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我可不敢親自確認。”
“我還指望你能告訴我點關於它的事情呢。”
“我們知道的薩拉薩星海洋生物還不到百分之一,總有一天我們會製造一艘研究潛艇,潛入深海,但現在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辦,再說感興趣的人也不多。”
羅倫暗自冷笑:很快就會多起來的。先來看看布蘭特要多久之後才能發現異常吧……
“我們的科學官瓦萊查看了紀錄,說是幾百萬年前的地球上出現過類似的動物,古生物學家給它起了個好名字,叫‘海蠍子’。古時候的海洋肯定是個激動人心的地方。”
“這東西庫瑪爾肯定喜歡,”布蘭特說,“你們打算怎麼處理它?”
“研究研究,然後放走。”
“我看見了,你們已經在它身上作了標記。”
這麼說,他還是注意到了,羅倫心想,不錯不錯。
“不,不是我們做的,你再看仔細點。”
布蘭特露出困惑的表情,在水池邊上跪了下來。大蠍子看都不看他一眼,繼續用那兩把碩大的鉗子夾海草吃。
右邊的那個鉗子看起來不大自然:關節處纏著一截網線,繞了幾圈,就像是個粗糙的手鐲。
布蘭特認出了那截網線,一下子張口結舌。
羅倫說:“那麼,我是猜對了。現在你知道漁網為什麼會破了吧?我看得再向瓦萊博士匯報一下,當然還有你們的科學家。”
麥哲倫號上,安妮・瓦萊在自己的辦公室發出抗議:“我是個天文學家!而你們需要的是一個精通動物學、古生物學和民族學,還懂得其他知識的人。我已經仁至義盡,給你們寫了個搜索程序,結果都存在你們的二號資料庫里,文件名是‘蠍’,你們只要在那裡面搜索就行了。祝好運!”
雖然嘴上說不願幫忙,瓦萊博士還是用她一貫的高效率,對主資料庫里近乎無窮的知識作了一番篩選。兩人逐漸在其中發現了規律。與此同時,那隻眾人注意的焦點繼續在水池子裡優哉游哉地覓食,參觀者川流不息,有的是來研究的,有的是來表示驚訝的,大傢伙對這些人一律無視。
它的外表是夠嚇人的,那對鉗子幾乎有半米長,似乎輕輕一合就能將人斬首,但它似乎完全沒有攻擊性,只是靜靜地吃食,也不逃走,或許是不捨得離開這麼豐沛的食物吧。眾人一致認為,它是被海草里的什麼微量物質引誘到此地的。
不知道它會不會游泳,總之是沒有想游的意思,只是邁著六條粗短的腿爬來爬去。四米長的身軀外面包裹著色彩斑斕的外骨骼,甲殼之間相互鉸接,運動起來十分靈便。
還有一個驚人之處是它尖嘴周圍的那幾縷觸鬚,或者該說是小型觸手,它們像極了人類粗短的手指(像得叫人不自在),靈活程度似乎也不落下風,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處理食物,但顯然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和鉗子配合起來更是精彩絕倫。
它有兩對眼睛,視力一定很好,其中的一對較大,在白天始終閉合,看來是在弱光中使用的。這身裝備能讓它輕而易舉地觀察環境、改造環境,而這兩點恰恰是產生智能的首要條件。
然而,要不是它的右鉗子上有意繞了一截網線,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奇怪的動物可能擁有智能。不過話說回來,這截網線也證明不了什麼,有記錄顯示,地球上也有一些動物喜歡收集物品(尤其是人造物品),並為它們賦予奇奇怪怪的用途。
澳洲的園丁鳥和北美洲的狐尾大林鼠熱衷於收集有光澤和色彩的物品,它們甚至會把這些物品擺放成藝術圖形,如果不是有詳細的檔案,這種事說給誰聽都不會相信。地球上充滿這樣的謎,現在永遠也解不開了。這隻薩拉薩星蠍或許也是在無意識地重複祖先的舉動,而這麼做的原因可能同樣神秘莫測。
這個現象引發了許多種解釋,有一種認為那個網線手鐲不過是裝飾用的,這個解釋最為流行,因為它不用假設這蠍子有智能。但佩戴這麼個手鐲肯定需要一雙巧手,這又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這隻蠍子究竟能否獨立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了,它也可能是得到了人類的協助,它說不定還是某個古怪科學家的寵物,後來逃出來了,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因為薩拉薩星上的居民彼此都認識,真有這事肯定早傳開了。
還有人提出了一種解釋。這解釋最離譜,卻也最發人深省——
或許,這枚手鐲代表了階層。
26 “雪花”升起
這是份時間漫長、內容枯燥的工作,加上早已駕輕就熟,歐文・弗萊徹上尉有大把時間用來思考。說實話,他已經思考得太久了。
他是一名垂釣者,正用強韌得難以想像的魚線釣起六百噸重的獵物。每天一次,自動制導的捕捉探頭都會從太空中垂下,在身後牽出一根三萬公里長的弧線。抵達薩拉薩星後,它會自行找到貨物,等到所有檢查完成,就是起吊開始的時候。
起吊是最關鍵的環節:探頭將“雪花”從製冰站中吊起,向著麥哲倫號上升,再將巨大的六邊形冰塊安放到距離飛船不過一公里處。起吊都是在午夜開始的,起點是塔納鎮,終點是漂浮著麥哲倫號的靜止軌道,整個過程不到六小時。
“我還指望你能告訴我點關於它的事情呢。”
“我們知道的薩拉薩星海洋生物還不到百分之一,總有一天我們會製造一艘研究潛艇,潛入深海,但現在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辦,再說感興趣的人也不多。”
羅倫暗自冷笑:很快就會多起來的。先來看看布蘭特要多久之後才能發現異常吧……
“我們的科學官瓦萊查看了紀錄,說是幾百萬年前的地球上出現過類似的動物,古生物學家給它起了個好名字,叫‘海蠍子’。古時候的海洋肯定是個激動人心的地方。”
“這東西庫瑪爾肯定喜歡,”布蘭特說,“你們打算怎麼處理它?”
