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不過當然,卷宗本身還是保存下來。最後它隨大量歷史檔案一起,被有關方面轉交給上海歷史檔案館,由該館的專業人員鑑別入庫收藏。而到這時,這卷宗也只剩下殘篇斷簡,案件的相關證據鏈再也無法建立起可靠的邏輯關係。(卷宗名見附註。)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仍應被視為一部虛構小說。我們相信作者在某個涼風習習的夜晚(風裡帶著夏日特有的腥臭味),一時興起,隨心所欲就捏造出一起電影攝影棚綁架案。我們更有理由懷疑那些存在於人心深處的欲望、那些還在頭腦中醞釀的複雜計劃,作者如何能猜得透?我們的確能看到作者用心叵測地轉換視角,以使假想出來的人物動機和行動計劃欺騙性地帶有一種混沌模糊的風格,在這裡透露一點,在那裡閃爍幾下,引誘讀者相信他在歷史信息不足時的擅自虛構。最難測度的是人的情感因素。薛維世先生和白俄女軍火商之間到底有幾分是(屬於人類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有幾分是詭詐的互相利用?薛和他的另一個更加天真的情人冷小曼之間發生的事,又有多少是出於當事人愈演愈烈的情場表演呢?
假設真的有一個公正的歷史法庭,我們要指控作者僅憑五六份相互之間缺乏邏輯關係的文件,妄圖向陪審團構想出整個案件的過程。證據鏈缺乏完整性,由書面的間接證據來推論,缺少堅實可靠的論證基礎。法庭將不予採納。其實,有關薛維世先生(以及他的白俄情婦)的故事隨後的發展變化本身也會提供一種例證。如上所述,由於歷史檔案的人為丟失,薛維世先生在“孤島時期”處於各種複雜勢力逼仄下採取的主動(或被動)行為,在上海光復後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嚴格審查,同樣由於檔案的缺失,這項審查最後毫無結果,僅憑薩爾禮少校的一份不太可靠的宣誓證明就草草收場。
但人類從來不曾生活在那個魔法世界裡,在魔法世界裡(就像在那部電影裡),魔法師有一部可以無限對摺展開的書,他所有的舉措行動、所有最微妙的心理變化都將在事發同時記錄備份在那本書里。如果有那樣一本魔法書,不僅歷史學家要失業,小說家也同樣要失業。
附註:(相關檔案卷宗摘要。因篇幅所限,我們不打算在此抄譯這些檔案的全文。有興趣的讀者可與本書的出版商聯繫。)
一、U731-2727-2922-7620卷宗:描述及摘要:
法帝國主義警察處特務部對一組暗殺和販賣軍火事件的調查報告與分析、剪報、關卡及房屋搜查記錄、照片、指紋編號目錄相關頁摘錄、要人登記冊相關頁摘錄。
涉及主要人物:IRXMAYER THERESE⑴在一張照片的背後我們看到一個名字:Weiss Hsueh。顯然,這就是我們的薛維世先生。翻過來再次仔細研究照片,我們這才發現,照片的右下角有一個大半身被切在畫框外的人影。他背朝著照相機,淺色外套,左手伸向自己的面孔。我們據此猜想他有揉鼻子的習慣,他的面孔隨著手勢稍稍偏向左側,我們因此能看到他美麗的下巴。由於焦距是對準白俄女軍火商,他的身影相當模糊,看不出胖瘦程度,即便如此,這也是我們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張薛維世先生的照片。
