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這種異想天開的計劃,註定了曼施坦因的救援行動會變得毫無意義,但在救援行動開始前,曼施坦因暫時擱置了他與元首的分歧,除了從科捷利尼科沃迅捷地插入蘇軍腹地外,其它問題可以不考慮。但隨著史達林軍隊從頓河中游擊垮義大利人,從而使霍特軍隊後方受到威脅,而且,霍特軍隊遇到的阻擊也日益增大,從17 日起,蘇軍的援兵已紛紛抵達,“冬季風暴”到了最後抉擇的關頭。
在過去的幾天裡,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葉廖緬科緊張而忙碌。在一天大部分時間裡,他在指揮所與前沿陣地保持,頻繁聯繫。他研讀著前線每一份電文,眼睛注視著地圖上德軍步步進逼的藍色箭頭,這些不樣之兆的箭頭已穿過了阿克賽河,在上庫姆斯基停頓了一會,又指向了梅什科瓦河一帶。焦慮中的葉廖緬科等劃著名把他手中僅有的一點兵力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又思考著怎樣在尚未被察覺的方向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
身為統帥者,葉廖緬科最擅長於打這一類狙擊戰,三個月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使他對這一類作戰應付裕如、得心應手,知道什麼時候動用預備隊,或投入主力,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
當17 日德軍付出慘重代價逼近了阿克賽和梅什科瓦河一帶時,葉廖緬科及時地將機械化第4 軍派了上去,就顯示了勝敵一籌的謀略。
時間對德軍來說顯得十分重要。當霍特指揮部隊不顧一切向梅什科瓦河一帶挺進時,他沒料到在一望無垠的茫茫雪地里,蘇機械化第4軍正埋伏在溪谷溝壑中嚴陣以待,行進間的德軍遭到了蘇軍迎頭痛擊,德軍立刻擴散成戰鬥隊形,涌浪般地向蘇軍發起衝擊。
堅守在146.9高地上的反坦克炮第20旅在布勃諾夫上校指揮下,一天內打退了德軍7次進攻。17日晨,德軍坦克颶風般地射擊著席捲而來,隱蔽在戰壕里的蘇軍沉著應戰。他們把坦克放到距離100米處,用反坦克槍瞄準炮塔或履帶射擊。
橫衝直撞坦克被擊中後化成一團熊熊烈火,後面坦克卻依然逼進。有時蘇軍讓德軍坦克在掩體上象熨斗一樣壓過去,等坦克壓過掩體一瞬間,早有準備的戰士將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塞進坦克履帶里,然後就地打滾隱蔽起來。行進中的坦克過了掩體後就搖搖晃晃爆炸了。
這麼做要冒很大風險,在戰士躍出掩體一瞬可能會被槍彈擊中。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黃昏時分,第20旅傷亡慘重。
第二天,德軍攻克了146.9高地。德軍一名少將來到陣地前,眼前的景象使他心驚。四、五十輛被擊毀的坦克橫七豎八躺在那裡,有的坦克發動機還在轉動,旁邊躺著德軍坦克手燒焦的屍體。
他看見一位蘇軍上士身上已中數彈,他躺下時手裡還握著反坦克槍,槍筒衝著被擊毀的坦克,整個戰場被炮火熏成黑糊糊的一片。
這位德軍少將意志受到衝擊,他就是德第57軍軍長基爾希納。他在向上司霍特將軍匯報時哀嘆道:“沒有新銳兵力投入,部隊已無法組織新的進攻。”
17、18、19日是戰鬥最激烈的三天,也是葉廖緬科最難熬的三天,直到19日黃昏,近衛第2集團軍經過180公里的急行軍趕來,葉廖緬科才定下心來,危機過去了,他可以擋往德軍的進攻。
