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二十三、陳亮(7)
這段話,兩個皇帝看了都高興,史書說是“聞之皆喜”,陳亮自然也就喜出望外。當然,也有清高正直之士聽到後很不高興,說陳亮喪失了知識分子的立場與原則。危稹說:“龍川(陳亮)上書氣振,對策氣索,蓋是要做狀元也。”這話說得雖然犀利,還算直率樸實。大名人全祖望則說得很尖新了:陳亮原來就是大言惑眾,名過其實,如果真正得到重用,未必能有所成就。……他晚年的對策,完全是阿諛奉承光宗皇帝,錯得太遠了。
在《宋元學案》中,全祖望還反覆嘆息:“同甫(陳亮)附會光宗之不孝,以取一第,盡喪其生平。”還說其學“粗莽掄魁,晚節尤有慚德”。在全祖望看來,陳亮晚年當狀元郎,是其一生的污點。不過,陳亮卻覺得這正是他揚眉吐氣之日。榮歸故里時,他對弟弟陳充說:今後倘若我顯貴,一定首先讓你發達。這樣咱倆去見先人的時候,也可以穿上朝廷的官府。
不過,老天爺似乎在與陳亮開玩笑,就是不給機會讓他穿上命服。當上狀元郎後,陳亮被建康軍節度判官,但他還未上任,就病逝在家中。他去見先人的時候,還是沒有來得及穿上命服。關於他的死因,葉適說是疾病纏身,“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離”。而元人方回卻說陳亮是被人一刀給捅死的,他在《桐江集》中說:陳亮當上狀元郎後,得意洋洋地回故鄉,相中了桶匠的女兒,故意為難桶匠,要求桶匠做個方桶,並百般刁難。桶匠氣憤不過,忍無可忍之時就覺得無須再忍,拿起桶刀將陳亮殺之。
這段文字,很多人都覺得不能相信,認為紕漏甚多。全祖望說,方回是個“反面事二姓”之人,即反覆無常的漢奸小人,他說的話能夠信麼?鄧廣銘教授說:一個狀元郎,看中了桶匠的女兒,要威嚇或要利誘,似乎都不缺乏更有效的方法,因而按之事理,可斷言其絕不會拿造方桶的題目去與桶匠為難。
這段話,兩個皇帝看了都高興,史書說是“聞之皆喜”,陳亮自然也就喜出望外。當然,也有清高正直之士聽到後很不高興,說陳亮喪失了知識分子的立場與原則。危稹說:“龍川(陳亮)上書氣振,對策氣索,蓋是要做狀元也。”這話說得雖然犀利,還算直率樸實。大名人全祖望則說得很尖新了:陳亮原來就是大言惑眾,名過其實,如果真正得到重用,未必能有所成就。……他晚年的對策,完全是阿諛奉承光宗皇帝,錯得太遠了。
在《宋元學案》中,全祖望還反覆嘆息:“同甫(陳亮)附會光宗之不孝,以取一第,盡喪其生平。”還說其學“粗莽掄魁,晚節尤有慚德”。在全祖望看來,陳亮晚年當狀元郎,是其一生的污點。不過,陳亮卻覺得這正是他揚眉吐氣之日。榮歸故里時,他對弟弟陳充說:今後倘若我顯貴,一定首先讓你發達。這樣咱倆去見先人的時候,也可以穿上朝廷的官府。
不過,老天爺似乎在與陳亮開玩笑,就是不給機會讓他穿上命服。當上狀元郎後,陳亮被建康軍節度判官,但他還未上任,就病逝在家中。他去見先人的時候,還是沒有來得及穿上命服。關於他的死因,葉適說是疾病纏身,“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離”。而元人方回卻說陳亮是被人一刀給捅死的,他在《桐江集》中說:陳亮當上狀元郎後,得意洋洋地回故鄉,相中了桶匠的女兒,故意為難桶匠,要求桶匠做個方桶,並百般刁難。桶匠氣憤不過,忍無可忍之時就覺得無須再忍,拿起桶刀將陳亮殺之。
這段文字,很多人都覺得不能相信,認為紕漏甚多。全祖望說,方回是個“反面事二姓”之人,即反覆無常的漢奸小人,他說的話能夠信麼?鄧廣銘教授說:一個狀元郎,看中了桶匠的女兒,要威嚇或要利誘,似乎都不缺乏更有效的方法,因而按之事理,可斷言其絕不會拿造方桶的題目去與桶匠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