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多人看到連房琯、張鎬這樣位列政事堂的宰相也不敢馬上站出來表態。他們當然不願意第一時間表示對楊曦的支持,希望楊曦能登基稱帝,至於後面如何表態,那要看殿內形勢如何演變。

  楊曦是想演戲,當然他早已經找到了與他配戲的角色,就在他話說完,環顧了一陣殿內諸臣,看到大多諸臣都低下頭不語的時候,高適站了出來,作禮大聲說道:“忠王殿下,永王起亂,皇帝陛下被殺,皇宮內一片混亂,要是將此事傳出去,百姓定是人心惶惶,依下官所見,應該馬上封鎖消息。暫時不將皇帝被永王所殺的消息傳出去……”

  “還有,如今皇帝陛下已經身亡,內外混亂,我大唐處於危急時候,必須要有人出來主事。永王的叛亂是忠王殿下率軍平定的,忠王殿下多年征戰,在朝中威望非常高,陛下在位時候,早就流露出要將忠王殿下立為太子的念頭。臣認為,非常時候必行非常之事。忠王殿下應該果斷登基,救我大唐於水火之中,威服天下,不讓大唐陷於混亂之中。臣願意擁戴忠王殿下為大唐的皇帝!”

  高適在自稱變為“臣”的同時,說話的語氣也高亢起來,說完之後,很堅定地站到楊曦身邊,以示自己的決心和對楊曦的支持。

  楊曦並沒表示什麼,也沒看高適。只是看著其他大臣,等著其他大臣的反應。

  這時李泌也站了出來,表示了自己對楊曦的支持。

  “高尚書所言非常有理,先皇駕崩前。就委以忠王殿下為輔佐大臣,那是先王認識到忠王殿下的能力才這樣委任的。這些年忠王殿下的所作成就讓我們所有人都深為敬服,安祿山的叛亂是殿下率軍平息的,李亨的叛亂也在忠王殿下的主持下被挫敗。此次又是忠王殿下奮起反擊永王的叛亂,可以說忠王殿下數次拯救我大唐於危難之中。殿下又是皇帝陛下的親生子嗣,如今皇帝陛下許多子嗣怪遭永王殺害。有資格繼位為皇者,惟有忠王殿下也。因此臣也支持忠王殿下繼承皇位。”

  李泌的話後,顏真卿和郭子儀一先一後站出來,表示了他們的意思。他們當然都是支持楊曦繼位登基,執掌大唐的。李光弼也馬上站出來,表示了與郭子儀一樣的想法,支持楊曦馬上登基稱帝,避免大唐陷入混亂之中。接著多位禁軍將領,龐忠、渾釋之、渾緘、僕固懷恩、王思禮等非常“豪邁”地站出來,強烈支持楊曦繼位登基,肩負起執掌大唐的重任。

  當上文部郎中的岑參也站出來,發表了一番熱烈洋溢的說辭,他希望楊曦主動肩挑起這副重擔,給大唐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

  一般情況下,人都有從眾心理,許多人是隨大流,還有一些人在看到人家怎麼做後,會改變自己的當初想法,認同別人所說所做的。隨著這麼多人,特別是像李泌、郭子儀、顏真卿、高適等重量級的大臣旗幟鮮明地站出來支持楊曦,懇請並沒表態的楊曦繼位登基,很多人也馬上跟著表態支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支持,一些原本在猶豫的人也呆不住了,他們擔心表態遲了,會被楊曦記著受到報復,也馬上站出來支持。最終房琯和張鎬、李麟等人原本並不願意楊曦繼承帝位的人也有點吃一住,先後站出來懇請楊曦出來主持大唐事務,繼李玢的位登基。

  聽在場的大臣們都如此說,幾乎沒有人站出來反對,楊曦對今天晚上這場戲這般上演挺是滿意了。不過他並沒有一口應承,而是推辭道:“諸位同僚這般,本王甚是惶恐。本王才疏學淺,要繼位登基執掌之下,實是惶恐。還希望諸位同僚能作另外考慮,擇陛下另外之有才皇子,擁立其繼位登基。”

  殿內沒有人不明白楊曦這只是故作姿態,客氣一下而已,沒有人當這話以回事。高適、李泌等人馬上出來相勸,讓楊曦不要推辭,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天下百姓不受離亂之苦,就接受群臣的請求,繼位登基。最終楊曦只能不再推辭,不過他還是沒有馬上答應,只是很不情願般地說道:“諸位同僚的意思本王知道了,那本王就勉為其難,暫時代為主持朝事,以免天下紛亂,出現動盪。不過是否繼位登基,還待本王好生思量一下再做決定,待過些日子再與諸位同僚商議。”

  說到這裡,楊曦停了一下,然後走到殿上,面對群臣而立,大聲說道:“諸位同僚,永王李璘起兵謀亂,殘忍地殺害了皇帝陛下。如今局勢紛亂,希望諸位同僚與本王一道,齊心協力做事,好生替陛下舉辦喪事,並努力恢復大唐秩序。永王之亂,必須要嚴查徹底,將此事審查清楚,處置相關人員,要是任何人參與其中,定要嚴懲。希望諸位同僚能不懈於朝事,兢兢業業做事,千萬別辜負剛剛逝去的兩位大唐皇帝對諸位的厚愛。”

  “臣等一定遵從忠王殿下的教誨,勤於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高適第一個站出來應和,隨即大殿內的大臣先後跟著唱各,最終變成了整齊劃一的聲音,大家發自內心或者不情願地表示了對楊曦的支持。

  楊曦也令眾臣散去,不過留下了重要那些大臣,郭子儀、李泌、顏真卿、高適、房琿、李麟、張鎬、李光弼、龐忠等大臣,繼續商量事兒。

  商量的結果也很快就出來,那就是馬上為李玢這個可憐的皇帝舉辦喪事,喪事一定要隆重,並且全力審理和追查李璘叛亂這案件,將所有與之有關的人都查出來,依其所犯的罪給予相應的處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