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英國到30 年代初已有兩所培養海軍軍官的戰術學校,但是,進行的演練只單純著眼於艦隊,而沒有注意演練與商船運輸隊有關的問題,這是禁止研製潛艇戰對作戰理論造成影響的又一例證。在軍事導演中,兩艦相隔100 海里,每隔10 分鐘出一個情況,這對於在護航運輸隊周圍獵潛的護航艦艇來說,是不現實的,對於聲納演練也沒有作用。1933 年,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重新開始建立海軍,同一年,一種演練聲納使用方法的臨時裝置在“魚鷹”

  號上使用。

  1935 年2 月,海軍情報處從一名研究蘇聯問題的海軍軍官研究蘇、芬在1929 年的接觸中,得到了德國Ⅶ型遠洋潛艇的一整套圖紙。德國已為芬蘭建造了德國自己設計的幾艘潛艇,其中一艘用以訓練德國的潛涎人員,準備把這些人員配備到德國的第一艘潛艇U 一1 上去。這艘潛艇自1918 年便開始建造,於1935 年6 月29 日服役。

  英國情報機構在戰爭開始前搞到了一部德國軍用“埃尼格馬”密碼機,這部收發報機是被波蘭情報人員偷來的。德國人用這種收發報機傳送所有絕密作戰命令,每艘德潛艇都裝有一部。在軍事情報六處處長休·辛克萊將軍領導下,“埃尼格馬”機的密碼系統逐漸被F.w.溫特伯瑟姆空軍上校破譯了。

  到戰爭爆發時,已能根據破譯的訊號、密級、收報地點等對報文內容進行非常準確的判斷。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機器,也很少有人知道英國能破譯某些德國報文,但是消息還是慢慢地傳到了海軍部情報室。在後來的戰爭中,這些情報對潛艇跟蹤室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得知德國已經暗中破壞了凡爾賽和約,開始建造潛艇,並可能公開撕毀該和約,英國政府與德國協商簽走的新協定埋下了使德國潛艇發展成為龐大艦隊的種子,從而使鄧尼茨能夠發展他的狼群戰術。當時,允許德國建造潛艇有以下兩個原因:1.德國聲稱它再也不會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了。(這只是表面的許諾)

  2.當時德國潛艇對英國的海上優勢還沒有構成嚴重威脅。

  而像U 艇部隊指揮官鄧尼茨這樣在一戰結束後仍留在海軍而現在又在新的U 艇上服役的人,畢竟很少。著名的德多森上校如今擔任潛艇機械長之職。

  由於地位特殊,鄧尼茨就可按照自己的思想來培養部下、制訂作戰計劃和戰術了。

  單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限的作戰經驗,是難以提出新的U 艇部隊所遵循的指導方針的。鄧尼茨及其部下便進行大量的研究,即使時至今日,他們的研究成果仍不失為一部較為理想的教科書。

  鄧尼茨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並使之付諸實踐,他實際上形成了後來U 艇部隊一直奉為根本的各項原則。

  如:他主張U 艇必須以集團的方式使用,否則是不會有太大效果的。而這,正是從一戰後期潛艇戰中得出的主要教訓之一。

  在一戰中,U 艇最輝煌的時期是1917 年春季。當時一共擊沉800 艘商船(約200 萬噸)。重大的損失使英國首相芬·喬治大為震驚,他要求海軍領導進行反省,研究對策,實施所謂的船隊護衛制度,因此當時的般舶常常以單獨的方式航行。

  英國採取這一措施以後,由於缺乏通訊聯絡,德國U 艇部隊便無法協同作戰,於是所擊沉的船數就急劇減少,這個問題鄧尼茨當時就曾經想到過。

  當英方再次實行船隊護衛制度時,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應該是將U 艇部隊組成寬闊的凹面,讓敵方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人船隊的U 艇一邊保持與敵接觸,一邊後撤把敵船的位置告知陣內的U 艇,接到通知後,其他U 艇則從側翼和後方,像收口袋一樣靠近敵船。

  訓練計劃開始付諸實施。1937 年和1939 年,鄧尼茨在北海舉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演習,事實證明鄧尼茨關於U 艇的戰術是完全正確的。

  對於潛艇的大小規格,鄧尼茨也頗費了一番思考。他重點研究了U 艇的任務與艇之大小的關係,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果要攻擊擁有護衛兵力的船隊,大型U 艇無論在速度、魚雷裝載量、自衛能力上,還是在續航距離上,都要比小型U 艇優越許多。但小型U 艇卻以有小半徑轉彎,逢到緊急情況,還能很快地迅速潛行、即使浮出了海面、也較難被敵人發覺的優勢。

  此外,鄧尼茨也得考慮到英德海軍協定的規定。因為,雖然德國擁有U 艇的噸位受到限制,但它並沒有限制U 艇的只數,4 艘小型U 艇無疑比一艘四倍大的大型U 艇具有更強大的威力。因為,一旦把幾艘小型U 艇同時散布到寬闊的海面上,就會提高與敵船遭遇的比率。

  考慮了上述因素以後,鄧尼茨確定每艘U 艇的排水量以500 噸左右為最合適。

  到1935 年歲末,U 艇部隊的24 艘U 艇中有10 艘屬於UI。UI 型的魚雷發射管為前4 座、後1 座,每艘可一次裝載魚雷12—14 枚,UI 型的水下操作性能良好,水中航速每小時可達16 節(約為30 公里)。發出潛航命令之後,在20 秒內即可完全潛入水中。潛水艦隊機械長德多森上校還實行了一些改進措施,把噸位增加到517 噸,燃料貯備量增加了,從而把續航能力從11500 公里提高到16100 公里。

  當然,這種理論主要還是鄧尼茨自己提高的,它不是德國海軍首腦們的傑作。海軍首腦部門甚至不知道鄧尼茨所謂集團作戰法為何物。他們相信的依然是一戰末期U 艇的戰術,即單獨遠離基地伺機攻擊敵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