二、一份文件殘頁
描述:這些紙張有可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後從上述卷宗內抽出取作他用(作為一項節約使用戰略物資的臨時措施)。但也有可能它從未被歸到上述卷宗內(考慮到殖民地法國官員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這是一份由英國情報部門轉到法租界警務處政治部的報告,內容涉及大連日本租界水上警察對活躍在中國海域的一群歐洲海盜的一次搜捕。我們確實在文件內隱約看到Therese的字樣,而Hugo Irxmayer的字樣在一個括號內,括號上畫出一個箭頭,指向用黑色墨水寫在頁邊的巨大問號。
三、事實上,除那張照片外,在相關檔案內找不到任何與薛維世先生有關的文件。以他在法租界警務處政治部的地位,確實有能力清除所有涉及自己的與不法行為相關的文件。但最後,我們在逃往台灣的國民黨情報系統退役特工人員於八十年代後以回憶錄為名發表的文章內找到線索(這些文章想必曾受到台灣有關當局的嚴格審查刪改,其未被允許公開發表的部分至今仍保存在某個檔案庫內)。根據這些線索,我們翻閱到“孤島”時期駐滬日本侵略軍特高課檔案。在光復後上海盧家灣公安分局的其它檔案內,看到一份法語手寫的證明信,仔細辨認信件底部花哨的字體,正是大家所熟悉的薩爾禮少校。信件內甚至提到薛維世先生與那名白俄女軍火商的接觸,聲稱薛的所有活動都是在他本人授意下進行的。我們還在法租界警務處工資登記冊內查到薛維世先生不斷得到提升的職位和收入,他受到的各類獎勵和表彰(甚至包括由率艦隊視察上海的法國海軍上將對其授勳的一項記錄),我們在許許多多的搜查記錄和報告內看到他的簽字。
四、在一九三一年春夏之交的上海中外文報紙上,能夠查閱到很多與顧福廣的暗殺團有關的消息,雖然語焉不詳,有些純屬記者閉門造車胡編亂造,但所有報導的指向仍很明確,顯示在那個時間段,顧與他的暗殺團體,確實在上海租界居民的內心造成極大震撼。查閱現已解密的英法外交部官方通信文件彙編文獻,在相關時間段內,有幾條涉及“上海自由市”和“租界頻繁發生的暗殺”問題的來往信件,信件是由駐滬英法總領事(由駐北京的外交代辦處首長附簽或轉呈)對倫敦和巴黎的外交部發出的述職報告。相關文字常常只是出現在主要報告的附錄便條內,反映出外交界人士在處理敏感問題時的喜好和習慣做法。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仍應被視為一部虛構小說。我們相信作者在某個涼風習習的夜晚(風裡帶著夏日特有的腥臭味),一時興起,隨心所欲就捏造出一起電影攝影棚綁架案。我們更有理由懷疑那些存在於人心深處的欲望、那些還在頭腦中醞釀的複雜計劃,作者如何能猜得透?我們的確能看到作者用心叵測地轉換視角,以使假想出來的人物動機和行動計劃欺騙性地帶有一種混沌模糊的風格,在這裡透露一點,在那裡閃爍幾下,引誘讀者相信他在歷史信息不足時的擅自虛構。最難測度的是人的情感因素。薛維世先生和白俄女軍火商之間到底有幾分是(屬於人類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有幾分是詭詐的互相利用?薛和他的另一個更加天真的情人冷小曼之間發生的事,又有多少是出於當事人愈演愈烈的情場表演呢?