這時,儘管覺察到了戰場形勢出現逆轉,曼施坦因還是沒有放棄救援計劃,一方面他敦促元首同意第6集團軍突圍,一方面命令霍特繼續進攻。
突進到梅科什瓦河的霍特軍隊,離被圍的保盧斯軍團只剩40公里,然而這時德軍已遭到重大傷亡。連日征戰部隊已呈疲憊之態,而蘇近衛第2集團軍到來,使蘇軍陣地堅如磐石。德軍己耗盡了它積存的蠻勁,驟然鬆弛了下來,它再也無法向前跨越一步,由進攻逐漸轉入防禦。當蘇西南方面軍擊垮了義大利軍隊,出現在霍特部隊的後方時,精疲力竭的德軍獲悉:他們的歸路快要被切斷了。
這時,希特勒終於同意保盧斯軍團向西南突圍,條件是不准放棄史達林格勒已有的陣地。保盧斯電告曼施坦因:“他的部隊缺少糧食、彈藥、燃料,坦克只夠行駛20 公里燃料,無法兼顧兩頭,既守住陣地又撥出兵力衝出重圍,只能呆在包圍圈裡。”
曼施坦因回天乏木,不得不痛苦地面對現實:“冬季風暴”宣告終結。
3.“早該教訓這個德國佬了”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發現,蘇近衛第2 集團軍司令部正醞釀著重大事情。
接到通知的集團軍軍長們一走近上察里津斯科附近的一所普通農舍,就注意到今天站崗的衛兵精神格外振奮,司令部參謀們也顯得神情嚴肅,他們在司令部出出進進,步履匆忙地一晃而過。
這間奇蹟般地倖免於戰火的農舍臨時成了集團軍指揮所,在農舍一面牆上釘著一張地圖,上面布滿了各種箭頭和線條。司令員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中將正坐在地圖前的桌子旁,面對門口,見人來得差不多了,就宣布開會。
馬利諾夫斯基情緒很好,一開口就使會場氣氛活躍起來:“同志們,總參謀部已批准了我們反攻計劃,明晨(24 日)10 時我們要轉入進攻了。”與會者悄悄議論開了:“讓我們收拾一下這位曼施坦因元帥吧。”“早該教訓教訓這個德國佬了。”馬利諾夫斯基沒有阻止大家,幾小時前他在方面軍司令部聽到這一消息
在過去的幾天裡,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葉廖緬科緊張而忙碌。在一天大部分時間裡,他在指揮所與前沿陣地保持,頻繁聯繫。他研讀著前線每一份電文,眼睛注視著地圖上德軍步步進逼的藍色箭頭,這些不樣之兆的箭頭已穿過了阿克賽河,在上庫姆斯基停頓了一會,又指向了梅什科瓦河一帶。焦慮中的葉廖緬科等劃著名把他手中僅有的一點兵力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又思考著怎樣在尚未被察覺的方向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
身為統帥者,葉廖緬科最擅長於打這一類狙擊戰,三個月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使他對這一類作戰應付裕如、得心應手,知道什麼時候動用預備隊,或投入主力,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
當17 日德軍付出慘重代價逼近了阿克賽和梅什科瓦河一帶時,葉廖緬科及時地將機械化第4 軍派了上去,就顯示了勝敵一籌的謀略。
時間對德軍來說顯得十分重要。當霍特指揮部隊不顧一切向梅什科瓦河一帶挺進時,他沒料到在一望無垠的茫茫雪地里,蘇機械化第4軍正埋伏在溪谷溝壑中嚴陣以待,行進間的德軍遭到了蘇軍迎頭痛擊,德軍立刻擴散成戰鬥隊形,涌浪般地向蘇軍發起衝擊。
