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清朝12個皇帝,在位死的11個人,宣統死的時候不在位了,這11個皇帝死是9個有問題,11個皇帝死9個有異說,1992年我在台灣開一個學術研討會,他們報紙登個GG,說是跟他們座談清宮的事,來了好多人,因為它報紙公布了。其中一個人就問我,說閻教授您說清朝皇帝死因不明的有幾個?我說至少有9個吧,他說都哪9個?第一,清太祖努爾哈赤,死有異說。是病死了,是背發疽,背上長瘡死了?還是因為被袁崇煥炮打傷,不久死了?第二,皇太極,是病死了,還是被人給害死了?第三,順治,是得天花死了,還是出家了?第四,康熙,是病死了,還是被人送了人參湯給害死了?第五,雍正,是病死了,還是被別人割了頭死了?第六,乾隆沒有大爭議。第七,嘉慶,是病死了,還是遭雷擊而死?底下道光現在沒有大的爭議,咸豐也是,咸豐是病死了,還是被人害死了?同治是得天花死了,還是得別的病死了?光緒是病死了,還是被別人害死了?11個皇帝有異說的占9個,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嘉慶、咸豐、同治、光緒,這比例夠大了。那清朝皇帝的死,我看書,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大部分是在兩個時間死的:一個是在冬天,臘正月,一個是在七八月。這個現象值得研究,例外的一個是宣統,因為他死的時候不是清朝皇帝了,我們不統計他了,還有一個例外就是光緒,光緒是十月死的,光緒的死因的確值得研究的。我講完了以後接了不少的信,就說光緒死的原因,凡是來信的都認為光緒是毒死的,就是講了種種原因,種種理由。所以光緒特殊,單說,剩下還有10個皇帝,這10個皇帝死,基本上兩個時間:一個是臘正月,一個七八月,我把這個時間排比,給大家說一下,大家看一看。
清太祖天命汗努爾哈赤,死於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極,死於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死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清聖祖康熙帝玄燁死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死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高宗乾隆帝弘曆,死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清仁宗,嘉慶帝顒琰,死於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清宣宗道光帝旻寧,死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清文宗咸豐帝奕詝,死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穆宗同治帝載淳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緒和宣統單討論。基本上兩個時間,一個臘正月,一個七八月,咱們再分類看看,死於冬季的,就是臘正月的,康熙十一月,同治十二月,順治正月,乾隆正月,道光正月,一共五個人;死於七八月的,也是五個人,嘉慶七月,咸豐七月,努爾哈赤八月,皇太極八月,雍正八月,我說的都是陰曆,這個現象值得研究。
我又查了一下明朝,明朝皇帝什麼時候死的?也很有意思,明朝皇帝除了建文帝,因為“靖難之役”,是逃跑了,是跑到地洞裡怎麼死了?還是出家了?這是有不同說法了。景泰帝一種說法是正統給毒死了。崇禎帝因為李自成打到北京,他煤山自縊了,他不是病死了。其他因病死的皇帝基本上冬天是臘正月,夏天是七八月,具體的時間我就不念了。
《黃帝內經》它有一個說法,它這麼說,它說“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就說人體有病,陰陽失調,在他跟時間的節律相違背的時候,就加重,就可能死亡。從這裡面我們可以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清朝皇帝死亡的時間,和氣候節律有一個聯繫,清朝皇帝譬如說皇太極,譬如說康熙,他們血壓高,清朝皇帝飲食習慣,他就比較重視吃這個豬肉。我看清宮的檔案,一個皇帝吃飯,一天供應的大油一斤,大家知道那個沙鍋白肉,那是從宮裡傳出來的。清宮裡頭薩滿祭祀,殺豬,在那裡頭有案子殺豬,把豬的耳朵用蠟灌上,灌它叫,叫“領牲”,完了就殺了,把這個豬血接上,當時就去皮。大家看坤寧宮,大的鍋灶就在那兒煮,皇帝等就在炕上,就吃這個叫做“胙肉”,就是祭肉,所以清朝皇帝一些人的死亡同高血壓、心臟病有直接關係。
還有就是清朝皇帝,特別前期皇帝,他很注意運動,射獵,夏天五月份以後,到天冷之前,到承德避暑山莊,到木蘭圍場去圍獵,活動很多。到冬天就不活動了,活動很少,氣候又冷,血管又收縮,再加上其他一些疾病,所以冬天特別是臘正月,五個皇帝死在臘正月,好幾個皇帝正月初三、初五辦喪事。明朝的皇帝是臘、正、七、八,四個月,臘月、正月,臘、正、七、八,四個月,僅占全年月份的30%,而死亡皇帝卻占皇帝總數的60%,就是大部分也是死在這四個月,臘、正、七、八。
清朝皇帝的病,和氣候節律有一種密切的關係,具體的我想應該有醫學專家去研究,我只提供這麼一個現象,供思考。也希望大家在這兩個季節的時候格外注意保重。