假設真的有一個公正的歷史法庭,我們要指控作者僅憑五六份相互之間缺乏邏輯關係的文件,妄圖向陪審團構想出整個案件的過程。證據鏈缺乏完整性,由書面的間接證據來推論,缺少堅實可靠的論證基礎。法庭將不予採納。其實,有關薛維世先生(以及他的白俄情婦)的故事隨後的發展變化本身也會提供一種例證。如上所述,由於歷史檔案的人為丟失,薛維世先生在“孤島時期”處於各種複雜勢力逼仄下採取的主動(或被動)行為,在上海光復後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嚴格審查,同樣由於檔案的缺失,這項審查最後毫無結果,僅憑薩爾禮少校的一份不太可靠的宣誓證明就草草收場。
但人類從來不曾生活在那個魔法世界裡,在魔法世界裡(就像在那部電影裡),魔法師有一部可以無限對摺展開的書,他所有的舉措行動、所有最微妙的心理變化都將在事發同時記錄備份在那本書里。如果有那樣一本魔法書,不僅歷史學家要失業,小說家也同樣要失業。
附註:(相關檔案卷宗摘要。因篇幅所限,我們不打算在此抄譯這些檔案的全文。有興趣的讀者可與本書的出版商聯繫。)
一、U731-2727-2922-7620卷宗:描述及摘要:
法帝國主義警察處特務部對一組暗殺和販賣軍火事件的調查報告與分析、剪報、關卡及房屋搜查記錄、照片、指紋編號目錄相關頁摘錄、要人登記冊相關頁摘錄。
涉及主要人物:IRXMAYER THERESE⑴在一張照片的背後我們看到一個名字:Weiss Hsueh。顯然,這就是我們的薛維世先生。翻過來再次仔細研究照片,我們這才發現,照片的右下角有一個大半身被切在畫框外的人影。他背朝著照相機,淺色外套,左手伸向自己的面孔。我們據此猜想他有揉鼻子的習慣,他的面孔隨著手勢稍稍偏向左側,我們因此能看到他美麗的下巴。由於焦距是對準白俄女軍火商,他的身影相當模糊,看不出胖瘦程度,即便如此,這也是我們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張薛維世先生的照片。
二、一份文件殘頁
描述:這些紙張有可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後從上述卷宗內抽出取作他用(作為一項節約使用戰略物資的臨時措施)。但也有可能它從未被歸到上述卷宗內(考慮到殖民地法國官員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這是一份由英國情報部門轉到法租界警務處政治部的報告,內容涉及大連日本租界水上警察對活躍在中國海域的一群歐洲海盜的一次搜捕。我們確實在文件內隱約看到Therese的字樣,而Hugo Irxmayer的字樣在一個括號內,括號上畫出一個箭頭,指向用黑色墨水寫在頁邊的巨大問號。
三、事實上,除那張照片外,在相關檔案內找不到任何與薛維世先生有關的文件。以他在法租界警務處政治部的地位,確實有能力清除所有涉及自己的與不法行為相關的文件。但最後,我們在逃往台灣的國民黨情報系統退役特工人員於八十年代後以回憶錄為名發表的文章內找到線索(這些文章想必曾受到台灣有關當局的嚴格審查刪改,其未被允許公開發表的部分至今仍保存在某個檔案庫內)。根據這些線索,我們翻閱到“孤島”時期駐滬日本侵略軍特高課檔案。在光復後上海盧家灣公安分局的其它檔案內,看到一份法語手寫的證明信,仔細辨認信件底部花哨的字體,正是大家所熟悉的薩爾禮少校。信件內甚至提到薛維世先生與那名白俄女軍火商的接觸,聲稱薛的所有活動都是在他本人授意下進行的。我們還在法租界警務處工資登記冊內查到薛維世先生不斷得到提升的職位和收入,他受到的各類獎勵和表彰(甚至包括由率艦隊視察上海的法國海軍上將對其授勳的一項記錄),我們在許許多多的搜查記錄和報告內看到他的簽字。
四、在一九三一年春夏之交的上海中外文報紙上,能夠查閱到很多與顧福廣的暗殺團有關的消息,雖然語焉不詳,有些純屬記者閉門造車胡編亂造,但所有報導的指向仍很明確,顯示在那個時間段,顧與他的暗殺團體,確實在上海租界居民的內心造成極大震撼。查閱現已解密的英法外交部官方通信文件彙編文獻,在相關時間段內,有幾條涉及“上海自由市”和“租界頻繁發生的暗殺”問題的來往信件,信件是由駐滬英法總領事(由駐北京的外交代辦處首長附簽或轉呈)對倫敦和巴黎的外交部發出的述職報告。相關文字常常只是出現在主要報告的附錄便條內,反映出外交界人士在處理敏感問題時的喜好和習慣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