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列基把這一改變向全場科研人員作了說明。

  網球場上,“綠蜻蜓”慢慢垂直起飛,在距地面四、五米的空中低速繞場一周,正好在圍觀人群的頭頂上方飛行,人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就是他們的納米機器人!隨著“綠蜻蜓”飛過,場上爆發出陣陣歡呼。他們仰面觀看,目光一直跟隨著它,如同看航模表演。

  “綠蜻蜓”隨即飛到球場上空10米的地方,一直停留在那裡。

  列基向現場人員報告:“據放飛點報告,‘綠蜻蜓’已上升至距地面10餘米,在球場上空懸停觀察。圖像表明,網球場、平房的一部分,包括我們大家在內都已經收入畫面。圖像清晰,經局部放大甚至可以看見我們仰面觀看的笑容。(又是一陣歡呼)現在,它先上升至距地面約50米的地方懸停觀察,然後上升至1000米的高空懸停,將觀察圖像傳輸回操控器之後即完成此項試驗。它將再次降落在網球場上,請大家注意觀察。”

  “綠蜻蜓”上升至200米時,現場多數人已看不見它的蹤影,少數人能看見一個黑點,只有使用望遠鏡的人才能一睹它的真容。

  列基向大家報告:“放飛點來電話,高度50米多返回圖像範圍擴大,能看見島上別墅。在1000米高空傳回的圖像已能看到王子島全景。它像一頭趴著憨睡的熊;我們所在的位置正好在熊的脊背上。”

  “綠蜻蜓”開始降落。

  這次著路的情景大家都看得很真切。在他們眼裡,“綠蜻蜓”像一架微型飛機,網球場便是縮微機場,夢幻一般,仿佛來到了童話世界。正當他們沉浸在極度興奮與喜悅之中的時候,“綠蜻蜓”再次起飛,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列基向大家通報情況:“剛才‘綠蜻蜓’已經起飛,正在返回放飛點。請大家先休息一下,過一會繼續做另一項試驗。”聽了這話,各課題的研究員們紛紛按組聚在一起,議論“綠蜻蜓”,議論這一難以置信的事實。現場成了一個特殊的集會,場面極其熱烈。二十分鐘後列基接到侶晟的報告;“綠蜻蜓”已經準確返回放飛點,經檢查,納米機器人一切正常,完好無損;測得平均速度約每分鐘2346米,即每秒約39米,請示是否重複試驗。列基同現場的核心組成員、“綠蜻蜓”課題組組長、幾位專家商量。大家認為,試驗實際上已經取得成功,納米機器人性能卓越,不用重複試驗。等“金蠅”完成之後做配合試驗的時候,它還有試驗的機會。列基打電話讓放飛小組回島。

  半小時後絲苔芙等回到王子島。

  列基向現場通報了情況,宣布進行最後一項試驗:在目標物很近的情況下,由操控員憑肉眼觀察並指揮“綠蜻蜓”選擇降落的點,實施著陸。

  目標物仍然是平房。放飛點選擇在距目標300多米的一處突兀的岩石上,那裡可以用肉眼觀察目標。

  試驗開始。現場所有人員仍然為在網球場外。絲苔芙站在岩石的最高處放出“綠蜻蜓”,遙控它飛向目標,如同玩航模。可是,“綠蜻蜓”越飛越小,飛出200米的時候還能勉強看到一個小黑點,再遠,黑點消失,無法指揮它降落。絲苔芙相機行事,馬上啟動納米數碼攝像傳輸系統,按返回圖像控制“綠蜻蜓”在網球場上著陸。侶晟把這一情況報告列基。

  現場人員不知就裡,看見“綠蜻蜓”著陸,很高興。

  列基此時向大家通報情況說:“剛才‘綠蜻蜓’的平穩著陸不是憑肉眼指揮的,還是依賴了納米數碼攝像傳輸系統的功能。這和原來的預想不同。原因是納米機器人太小(儘管它在幾種機器人中個頭最大),在200多米以外就看不見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功能,改為按圖像控制同樣能滿足要求。就是說,今天的前兩項試驗獲得成功,實際就是‘綠蜻蜓’已經研製成功,這是最重要的!”

  全場熱烈鼓掌歡呼。

  豪汀格爾接著說:“通過納米機器人的首次試驗,我相信,我們大家對完成《峰鳥計劃》更加充滿信心,也將促進其它課題組早日完成樣機。今天的試驗還證明,納米數碼攝像傳輸系統性能卓越,完全能滿足計劃的要求。‘金蠅’也將使用這一系統。至於‘綠蜻蜓’本身有什麼值得肯定和改進的地方,請課題組小結;待全部試驗完成後進行總結,以便進一步完善,把最後的樣機定下來。”

  這一天的試驗結束後全體人員歡欣鼓舞,信心倍增,都希望早日研製出樣機。“金蠅”組由於樣機未成,使得“綠蜻蜓”同它的配合試驗不能進行,受到無形的鞭策。他們自動加班加點,連星期日也不休息,力爭最快拿出樣機。事實上各課題組形成了不聲不響的競賽。

  不久,“金鼠”和“金蠅”的樣機相繼製成,核心組隨即安排了現場試驗。試驗場設在桌球室。室內的球檯、椅子全部搬出,地上放著試驗用品:一塊20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板;一段直徑30厘米的鋼管,豎著;一台桌上型電腦,正在使用中。

  “金蠅”搭乘“綠蜻蜓”從上次試驗的放飛點飛來王子島,在距試驗場約500米的地方降落。“金蠅”爬出背倉;它的腹艙內裝著一隻“金鼠”。為了讓站在平房大門外的科研員們看見“金蠅”,操控員指令它在大門雨蓬上方作懸停飛行,同蜂鳥吸吮花蜜的動作相仿。這時大家都看見了,引起一陣歡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