最後我想說一下,就我們常說,“明清史不分家”,“清承明制”,要了解清史,應當了解一點明史,我這個《清十二帝》講完之後,要講明朝,由另外的先生講《明朝十七帝》,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聽。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 (六)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日出東方的王朝,她曾經雄姿勃發、屹立於世。是她締造了一個民族的光榮與尊嚴;這是一個蒼涼日落的王朝,她曾經喪權辱國、山河破碎。是她留給一個國家最深的傷痛與屈辱;當296年的興衰榮辱、風雲變幻逐一地成為過眼的煙雲,當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運沉浮漸次地成為遠去的背影,我們回望曾經的這樣一次歷史之旅,卻依然會詫異於仍有如此眾多的疑團與玄機未曾得解;我們重溫曾經的這樣一次心路歷程,卻依然會無奈於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與人生的粗略。
清太祖天命汗努爾哈赤,死於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極,死於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死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清聖祖康熙帝玄燁死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死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高宗乾隆帝弘曆,死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清仁宗,嘉慶帝顒琰,死於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清宣宗道光帝旻寧,死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清文宗咸豐帝奕詝,死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穆宗同治帝載淳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緒和宣統單討論。基本上兩個時間,一個臘正月,一個七八月,咱們再分類看看,死於冬季的,就是臘正月的,康熙十一月,同治十二月,順治正月,乾隆正月,道光正月,一共五個人;死於七八月的,也是五個人,嘉慶七月,咸豐七月,努爾哈赤八月,皇太極八月,雍正八月,我說的都是陰曆,這個現象值得研究。
我又查了一下明朝,明朝皇帝什麼時候死的?也很有意思,明朝皇帝除了建文帝,因為“靖難之役”,是逃跑了,是跑到地洞裡怎麼死了?還是出家了?這是有不同說法了。景泰帝一種說法是正統給毒死了。崇禎帝因為李自成打到北京,他煤山自縊了,他不是病死了。其他因病死的皇帝基本上冬天是臘正月,夏天是七八月,具體的時間我就不念了。
《黃帝內經》它有一個說法,它這麼說,它說“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就說人體有病,陰陽失調,在他跟時間的節律相違背的時候,就加重,就可能死亡。從這裡面我們可以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清朝皇帝死亡的時間,和氣候節律有一個聯繫,清朝皇帝譬如說皇太極,譬如說康熙,他們血壓高,清朝皇帝飲食習慣,他就比較重視吃這個豬肉。我看清宮的檔案,一個皇帝吃飯,一天供應的大油一斤,大家知道那個沙鍋白肉,那是從宮裡傳出來的。清宮裡頭薩滿祭祀,殺豬,在那裡頭有案子殺豬,把豬的耳朵用蠟灌上,灌它叫,叫“領牲”,完了就殺了,把這個豬血接上,當時就去皮。大家看坤寧宮,大的鍋灶就在那兒煮,皇帝等就在炕上,就吃這個叫做“胙肉”,就是祭肉,所以清朝皇帝一些人的死亡同高血壓、心臟病有直接關係。
還有就是清朝皇帝,特別前期皇帝,他很注意運動,射獵,夏天五月份以後,到天冷之前,到承德避暑山莊,到木蘭圍場去圍獵,活動很多。到冬天就不活動了,活動很少,氣候又冷,血管又收縮,再加上其他一些疾病,所以冬天特別是臘正月,五個皇帝死在臘正月,好幾個皇帝正月初三、初五辦喪事。明朝的皇帝是臘、正、七、八,四個月,臘月、正月,臘、正、七、八,四個月,僅占全年月份的30%,而死亡皇帝卻占皇帝總數的60%,就是大部分也是死在這四個月,臘、正、七、八。
清朝皇帝的病,和氣候節律有一種密切的關係,具體的我想應該有醫學專家去研究,我只提供這麼一個現象,供思考。也希望大家在這兩個季節的時候格外注意保重。
最後我想說一下,就我們常說,“明清史不分家”,“清承明制”,要了解清史,應當了解一點明史,我這個《清十二帝》講完之後,要講明朝,由另外的先生講《明朝十七帝》,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聽。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 (六)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日出東方的王朝,她曾經雄姿勃發、屹立於世。是她締造了一個民族的光榮與尊嚴;這是一個蒼涼日落的王朝,她曾經喪權辱國、山河破碎。是她留給一個國家最深的傷痛與屈辱;當296年的興衰榮辱、風雲變幻逐一地成為過眼的煙雲,當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運沉浮漸次地成為遠去的背影,我們回望曾經的這樣一次歷史之旅,卻依然會詫異於仍有如此眾多的疑團與玄機未曾得解;我們重溫曾經的這樣一次心路歷程,卻依然會無奈於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與人生的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