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頁
還有,如今是非常時間,長安城內的戒嚴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為了搜捕永王李璘的黨羽,長安各城門也暫時不打開,禁止城內外的人員進出,直到局勢穩定下來,再決定何日取消戒嚴。
楊曦也為各人分配了任務,令房琯、高適、李泌、郭子儀暫時代為處理朝事,讓大唐的國家機器繼續運轉,再令龐忠和渾緘掌管長安城內外的所有兵馬。
所有兵馬的調動由他直接通過龐忠和渾緘來實現。
楊曦令李麟、張鎬、高適三人主持審理李璘謀逆的案件,令張鎬主持,審理結果三人一道向他報告。楊曦告訴三人,要儘快將李璘造反的事審查清楚,爭取早一日讓天下的百姓知道這件事,讓他們少些擔憂和害怕。領了命後,各人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只有郭子儀留了下來。
“岳父大人,今天晚上你就不要回宮了,與小婿一道留在宮中吧!”
楊曦的請求郭子儀當然答應,在與楊曦一道往紫宸殿方向走去的時候,他輕聲地說道:“賢婿,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你預料那樣,永王替你做了很多你不方便做的事,他成了你的一顆棋子。老夫可是沒想到,事情進展人意會如此順利,沒有什麼波折。”
“岳父大人,小婿也沒想到會這樣,可能是天助我成事也!”楊曦沖郭子儀得意地笑了笑,再道:“岳父大人,看來待長安的局勢平靜下來,小婿就可以順應民意,登基稱帝了。只是小婿沒想到,今日竟然沒有一位大臣站出來反對這事。”
郭子儀也跟著笑笑,輕聲說道:“賢婿,今日這樣的形勢,每個人看到後都膽戰心驚,皇宮內幾乎血流成河啊!兵亂剛剛平息,殿內都是你所領的禁軍將士,如此非常時刻,誰也不願意拿項上腦袋來開玩笑,即使有人想反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這也是好事!”楊曦點點頭,表示認同郭子儀的分析,又馬上說道:“岳父大人,小婿想讓你再出來做事,行尚書令職,執掌政事堂事務。小婿覺得如今大唐的朝政需要有不少改革,為了天下的長治久安,皇權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三省六部要如貞觀時候完全各司其職。所以小婿想請你出來主持尚書省事務,小婿覺得有你主持尚書省事務,許多改制方面的事,做起來就方便了。”
郭子儀想了一下後答應道:“你這般說,老夫自然會答應。不過老夫也有言在先,待你完全理順了朝政,就讓老夫去休養,不再操持這些雜事!”
“岳父大人的要求,小婿豈敢不答應?”(未完待續。。)
☆、第一百十二章 登基稱帝
新的一周將來臨,唐遠的新書《大宋之榮耀》想在新的一周沖一下新書榜,期待書友們過去扔幾張推薦票,沒收藏的請加入書架吧,非常感謝!
---------------
長安城內一夜的馬蹄聲讓百姓都知道有大事發生了。
第二天宵禁結束後,各城門、坊門依然沒有打開,戒嚴繼續,各衛軍的軍士全副武裝地在大街上巡邏,喝令那些膽大打開門或者窗戶偷看的人,老老實實地躲在家裡,不要外出。如此情況,更讓那些有各種猜想的百姓進一步證實了自己心裡的預判。不過沒什麼人能猜到城中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什麼事,又不讓出門,許多人因此人心惶惶。特別是那些急需外出購買柴米油鹽的人,更是急的不得了,但又不敢私自出去。不過還好,在事發的第三天中午百姓就允許外出了,東西兩市也都重新開業,長安城內主要的城門也都打開,但是檢查變得非常嚴格起來而已。
官府也發了通告,說是永王李璘造反,朝廷正在追查此事。
戒嚴並未完全解除,大街上巡邏的軍士非常多,還經常有抓捕人的事發生,讓一些膽小者再次逃回到自己的家裡,不敢亂跑。但很快,坊間的百姓知道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衝進宮殺害了皇帝,想搶奪皇位。不過李璘的叛亂最終被皇帝剛剛認領不久的兒子忠王李晞也就是原來威名赦赦的楊晞撲滅。
不久以前楊晞變成了皇帝的親生兒子,並被改立為忠王后,坊間百姓在吃驚之餘又津津樂道這件事了。如今倒好,楊晞是怎麼變成皇帝兒子還正傳的玄乎時候,突然發生了這樣的劇變,先皇的兒子永王李璘竟然起兵造反,想搶奪皇位,並且差點成功了。連皇帝李玢都被其殺了,所幸忠王楊晞率軍勤王,成功鎮壓了李璘的叛亂,控制了局勢,避免了大唐陷入混亂。
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認為,楊晞肯定會繼位登基,成為大唐新的皇帝。這也是他們期望的事,要是楊晞繼位登基,坊間的百姓們都認為,這位新皇帝肯定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榮耀。國力會繼續大增。百姓更富足,大唐的疆域也會進一步擴大。楊晞是英雄的代名詞,以前時候許多渴望自己兒子有成就,望子成龍的父母,都以楊晞英雄少年的行為來鼓勵自己的兒子,如今楊晞將登帝位,而且是在威名顯赫後登帝位,這些曾以楊晞事來激勵兒子們的父母,當然是真心擁戴的。
李玢一直沒什麼名聲。即使在平叛戰役中曾領軍,但坊間百姓都知道,那是楊晞的功勞,李玢只是掛個名而已。並沒實際指揮戰事。再加上其人在當太子期間也並沒有什麼成績做出來,長安的百姓對其也並沒什麼好感,也可以說李玢的生死對他們來說有點無關緊要。
楊曦也為各人分配了任務,令房琯、高適、李泌、郭子儀暫時代為處理朝事,讓大唐的國家機器繼續運轉,再令龐忠和渾緘掌管長安城內外的所有兵馬。
所有兵馬的調動由他直接通過龐忠和渾緘來實現。
楊曦令李麟、張鎬、高適三人主持審理李璘謀逆的案件,令張鎬主持,審理結果三人一道向他報告。楊曦告訴三人,要儘快將李璘造反的事審查清楚,爭取早一日讓天下的百姓知道這件事,讓他們少些擔憂和害怕。領了命後,各人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只有郭子儀留了下來。
“岳父大人,今天晚上你就不要回宮了,與小婿一道留在宮中吧!”
