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3、第48 裝甲軍轉向
德軍向瓦圖京左翼反攻期間,瓦圖京的右翼依然在向前推進。11 月17 日,蘇第60 集團軍攻占了科羅斯堅;11 月18 日,第13 集團軍趕走了奧夫魯奇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於此被切斷。
蘇第60 集團軍左翼,也在日托米爾—拉多梅什利公路以北站穩腳跟,威脅著德第48 裝甲軍的側翼。曼施坦因決定消除這個威脅。11 月30 日,第48 裝甲軍奉命突襲日托米爾—拉多梅什利蘇軍的右翼,從西向東實施攻擊。
儘管巴爾克對這一線蘇軍的防禦狀況並不了解,還是迅速做出了部署:第68 步兵師由日托米爾攻擊蘇軍右翼,該師左側展開了“希特勒”師和第1、7 裝甲師。第13 軍左翼也將配合行動。
按照計劃,“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先頭應於6 時穿過日托米爾—科羅斯堅公路,最左側的第7 裝甲師,則向東北方實施深遠的迂迴突擊,以求插入蘇軍縱深。由於沿途路況很差,沒有給第7 裝甲師配屬重型坦克。
巴爾克此次計劃成功的關鍵,就是第7 裝甲師的深遠迂迴。為了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德軍沒有派出偵察部隊,裝甲師夜間才進入出發陣地。即使在日托米爾以北搶修道路橋樑的工兵和裝甲車也沒有得到戰鬥部隊掩護。攻勢將得到德國空軍的大力配合,第8 航空軍司令塞德曼乾脆把指揮所設到第48 裝甲軍指揮所附近。
12 月6 日6 時,德軍3 個裝甲師越過了日托米爾—科羅斯堅公路。蘇軍雖沿公路構築了陣地,但尚未完工。第4 裝甲集團軍集中起所有可用的炮兵營,1 個火箭炮旅和1 輛裝甲列車,動用各種口徑(最大320 毫米)的火炮和火箭炮,對著脆弱的紅軍防線一頓狂轟濫炸。隨後,數百輛坦克投入進攻。第8 航空軍聯絡官坐在裝甲車內,緊跟坦克縱隊,隨時召喚飛機以壓制蘇軍的反抗。蘇軍抵抗一番,終歸經不住強有力的衝擊,防禦迅速被打亂。德軍甚至截聽到蘇軍無線電通話中的罵娘。
戰鬥至中午,德軍的攻擊取得勝利,攻取了第60 集團軍司令部。至傍晚,已突入縱深30 多公里。12 月7 日夜間,“希特勒”師取得很大突破,但燃料幾乎耗盡,戰車也損壞眾多。第1 裝甲師推進到捷捷列夫河,第7 裝甲師消滅伊爾沙河沿岸馬林登陸場。12 月9 日,德方宣稱兩河間蘇軍已被肅清,並以第13 軍鞏固住了陣地。
但在馬林地域,蘇軍的抵抗卻持續到了12 月18 日,其第4 近衛坦克軍不斷出擊,激戰過後,雙方被摧毀的戰車堆積遍野。德軍無力繼續北上,只好回過頭來以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肅清拉多梅什利附近的蘇軍。隨後,消耗嚴重的裝甲部隊退出一線。至12 月15 日,德第13 軍在捷捷列夫河和伊爾沙河一線的陣地穩定下來。
利用第48 裝甲軍的進攻,德第59 軍乘機奪回了科羅斯堅。同時,德方偵察發現,蘇軍第60 集團軍正在科羅斯堅與馬林之間的梅列尼地區集結兵力,企圖攻擊德第59、13 軍的結合部。但據蘇聯戰後發布的資料,第60 集團軍在科羅斯堅方向進行的是偽裝集結。俄國人營造出有大量步兵和坦克的假象,為的是吸引德軍的注意力,保證紅軍攻擊部隊集中在真正的主攻方向:基輔以西。