“研究研究,然後放走。”
“我看見了,你們已經在它身上作了標記。”
這麼說,他還是注意到了,羅倫心想,不錯不錯。
“不,不是我們做的,你再看仔細點。”
布蘭特露出困惑的表情,在水池邊上跪了下來。大蠍子看都不看他一眼,繼續用那兩把碩大的鉗子夾海草吃。
右邊的那個鉗子看起來不大自然:關節處纏著一截網線,繞了幾圈,就像是個粗糙的手鐲。
布蘭特認出了那截網線,一下子張口結舌。
羅倫說:“那麼,我是猜對了。現在你知道漁網為什麼會破了吧?我看得再向瓦萊博士匯報一下,當然還有你們的科學家。”
麥哲倫號上,安妮・瓦萊在自己的辦公室發出抗議:“我是個天文學家!而你們需要的是一個精通動物學、古生物學和民族學,還懂得其他知識的人。我已經仁至義盡,給你們寫了個搜索程序,結果都存在你們的二號資料庫里,文件名是‘蠍’,你們只要在那裡面搜索就行了。祝好運!”
雖然嘴上說不願幫忙,瓦萊博士還是用她一貫的高效率,對主資料庫里近乎無窮的知識作了一番篩選。兩人逐漸在其中發現了規律。與此同時,那隻眾人注意的焦點繼續在水池子裡優哉游哉地覓食,參觀者川流不息,有的是來研究的,有的是來表示驚訝的,大傢伙對這些人一律無視。
它的外表是夠嚇人的,那對鉗子幾乎有半米長,似乎輕輕一合就能將人斬首,但它似乎完全沒有攻擊性,只是靜靜地吃食,也不逃走,或許是不捨得離開這麼豐沛的食物吧。眾人一致認為,它是被海草里的什麼微量物質引誘到此地的。
不知道它會不會游泳,總之是沒有想游的意思,只是邁著六條粗短的腿爬來爬去。四米長的身軀外面包裹著色彩斑斕的外骨骼,甲殼之間相互鉸接,運動起來十分靈便。
還有一個驚人之處是它尖嘴周圍的那幾縷觸鬚,或者該說是小型觸手,它們像極了人類粗短的手指(像得叫人不自在),靈活程度似乎也不落下風,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處理食物,但顯然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和鉗子配合起來更是精彩絕倫。
它有兩對眼睛,視力一定很好,其中的一對較大,在白天始終閉合,看來是在弱光中使用的。這身裝備能讓它輕而易舉地觀察環境、改造環境,而這兩點恰恰是產生智能的首要條件。
然而,要不是它的右鉗子上有意繞了一截網線,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奇怪的動物可能擁有智能。不過話說回來,這截網線也證明不了什麼,有記錄顯示,地球上也有一些動物喜歡收集物品(尤其是人造物品),並為它們賦予奇奇怪怪的用途。
澳洲的園丁鳥和北美洲的狐尾大林鼠熱衷於收集有光澤和色彩的物品,它們甚至會把這些物品擺放成藝術圖形,如果不是有詳細的檔案,這種事說給誰聽都不會相信。地球上充滿這樣的謎,現在永遠也解不開了。這隻薩拉薩星蠍或許也是在無意識地重複祖先的舉動,而這麼做的原因可能同樣神秘莫測。
這個現象引發了許多種解釋,有一種認為那個網線手鐲不過是裝飾用的,這個解釋最為流行,因為它不用假設這蠍子有智能。但佩戴這麼個手鐲肯定需要一雙巧手,這又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這隻蠍子究竟能否獨立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了,它也可能是得到了人類的協助,它說不定還是某個古怪科學家的寵物,後來逃出來了,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因為薩拉薩星上的居民彼此都認識,真有這事肯定早傳開了。
還有人提出了一種解釋。這解釋最離譜,卻也最發人深省——
或許,這枚手鐲代表了階層。
26 “雪花”升起
這是份時間漫長、內容枯燥的工作,加上早已駕輕就熟,歐文・弗萊徹上尉有大把時間用來思考。說實話,他已經思考得太久了。
他是一名垂釣者,正用強韌得難以想像的魚線釣起六百噸重的獵物。每天一次,自動制導的捕捉探頭都會從太空中垂下,在身後牽出一根三萬公里長的弧線。抵達薩拉薩星後,它會自行找到貨物,等到所有檢查完成,就是起吊開始的時候。
起吊是最關鍵的環節:探頭將“雪花”從製冰站中吊起,向著麥哲倫號上升,再將巨大的六邊形冰塊安放到距離飛船不過一公里處。起吊都是在午夜開始的,起點是塔納鎮,終點是漂浮著麥哲倫號的靜止軌道,整個過程不到六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