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附:陳布雷(1890—1948)年表
1890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1月15日,生於浙江省慈谿縣二六市官橋良七房(現屬浙江省餘姚市)的一家書香門第。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以布雷著稱於世。慈谿陳姓,自明末由豫遷浙,歷三百餘年。陳布雷祖克介,祖母李氏。父依仁,母柳氏,繼母羅氏。有子七:長訓恩(即布雷);次訓懋(勉甫);次訓慈(叔諒),次訓恕(行叔)。以下羅出:訓悆(叔兌);次訓惠(叔時);幼訓願(叔同)。姐妹五人。依仁為三房,大房生子訓正(屺懷),長布雷18歲,布雷稱屺懷為大哥。屺懷對陳布雷的青少年時期有較大影響。
1894年啟蒙。
1895年至祝家渡拜袁莘畊為師,又從大哥屺懷讀書。
1896年從父讀《爾雅》。
1897年父聘陳小垞授《禮記》。
1898年父又另聘徐二沆教讀《春秋》、《左傳》、唐詩。
1900年讀《尚書》畢,接讀《周易》、《昭明文選》。同時習完算術,接習代數。
1901年習代數一次方程畢,繼學幾何,以《形學備旨》為課本。
1902年與三弟訓慈就學於三七市董氏。董藹堂教國文,讀《綱鑑輯覽》;姚魯彥授英文;在大哥屺懷處閱讀“時務報”等刊物,尤喜閱讀《新民叢報》、《新小說》、《浙江潮》、《警世鐘》等書刊。
1903年應童子試,背榜第151名;11月隨父赴寧波參加府試,得第一名。
1904年2月至寧波應院試錄取為第5名。是年3月入慈谿縣中學堂,列甲班;組織“覆滿同志社”進行反清活動。
1906年轉入寧波府中學堂求讀,後退學。
1907年入浙江高等學堂就學,被推為學生代表,參加“浙路拒款會”;剪去辮子,思想激進。
1909年與楊宏農(楊品仙)女士結婚。(楊1919年因產褥熱症病故)
1911年浙高畢業,列第四名;秋應上海《天鐸報》之聘,任撰述,開始用“布雷”筆名。
1912年至1919年在寧波效實中學任教,加入同盟會,兼任寧波《四明日報》撰述,並為上海《申報》撰稿。長子遲(積泉)1914年生;次子過(積皋)1915年生;三子適(積皓)1916年生;長女琇(細兒)1918年生;次女璉(憐兒)1919年生。
1920年應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赴上海參加《韋氏大字典》編譯。
1921年至1924年任上海《商報》編輯主任;1921年11月,與王允默女士結婚(王於1970年病故)。反對軍閥,言論激烈,被工部局控告而受審於會審公廨。
1925年中共《嚮導》周刊經常轉載《商報》社論(系陳布雷主筆)。當時新聞界有“北惟顏旨微,南推陳畏壘”之說,顏旨微系北平《益世報》主筆。
1926年春,邵力子攜蔣介石親簽之照片贈陳布雷。
1927年與潘公展同至南昌見蔣介石。在南昌加入國民黨。4月,出任浙省府秘書長。5月,赴南京任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
1928年辭中央黨部秘書長職,赴滬任《時事新報》總主筆,兼辦“戊辰通訊社”,創辦《新生命月刊》。
1929年至1934年1929年6月,隨蔣介石赴北平。8月,奉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其間,1930年,曾赴南京任教育部次長,後又任浙省教育廳長;1934年4月辭教育廳長;5月,赴南昌,任軍委會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
1936年至1945年任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並主持宣傳小組。
1946年任國府委員。
1947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1948年11月13日自殺亡故,終年59歲。
後記
陳布雷先生世居浙江慈谿西鄉官橋(現屬餘姚)。我忝為同鄉,自幼即對布雷先生的大名和為人有所耳聞,私心敬仰其道德文章。
布雷先生在反對清朝封建統治、鼓吹辛亥革命;反對北洋軍閥,支持北伐戰爭方面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他雖系一介書生,但他揮舞如椽巨筆,奮張撻伐,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著名於我國新聞界。他跟隨蔣介石之後,也有前後兩個階段。1935年以前,布雷先生只是作為蔣
的客卿,私心仍未能忘情於新聞或教育事業;在抗戰中為蔣撰文動員抗日救國,發揚民族正氣,亦發揮過一定作用。但布雷先生深受封建教育,欲報蔣“知遇之恩”,立場先已鑄成大錯;及解放戰爭大局已定,仍不能自拔,終至深感前途渺茫,“油盡燈枯”,自絕於世。布雷先生實為一舊時代之悲劇人物,其教訓足以貽後人深思。
