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指環”作戰任務主要由頓河方面軍承擔,為此蘇最高統帥部將原屬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第62、64、57 集團軍也劃歸頓河方面軍。今天的會議首先聽取羅科索夫斯基匯報。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身材魁梧,淡藍色的眼睛習慣性地眯縫著,閃著機智的光芒。這時他站在會場前方,壓抑著內心激動,對史達林格勒的作戰態勢及被圍德軍動向作了細緻入微的分析:
“..偵察結果證明了我們的判斷,第一,保盧斯的軍隊雖然已窮途末路,面臨著糧食、彈藥和燃料的不足,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們會主張放下武器投降。第二,被圍德軍兵力還有20 多萬,他們盤踞在170 公里的地盤負隅頑抗。這一帶多為丘陵地形,有許多斷崖陡岸的小山谷,居民點星羅棋布,易守難攻。下面我著重談一下我軍的對策。”
羅科索夫斯基才思敏捷,他沒有看桌上攤開的地圖,敵我雙方兵力部署、態勢和走向,他早已研究透徹;說起來滔滔不絕,語氣中流露著一種強烈的自信:
“這個計劃是由大本營副代表沃羅諾夫同志幫助我們制訂的,同時聽取了集團軍司令員的想法。我軍的防線是:在市內沿河區由第12 集團軍防守,北面是第66 集團軍防區,與崔可夫第62 集團軍相隔5 公里,接著是第24集團軍防區。西部地段由第65 和21 集團軍共同防守;南部是第57 和64 集團軍。我軍從四面八方把保盧斯軍隊圍得水泄不通。
“再看德軍,其陣地呈雞蛋形,幾十萬人縮成一團,攻北南救、攻南北援,能從四面機動兵力,其核心在卡爾波大卡、馬里諾夫卡、德米特里耶夫一帶。
“我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應放在哪裡呢?從北面突擊,不行。保盧斯早在8 月份就從此地突向伏爾加河,那裡工事堅固,防守嚴密。南面也只能作配合性的輔助突擊。我們計劃從西面沿韋爾佳奇、大羅索什卡、古姆拉克、戈羅季謝一帶,從第65 和21 集團軍的相鄰翼側實施猛攻。”
羅科索夫斯基說完,大家都沉浸在思索中。
史達林吸著菸斗,注視著大家:“5 個月的血戰,我們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終於迎來了總攻。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華西列夫斯基,你對計劃有什麼意見?”
“我看不錯。敵人現在已龜縮一團,如果只從一個方向或從外面零打碎敲,既費時傷亡又大。頓河方面提出中間突破,大膽穿插,把圍困中的德軍切割成一股股,使他們群龍無首,迅速瓦解”。
史達林回頭看朱可夫:“你有什麼建議嗎?”
朱可夫道:“總的設想不錯,只是我擔心主要突擊力量是否是以撕開敵人防線,還有主攻和助攻如何配合?”
“對,敵人陣地已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雖已面臨絕境,但狗急跳牆,垂死之敵不好對付噢。”
會場氣氛活躍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出謀獻策。
最後,史達林集思廣益,對“指環”作戰作了重大修改,以命令形式下發給頓河方面軍:“你們提交的‘指環’計劃的主要缺點是:主要突擊和輔助突擊方向不夠集中。兩股突擊力量不可能會師,以致使人感到戰役勝利的把握不大。
按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意見,戰役第一階段,你們的任務是分割和消滅克拉夫措夫、已布爾金、馬里諾夫卡、卡爾波夫卡地區內彼圍敵軍的西部集團,使我軍的主要突擊從德米特里耶夫卡、一號農場和巴布爾金地區轉向南方的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而第57 集團軍的輔助突擊從克拉夫措夫、斯克利亞羅夫地區接應主要突擊,這樣兩支突擊力量應在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會師。
與此同時,應該組織第66集團軍經奧爾洛夫卡向‘紅十月’居民區方向實施突擊。第62集團軍也實施突擊,為了接應他們的突擊,以使兩軍會合,這樣便可將工廠區的敵人同敵主要集團欄腰切斷。
在總結第一階段戰果的基礎上,請於1月9日前將戰役第二階段的計劃經總參謀部呈報上來。N·史達林T·朱可夫”
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接到大本營命令後,立刻修改了計劃,1 月4日,計劃被批准。
最終確定的方案是蘇軍由西向東突擊,支解被圍德軍,消滅包圍圈西南突擊部德軍為戰役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蘇軍繼續分割被圍德軍,將其各個擊破。
“指環”作戰定於1月10日開始。為避免不必要流血,炮兵司令沃羅諾夫上將和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在進攻前2天向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圍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下的德軍第6集團軍保盧斯上將並副司令官:德軍第6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各兵團及其配屬的加強部隊從1942年11月23日起,已陷入完全包圍之中。
紅軍已把你們圍得水泄不通。從南和西南面挽救你們的曼施坦因集團已被擊潰,其殘部正向羅斯托夫撤退。給你們運送少量食品、彈藥的德軍航空兵也遭到蘇軍猛烈炮兵襲擊,已無法完成空運任務。