堅守在146.9高地上的反坦克炮第20旅在布勃諾夫上校指揮下,一天內打退了德軍7次進攻。17日晨,德軍坦克颶風般地射擊著席捲而來,隱蔽在戰壕里的蘇軍沉著應戰。他們把坦克放到距離100米處,用反坦克槍瞄準炮塔或履帶射擊。
橫衝直撞坦克被擊中後化成一團熊熊烈火,後面坦克卻依然逼進。有時蘇軍讓德軍坦克在掩體上象熨斗一樣壓過去,等坦克壓過掩體一瞬間,早有準備的戰士將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塞進坦克履帶里,然後就地打滾隱蔽起來。行進中的坦克過了掩體後就搖搖晃晃爆炸了。
這麼做要冒很大風險,在戰士躍出掩體一瞬可能會被槍彈擊中。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黃昏時分,第20旅傷亡慘重。
第二天,德軍攻克了146.9高地。德軍一名少將來到陣地前,眼前的景象使他心驚。四、五十輛被擊毀的坦克橫七豎八躺在那裡,有的坦克發動機還在轉動,旁邊躺著德軍坦克手燒焦的屍體。
他看見一位蘇軍上士身上已中數彈,他躺下時手裡還握著反坦克槍,槍筒衝著被擊毀的坦克,整個戰場被炮火熏成黑糊糊的一片。
這位德軍少將意志受到衝擊,他就是德第57軍軍長基爾希納。他在向上司霍特將軍匯報時哀嘆道:“沒有新銳兵力投入,部隊已無法組織新的進攻。”
17、18、19日是戰鬥最激烈的三天,也是葉廖緬科最難熬的三天,直到19日黃昏,近衛第2集團軍經過180公里的急行軍趕來,葉廖緬科才定下心來,危機過去了,他可以擋往德軍的進攻。
這時,儘管覺察到了戰場形勢出現逆轉,曼施坦因還是沒有放棄救援計劃,一方面他敦促元首同意第6集團軍突圍,一方面命令霍特繼續進攻。
突進到梅科什瓦河的霍特軍隊,離被圍的保盧斯軍團只剩40公里,然而這時德軍已遭到重大傷亡。連日征戰部隊已呈疲憊之態,而蘇近衛第2集團軍到來,使蘇軍陣地堅如磐石。德軍己耗盡了它積存的蠻勁,驟然鬆弛了下來,它再也無法向前跨越一步,由進攻逐漸轉入防禦。當蘇西南方面軍擊垮了義大利軍隊,出現在霍特部隊的後方時,精疲力竭的德軍獲悉:他們的歸路快要被切斷了。
這時,希特勒終於同意保盧斯軍團向西南突圍,條件是不准放棄史達林格勒已有的陣地。保盧斯電告曼施坦因:“他的部隊缺少糧食、彈藥、燃料,坦克只夠行駛20 公里燃料,無法兼顧兩頭,既守住陣地又撥出兵力衝出重圍,只能呆在包圍圈裡。”
曼施坦因回天乏木,不得不痛苦地面對現實:“冬季風暴”宣告終結。
3.“早該教訓這個德國佬了”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發現,蘇近衛第2 集團軍司令部正醞釀著重大事情。
接到通知的集團軍軍長們一走近上察里津斯科附近的一所普通農舍,就注意到今天站崗的衛兵精神格外振奮,司令部參謀們也顯得神情嚴肅,他們在司令部出出進進,步履匆忙地一晃而過。
這間奇蹟般地倖免於戰火的農舍臨時成了集團軍指揮所,在農舍一面牆上釘著一張地圖,上面布滿了各種箭頭和線條。司令員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中將正坐在地圖前的桌子旁,面對門口,見人來得差不多了,就宣布開會。
馬利諾夫斯基情緒很好,一開口就使會場氣氛活躍起來:“同志們,總參謀部已批准了我們反攻計劃,明晨(24 日)10 時我們要轉入進攻了。”與會者悄悄議論開了:“讓我們收拾一下這位曼施坦因元帥吧。”“早該教訓教訓這個德國佬了。”馬利諾夫斯基沒有阻止大家,幾小時前他在方面軍司令部聽到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