1956年,我從某些著作如《××春夢》中,看到對布雷先生的描寫似有不確之處,1978年之後,見報刊中有布雷先生外甥翁澤永回憶記述舅父之生平,頗為中肯;及展誦翁老托人寄來之回憶文章,益覺其周詳而切實。後來又得到台灣出版的《陳布雷先生傳》,經布雷先生之弟訓慈(叔諒)先生之訂正甚詳。於是萌發撰述布雷先生生平傳略的願望,七八年間寢饋於斯,查考解放前報紙所載布雷先生之遺文,及搜集、閱讀有關資料,不下數十萬言,經多方核對,數易其稿,乃成《蔣介石的國策顧問——陳布雷外史》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於1987年7月出版,轉眼間整整10年。10年來,我又陸續搜集到布雷先生親屬、故舊的回憶等珍貴史料,尤如邵力子、張治中、邵裴子、沙文若(沙孟海)、陳訓慈、王允默、陳過等的有關記述,彌足珍貴。於是,我又據以重加修訂,全書也由原來的7章改為15章,對原來幾章的內容也作了補充,使之更為完善。有關照片,概由徐長康同志提供,並此說明,順致深切謝意。書名《陳布雷傳》,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內外,國內外讀者多有來信來電商榷者,大多數認為史料翔實,敘述客觀公正,也有個別人持別種看法的。2004年年底,團結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宏儒同志,在推出民國人物大傳之同時,約我在《陳布雷傳》基礎上,擴充為《陳布雷大傳》,提議可以參考陳布雷日記,說已與陳布雷之孫女陳重華女士聯繫,我於是和陳女士聯繫,並與陳布雷之二兒陳過老先生聯繫,承蒙陳過、陳重華父女兩同意,遂親赴杭州,借來陳布雷從1935年2月1日至1948年11月12日日記29大本,估計在150萬字左右,詳讀了陳布雷先生用蠅頭小楷書就的13年又十個月日記,心靈為之震動。以我原著《陳布雷傳》(約21萬字)為基礎,擴充增加至45萬字,經陳布雷先生日記印證和充實,自信這本《陳布雷大傳》更進一步能反映陳布雷先生之悲劇的一生,特別是陳布雷的心靈獨白,頗為真實、感人。同時承陳布雷先生之侄孫女陳明楞大姐指教,並提供資料、照片等,因此《大傳》之面世,實有得於陳過、陳重華、陳明楞及陳絢文等先生和女士之幫助,非常感謝。如果說從1987年出版《陳布雷外史》至1997年出版《陳布雷傳》至2006年出版《陳布雷大傳》,已有18年時間了,3次出版,不斷充實。《大傳》已從《陳布雷傳》增至45萬字,內容、照片幾乎增加一倍以上。對3家出版社的支持,一併致謝。本書所用資料雖務求翔實,敘述亦崇尚客觀,力避偏頗,然限於作者水平,必有不逮之處,深盼讀者明教,以便修正。
1890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1月15日,生於浙江省慈谿縣二六市官橋良七房(現屬浙江省餘姚市)的一家書香門第。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以布雷著稱於世。慈谿陳姓,自明末由豫遷浙,歷三百餘年。陳布雷祖克介,祖母李氏。父依仁,母柳氏,繼母羅氏。有子七:長訓恩(即布雷);次訓懋(勉甫);次訓慈(叔諒),次訓恕(行叔)。以下羅出:訓悆(叔兌);次訓惠(叔時);幼訓願(叔同)。姐妹五人。依仁為三房,大房生子訓正(屺懷),長布雷18歲,布雷稱屺懷為大哥。屺懷對陳布雷的青少年時期有較大影響。
1894年啟蒙。
1895年至祝家渡拜袁莘畊為師,又從大哥屺懷讀書。
1896年從父讀《爾雅》。
1897年父聘陳小垞授《禮記》。
1898年父又另聘徐二沆教讀《春秋》、《左傳》、唐詩。
1900年讀《尚書》畢,接讀《周易》、《昭明文選》。同時習完算術,接習代數。
1901年習代數一次方程畢,繼學幾何,以《形學備旨》為課本。
1902年與三弟訓慈就學於三七市董氏。董藹堂教國文,讀《綱鑑輯覽》;姚魯彥授英文;在大哥屺懷處閱讀“時務報”等刊物,尤喜閱讀《新民叢報》、《新小說》、《浙江潮》、《警世鐘》等書刊。
1903年應童子試,背榜第151名;11月隨父赴寧波參加府試,得第一名。
1904年2月至寧波應院試錄取為第5名。是年3月入慈谿縣中學堂,列甲班;組織“覆滿同志社”進行反清活動。
1906年轉入寧波府中學堂求讀,後退學。
1907年入浙江高等學堂就學,被推為學生代表,參加“浙路拒款會”;剪去辮子,思想激進。
1909年與楊宏農(楊品仙)女士結婚。(楊1919年因產褥熱症病故)
1911年浙高畢業,列第四名;秋應上海《天鐸報》之聘,任撰述,開始用“布雷”筆名。
1912年至1919年在寧波效實中學任教,加入同盟會,兼任寧波《四明日報》撰述,並為上海《申報》撰稿。長子遲(積泉)1914年生;次子過(積皋)1915年生;三子適(積皓)1916年生;長女琇(細兒)1918年生;次女璉(憐兒)1919年生。
1920年應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赴上海參加《韋氏大字典》編譯。
1921年至1924年任上海《商報》編輯主任;1921年11月,與王允默女士結婚(王於1970年病故)。反對軍閥,言論激烈,被工部局控告而受審於會審公廨。