你們被圍部隊忍受著飢餓、疾病和嚴寒折磨。作為司令官,你非常清楚,突圍已不可能,抵抗是毫無意義的,只有投降,才是出路。.... 倘若你們拒不投降,我們紅軍和紅軍空軍將全殲你們,一切後果由你們承擔,特此警告。紅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炮兵上將沃羅諾夫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身材魁梧,淡藍色的眼睛習慣性地眯縫著,閃著機智的光芒。這時他站在會場前方,壓抑著內心激動,對史達林格勒的作戰態勢及被圍德軍動向作了細緻入微的分析:
“..偵察結果證明了我們的判斷,第一,保盧斯的軍隊雖然已窮途末路,面臨著糧食、彈藥和燃料的不足,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們會主張放下武器投降。第二,被圍德軍兵力還有20 多萬,他們盤踞在170 公里的地盤負隅頑抗。這一帶多為丘陵地形,有許多斷崖陡岸的小山谷,居民點星羅棋布,易守難攻。下面我著重談一下我軍的對策。”
羅科索夫斯基才思敏捷,他沒有看桌上攤開的地圖,敵我雙方兵力部署、態勢和走向,他早已研究透徹;說起來滔滔不絕,語氣中流露著一種強烈的自信:
“這個計劃是由大本營副代表沃羅諾夫同志幫助我們制訂的,同時聽取了集團軍司令員的想法。我軍的防線是:在市內沿河區由第12 集團軍防守,北面是第66 集團軍防區,與崔可夫第62 集團軍相隔5 公里,接著是第24集團軍防區。西部地段由第65 和21 集團軍共同防守;南部是第57 和64 集團軍。我軍從四面八方把保盧斯軍隊圍得水泄不通。
“再看德軍,其陣地呈雞蛋形,幾十萬人縮成一團,攻北南救、攻南北援,能從四面機動兵力,其核心在卡爾波大卡、馬里諾夫卡、德米特里耶夫一帶。
“我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應放在哪裡呢?從北面突擊,不行。保盧斯早在8 月份就從此地突向伏爾加河,那裡工事堅固,防守嚴密。南面也只能作配合性的輔助突擊。我們計劃從西面沿韋爾佳奇、大羅索什卡、古姆拉克、戈羅季謝一帶,從第65 和21 集團軍的相鄰翼側實施猛攻。”
羅科索夫斯基說完,大家都沉浸在思索中。
史達林吸著菸斗,注視著大家:“5 個月的血戰,我們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終於迎來了總攻。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華西列夫斯基,你對計劃有什麼意見?”
“我看不錯。敵人現在已龜縮一團,如果只從一個方向或從外面零打碎敲,既費時傷亡又大。頓河方面提出中間突破,大膽穿插,把圍困中的德軍切割成一股股,使他們群龍無首,迅速瓦解”。
史達林回頭看朱可夫:“你有什麼建議嗎?”
朱可夫道:“總的設想不錯,只是我擔心主要突擊力量是否是以撕開敵人防線,還有主攻和助攻如何配合?”
“對,敵人陣地已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雖已面臨絕境,但狗急跳牆,垂死之敵不好對付噢。”
會場氣氛活躍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出謀獻策。
最後,史達林集思廣益,對“指環”作戰作了重大修改,以命令形式下發給頓河方面軍:“你們提交的‘指環’計劃的主要缺點是:主要突擊和輔助突擊方向不夠集中。兩股突擊力量不可能會師,以致使人感到戰役勝利的把握不大。
按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意見,戰役第一階段,你們的任務是分割和消滅克拉夫措夫、已布爾金、馬里諾夫卡、卡爾波夫卡地區內彼圍敵軍的西部集團,使我軍的主要突擊從德米特里耶夫卡、一號農場和巴布爾金地區轉向南方的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而第57 集團軍的輔助突擊從克拉夫措夫、斯克利亞羅夫地區接應主要突擊,這樣兩支突擊力量應在卡爾波夫斯卡亞車站地區會師。
與此同時,應該組織第66集團軍經奧爾洛夫卡向‘紅十月’居民區方向實施突擊。第62集團軍也實施突擊,為了接應他們的突擊,以使兩軍會合,這樣便可將工廠區的敵人同敵主要集團欄腰切斷。
在總結第一階段戰果的基礎上,請於1月9日前將戰役第二階段的計劃經總參謀部呈報上來。N·史達林T·朱可夫”
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接到大本營命令後,立刻修改了計劃,1 月4日,計劃被批准。
最終確定的方案是蘇軍由西向東突擊,支解被圍德軍,消滅包圍圈西南突擊部德軍為戰役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蘇軍繼續分割被圍德軍,將其各個擊破。
“指環”作戰定於1月10日開始。為避免不必要流血,炮兵司令沃羅諾夫上將和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在進攻前2天向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圍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下的德軍第6集團軍保盧斯上將並副司令官:德軍第6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各兵團及其配屬的加強部隊從1942年11月23日起,已陷入完全包圍之中。
紅軍已把你們圍得水泄不通。從南和西南面挽救你們的曼施坦因集團已被擊潰,其殘部正向羅斯托夫撤退。給你們運送少量食品、彈藥的德軍航空兵也遭到蘇軍猛烈炮兵襲擊,已無法完成空運任務。
你們被圍部隊忍受著飢餓、疾病和嚴寒折磨。作為司令官,你非常清楚,突圍已不可能,抵抗是毫無意義的,只有投降,才是出路。.... 倘若你們拒不投降,我們紅軍和紅軍空軍將全殲你們,一切後果由你們承擔,特此警告。紅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炮兵上將沃羅諾夫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