巴爾克卻對蘇軍將從梅列尼發起強大攻勢深信不疑,決心搶先下手。他先以第7 裝甲師由馬林地域渡過伊爾沙河,建立登陸場。然後,令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以兩次夜行軍潛入科羅斯堅以南。這樣,德軍就從兩個方面,建立起夾擊梅列尼的進攻出發陣地。按照德方估計,這裡有1 個蘇聯軍的兵力。
12 月16 日9 時,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準時占領出發陣地。為支援“希特勒”師,德軍集中起30 個炮兵連和1 個火箭炮旅。炮擊過後,“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一道出擊。德軍根據進展情況,不斷改變炮火支援的方向。“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的步兵和坦克,不僅在本師範圍內協同,還根據情況支援友鄰的戰鬥。西面的第7 裝甲師也取得了突破。至12 月16 日晚,德軍確信梅列尼合圍戰將獲得成功。
但情況並不那麼簡單。自反擊開始以來,德軍各部隊都苦戰了一個月左右。即使以滿員陣容投入的新銳兵團,戰力也已衰竭殆盡。如“希特勒”師,原有的227 輛坦克只剩下160 輛,其中可用的僅20 輛(含3 輛“虎”);原本足額的裝甲步兵團,兵員也下降為平均500 人。12 月21 日起,蘇軍又發動了大規模反擊!巴爾克依然不想放棄,命令“希特勒”師務必攻占梅列尼,並與第7 裝甲師會合。但在12 月22 日,“希特勒”師的進攻完全失敗,第1 裝甲師也遭到了蘇軍強有力的坦克衝擊。
巴爾克終於意識到實力不夠,於12 月23 日抽回兩翼,全線轉入防禦。12 月24 日這天,沮喪的“希特勒”師坦克手燒毀了7 輛無法回收的“虎”式坦克。該師帶來反擊的27 輛“虎”,至此已有11 輛全毀。
4、反擊的總結
德軍向瓦圖京左翼反攻期間,瓦圖京的右翼依然在向前推進。11 月17 日,蘇第60 集團軍攻占了科羅斯堅;11 月18 日,第13 集團軍趕走了奧夫魯奇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於此被切斷。
蘇第60 集團軍左翼,也在日托米爾—拉多梅什利公路以北站穩腳跟,威脅著德第48 裝甲軍的側翼。曼施坦因決定消除這個威脅。11 月30 日,第48 裝甲軍奉命突襲日托米爾—拉多梅什利蘇軍的右翼,從西向東實施攻擊。
儘管巴爾克對這一線蘇軍的防禦狀況並不了解,還是迅速做出了部署:第68 步兵師由日托米爾攻擊蘇軍右翼,該師左側展開了“希特勒”師和第1、7 裝甲師。第13 軍左翼也將配合行動。
按照計劃,“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先頭應於6 時穿過日托米爾—科羅斯堅公路,最左側的第7 裝甲師,則向東北方實施深遠的迂迴突擊,以求插入蘇軍縱深。由於沿途路況很差,沒有給第7 裝甲師配屬重型坦克。
巴爾克此次計劃成功的關鍵,就是第7 裝甲師的深遠迂迴。為了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德軍沒有派出偵察部隊,裝甲師夜間才進入出發陣地。即使在日托米爾以北搶修道路橋樑的工兵和裝甲車也沒有得到戰鬥部隊掩護。攻勢將得到德國空軍的大力配合,第8 航空軍司令塞德曼乾脆把指揮所設到第48 裝甲軍指揮所附近。