1925年中共《嚮導》周刊經常轉載《商報》社論(系陳布雷主筆)。當時新聞界有“北惟顏旨微,南推陳畏壘”之說,顏旨微系北平《益世報》主筆。
1926年春,邵力子攜蔣介石親簽之照片贈陳布雷。
1927年與潘公展同至南昌見蔣介石。在南昌加入國民黨。4月,出任浙省府秘書長。5月,赴南京任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
1928年辭中央黨部秘書長職,赴滬任《時事新報》總主筆,兼辦“戊辰通訊社”,創辦《新生命月刊》。
1929年至1934年1929年6月,隨蔣介石赴北平。8月,奉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其間,1930年,曾赴南京任教育部次長,後又任浙省教育廳長;1934年4月辭教育廳長;5月,赴南昌,任軍委會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
1936年至1945年任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並主持宣傳小組。
1946年任國府委員。
1947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1948年11月13日自殺亡故,終年59歲。
後記
陳布雷先生世居浙江慈谿西鄉官橋(現屬餘姚)。我忝為同鄉,自幼即對布雷先生的大名和為人有所耳聞,私心敬仰其道德文章。
布雷先生在反對清朝封建統治、鼓吹辛亥革命;反對北洋軍閥,支持北伐戰爭方面是起過積極作用的。他雖系一介書生,但他揮舞如椽巨筆,奮張撻伐,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著名於我國新聞界。他跟隨蔣介石之後,也有前後兩個階段。1935年以前,布雷先生只是作為蔣
的客卿,私心仍未能忘情於新聞或教育事業;在抗戰中為蔣撰文動員抗日救國,發揚民族正氣,亦發揮過一定作用。但布雷先生深受封建教育,欲報蔣“知遇之恩”,立場先已鑄成大錯;及解放戰爭大局已定,仍不能自拔,終至深感前途渺茫,“油盡燈枯”,自絕於世。布雷先生實為一舊時代之悲劇人物,其教訓足以貽後人深思。
1956年,我從某些著作如《××春夢》中,看到對布雷先生的描寫似有不確之處,1978年之後,見報刊中有布雷先生外甥翁澤永回憶記述舅父之生平,頗為中肯;及展誦翁老托人寄來之回憶文章,益覺其周詳而切實。後來又得到台灣出版的《陳布雷先生傳》,經布雷先生之弟訓慈(叔諒)先生之訂正甚詳。於是萌發撰述布雷先生生平傳略的願望,七八年間寢饋於斯,查考解放前報紙所載布雷先生之遺文,及搜集、閱讀有關資料,不下數十萬言,經多方核對,數易其稿,乃成《蔣介石的國策顧問——陳布雷外史》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於1987年7月出版,轉眼間整整10年。10年來,我又陸續搜集到布雷先生親屬、故舊的回憶等珍貴史料,尤如邵力子、張治中、邵裴子、沙文若(沙孟海)、陳訓慈、王允默、陳過等的有關記述,彌足珍貴。於是,我又據以重加修訂,全書也由原來的7章改為15章,對原來幾章的內容也作了補充,使之更為完善。有關照片,概由徐長康同志提供,並此說明,順致深切謝意。書名《陳布雷傳》,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內外,國內外讀者多有來信來電商榷者,大多數認為史料翔實,敘述客觀公正,也有個別人持別種看法的。2004年年底,團結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宏儒同志,在推出民國人物大傳之同時,約我在《陳布雷傳》基礎上,擴充為《陳布雷大傳》,提議可以參考陳布雷日記,說已與陳布雷之孫女陳重華女士聯繫,我於是和陳女士聯繫,並與陳布雷之二兒陳過老先生聯繫,承蒙陳過、陳重華父女兩同意,遂親赴杭州,借來陳布雷從1935年2月1日至1948年11月12日日記29大本,估計在150萬字左右,詳讀了陳布雷先生用蠅頭小楷書就的13年又十個月日記,心靈為之震動。以我原著《陳布雷傳》(約21萬字)為基礎,擴充增加至45萬字,經陳布雷先生日記印證和充實,自信這本《陳布雷大傳》更進一步能反映陳布雷先生之悲劇的一生,特別是陳布雷的心靈獨白,頗為真實、感人。同時承陳布雷先生之侄孫女陳明楞大姐指教,並提供資料、照片等,因此《大傳》之面世,實有得於陳過、陳重華、陳明楞及陳絢文等先生和女士之幫助,非常感謝。如果說從1987年出版《陳布雷外史》至1997年出版《陳布雷傳》至2006年出版《陳布雷大傳》,已有18年時間了,3次出版,不斷充實。《大傳》已從《陳布雷傳》增至45萬字,內容、照片幾乎增加一倍以上。對3家出版社的支持,一併致謝。本書所用資料雖務求翔實,敘述亦崇尚客觀,力避偏頗,然限於作者水平,必有不逮之處,深盼讀者明教,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