維持。可是,這麼多年,都督一直是操勞過度,(奇*書*網^_^整*理*提*供)生活經常沒有規律……”

  “都督還能活多久呢?”

  “都督血熱氣盛,意志堅強,非常人可比,這是都督還能支撐到現在的主要原因。下官會穩定住都督的病情。”

  “我們打敗劉璋和張魯,要三個月。”

  “將軍放心,只要都督不再絞盡腦汁地操勞,注意休息和調養,下官保證讓他攻下巴蜀,完成大業。”

  大軍將至巴丘縣時宿營。

  這晚的夜色很濃,就像一團化不開的墨,只是一點星光閃耀,那是北極星。

  周瑜不顧孫瑜的反對,將眾將召集起來,鼓舞士氣,作戰鬥總動員。

  劉璋懦弱無能,巴蜀的賢能之士和士族豪強無不思念明主。江東這幾年迅速崛起,各地豪強無不側目,尤其是赤壁一戰,更是威震天下。吳兵所到之處,必然會有摧枯拉朽之勢。只要打好頭兩仗,巴蜀兵馬就會望風而逃,徹底失去抵抗的信心。眾多的江東密探潛伏到巴蜀各地,各就各位,他們所策動的巴蜀的有識之士,正準備接應江東的大軍。

  種種跡象都表明,伐蜀之戰將十分順利。

  其實,伐蜀之戰早就開始了。孫權穩定了江東之後,江東的密探就一批批地潛入蜀地,刺探情報,策反有識之士,伐蜀計劃不斷地在周瑜的腦海里醞釀、修改、再修改,直到天衣無縫為止。

  眾將退出後,周瑜正在喝隨軍郎中親手煎的藥,一個親兵進來稟告。

  “都督,荊州諸葛亮的使者求見。”

  “快請。”

  來人是松兒。

  信一共有兩封。

  周瑜屏退隨軍郎中,打開了第一封信。這是一封公信,開頭就勸周瑜退兵,然後告訴了他三件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