楊曦的請求郭子儀當然答應,在與楊曦一道往紫宸殿方向走去的時候,他輕聲地說道:“賢婿,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你預料那樣,永王替你做了很多你不方便做的事,他成了你的一顆棋子。老夫可是沒想到,事情進展人意會如此順利,沒有什麼波折。”
“岳父大人,小婿也沒想到會這樣,可能是天助我成事也!”楊曦沖郭子儀得意地笑了笑,再道:“岳父大人,看來待長安的局勢平靜下來,小婿就可以順應民意,登基稱帝了。只是小婿沒想到,今日竟然沒有一位大臣站出來反對這事。”
郭子儀也跟著笑笑,輕聲說道:“賢婿,今日這樣的形勢,每個人看到後都膽戰心驚,皇宮內幾乎血流成河啊!兵亂剛剛平息,殿內都是你所領的禁軍將士,如此非常時刻,誰也不願意拿項上腦袋來開玩笑,即使有人想反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這也是好事!”楊曦點點頭,表示認同郭子儀的分析,又馬上說道:“岳父大人,小婿想讓你再出來做事,行尚書令職,執掌政事堂事務。小婿覺得如今大唐的朝政需要有不少改革,為了天下的長治久安,皇權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三省六部要如貞觀時候完全各司其職。所以小婿想請你出來主持尚書省事務,小婿覺得有你主持尚書省事務,許多改制方面的事,做起來就方便了。”
郭子儀想了一下後答應道:“你這般說,老夫自然會答應。不過老夫也有言在先,待你完全理順了朝政,就讓老夫去休養,不再操持這些雜事!”
“岳父大人的要求,小婿豈敢不答應?”(未完待續。。)
☆、第一百十二章 登基稱帝
新的一周將來臨,唐遠的新書《大宋之榮耀》想在新的一周沖一下新書榜,期待書友們過去扔幾張推薦票,沒收藏的請加入書架吧,非常感謝!
---------------
長安城內一夜的馬蹄聲讓百姓都知道有大事發生了。
第二天宵禁結束後,各城門、坊門依然沒有打開,戒嚴繼續,各衛軍的軍士全副武裝地在大街上巡邏,喝令那些膽大打開門或者窗戶偷看的人,老老實實地躲在家裡,不要外出。如此情況,更讓那些有各種猜想的百姓進一步證實了自己心裡的預判。不過沒什麼人能猜到城中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什麼事,又不讓出門,許多人因此人心惶惶。特別是那些急需外出購買柴米油鹽的人,更是急的不得了,但又不敢私自出去。不過還好,在事發的第三天中午百姓就允許外出了,東西兩市也都重新開業,長安城內主要的城門也都打開,但是檢查變得非常嚴格起來而已。
官府也發了通告,說是永王李璘造反,朝廷正在追查此事。
戒嚴並未完全解除,大街上巡邏的軍士非常多,還經常有抓捕人的事發生,讓一些膽小者再次逃回到自己的家裡,不敢亂跑。但很快,坊間的百姓知道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衝進宮殺害了皇帝,想搶奪皇位。不過李璘的叛亂最終被皇帝剛剛認領不久的兒子忠王李晞也就是原來威名赦赦的楊晞撲滅。
不久以前楊晞變成了皇帝的親生兒子,並被改立為忠王后,坊間百姓在吃驚之餘又津津樂道這件事了。如今倒好,楊晞是怎麼變成皇帝兒子還正傳的玄乎時候,突然發生了這樣的劇變,先皇的兒子永王李璘竟然起兵造反,想搶奪皇位,並且差點成功了。連皇帝李玢都被其殺了,所幸忠王楊晞率軍勤王,成功鎮壓了李璘的叛亂,控制了局勢,避免了大唐陷入混亂。
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認為,楊晞肯定會繼位登基,成為大唐新的皇帝。這也是他們期望的事,要是楊晞繼位登基,坊間的百姓們都認為,這位新皇帝肯定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榮耀。國力會繼續大增。百姓更富足,大唐的疆域也會進一步擴大。楊晞是英雄的代名詞,以前時候許多渴望自己兒子有成就,望子成龍的父母,都以楊晞英雄少年的行為來鼓勵自己的兒子,如今楊晞將登帝位,而且是在威名顯赫後登帝位,這些曾以楊晞事來激勵兒子們的父母,當然是真心擁戴的。
李玢一直沒什麼名聲。即使在平叛戰役中曾領軍,但坊間百姓都知道,那是楊晞的功勞,李玢只是掛個名而已。並沒實際指揮戰事。再加上其人在當太子期間也並沒有什麼成績做出來,長安的百姓對其也並沒什麼好感,也可以說李玢的生死對他們來說有點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