12 月6 日6 時,德軍3 個裝甲師越過了日托米爾—科羅斯堅公路。蘇軍雖沿公路構築了陣地,但尚未完工。第4 裝甲集團軍集中起所有可用的炮兵營,1 個火箭炮旅和1 輛裝甲列車,動用各種口徑(最大320 毫米)的火炮和火箭炮,對著脆弱的紅軍防線一頓狂轟濫炸。隨後,數百輛坦克投入進攻。第8 航空軍聯絡官坐在裝甲車內,緊跟坦克縱隊,隨時召喚飛機以壓制蘇軍的反抗。蘇軍抵抗一番,終歸經不住強有力的衝擊,防禦迅速被打亂。德軍甚至截聽到蘇軍無線電通話中的罵娘。
戰鬥至中午,德軍的攻擊取得勝利,攻取了第60 集團軍司令部。至傍晚,已突入縱深30 多公里。12 月7 日夜間,“希特勒”師取得很大突破,但燃料幾乎耗盡,戰車也損壞眾多。第1 裝甲師推進到捷捷列夫河,第7 裝甲師消滅伊爾沙河沿岸馬林登陸場。12 月9 日,德方宣稱兩河間蘇軍已被肅清,並以第13 軍鞏固住了陣地。
但在馬林地域,蘇軍的抵抗卻持續到了12 月18 日,其第4 近衛坦克軍不斷出擊,激戰過後,雙方被摧毀的戰車堆積遍野。德軍無力繼續北上,只好回過頭來以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肅清拉多梅什利附近的蘇軍。隨後,消耗嚴重的裝甲部隊退出一線。至12 月15 日,德第13 軍在捷捷列夫河和伊爾沙河一線的陣地穩定下來。
利用第48 裝甲軍的進攻,德第59 軍乘機奪回了科羅斯堅。同時,德方偵察發現,蘇軍第60 集團軍正在科羅斯堅與馬林之間的梅列尼地區集結兵力,企圖攻擊德第59、13 軍的結合部。但據蘇聯戰後發布的資料,第60 集團軍在科羅斯堅方向進行的是偽裝集結。俄國人營造出有大量步兵和坦克的假象,為的是吸引德軍的注意力,保證紅軍攻擊部隊集中在真正的主攻方向:基輔以西。
巴爾克卻對蘇軍將從梅列尼發起強大攻勢深信不疑,決心搶先下手。他先以第7 裝甲師由馬林地域渡過伊爾沙河,建立登陸場。然後,令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以兩次夜行軍潛入科羅斯堅以南。這樣,德軍就從兩個方面,建立起夾擊梅列尼的進攻出發陣地。按照德方估計,這裡有1 個蘇聯軍的兵力。
12 月16 日9 時,第1 裝甲師和“希特勒”師準時占領出發陣地。為支援“希特勒”師,德軍集中起30 個炮兵連和1 個火箭炮旅。炮擊過後,“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一道出擊。德軍根據進展情況,不斷改變炮火支援的方向。“希特勒”師和第1 裝甲師的步兵和坦克,不僅在本師範圍內協同,還根據情況支援友鄰的戰鬥。西面的第7 裝甲師也取得了突破。至12 月16 日晚,德軍確信梅列尼合圍戰將獲得成功。
但情況並不那麼簡單。自反擊開始以來,德軍各部隊都苦戰了一個月左右。即使以滿員陣容投入的新銳兵團,戰力也已衰竭殆盡。如“希特勒”師,原有的227 輛坦克只剩下160 輛,其中可用的僅20 輛(含3 輛“虎”);原本足額的裝甲步兵團,兵員也下降為平均500 人。12 月21 日起,蘇軍又發動了大規模反擊!巴爾克依然不想放棄,命令“希特勒”師務必攻占梅列尼,並與第7 裝甲師會合。但在12 月22 日,“希特勒”師的進攻完全失敗,第1 裝甲師也遭到了蘇軍強有力的坦克衝擊。
巴爾克終於意識到實力不夠,於12 月23 日抽回兩翼,全線轉入防禦。12 月24 日這天,沮喪的“希特勒”師坦克手燒毀了7 輛無法回收的“虎”式坦克。該師帶來反擊的27 輛“虎”,至此已有11 輛全毀。
4、反擊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