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今春某日委座在官邸約餐亦有“侍從室應積極盡輔弼之責”之語,然則,委座近來之重視侍從室,又適與戴君季陶看法相近矣,顧舍何人哉,余豈能勝此重荷乎?
△自去年春間國外輿論受共黨影響而有顯著之變遷後,我中樞對國事之措置更覺艱難,自此迄今又一年矣,以我國當前之人力,悉力以從事抗戰尚且不遑,而何堪更加以政治上外交上之應付耶?余亦備位中樞之一人,預計今年一年內,有第六次代表大會,有四屆參政會之集會,又須舉行極關重要之國民大會,此皆需有周詳之準備與各方面之配合而聽命於領袖之決定者,然余於此配合之道,實又無以為計也。
△近來黨內最大癥結,即為意志不能協同,認識不能一致,彼惡意者分化吾人,謂為“改革派”、“改良派”、“保持現狀派”乃至所謂“左派”、“右派”,固不值一哂。然實際上確有兩種相異之看法,一種見解為“鞏固根本為重”,一種見解為“適應環境為志”,此二者實皆有理由,但如只知鞏固根本之重要而無作法,或只知適應環境之重要而放棄立場,則兩皆失之,如何折衷並融而統一之,乃為極重要之事。此一點如無解決之方,將日日感覺矛盾彷徨之日深,無時不在夾縫中受痛苦,含衰弱之神經,實不禁此憂慮也。
△昔人箴言有曰“過去事勿追思,未來事勿逆憶”,然在神經衰弱者,則偏偏易於預想未來之憂患,明知其無益而欲抑不能,揆以“思而不學則殆”之義,余如此冥思馳想,其將成心疾矣。
△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人生最大之痛苦,自知短處而積習難移,更是一種絕大的痛苦。
△今年常有一種不能自抑之“自責”“自棄”心理,屢欲驅除此念而不能,嘗為惟果兄言之,甚覺無以自遣也。
△周來常常夢見先父母,殆憶家之念所感乎?故鄉淪陷,何日收回,思之但有悵惘!
△第二處加強人事,第一步擬以道藩、芷町兩兄為副主任,余或可騰出時間以辦特交之件,今日始奉書面批准,於心略慰。
△物價與生活影響與職責之工作精神,而第二處第五組所受影響更為顯著,余最不善於督導而忝為主任長官,睹此散漫情形,痛感自身責任之未盡也。
△連日又感劇烈之失眠,手寒頭眩,不能用腦,尚有三月十二日之文字待撰,為之奈何。
△迭聞委座對於編纂事略之指示,備致不滿之意,以此自省余曠廢職責,咎戾甚矣。督導無方,啟迪無法,又不常與各編纂接觸討論,苦無時間校讀其初稿,蹉跎因循,此皆余之過也。於孫王諸編纂何責焉。
△大局日艱而輔弼無狀,身體日衰而不能自振,其退乎?將何異於臨危而去之!其進乎?又何以自免於覆誡!上有賢勞之領袖,中有難以協和一致之各單位,下無願其患難而多數盡職之同僚部屬,思之思之,何以善其後。
△神經緊張過度憂思無計,煩悶而無出路,此心之苦無人能喻,計惟有作短期休息,稍自排遣而已。
△到山寓以後神經緊張,略見鬆弛,然而悵念身世,自憾微軀力薄,消極引退之念,仍復擾於胸中。
陳布雷已有及早引退與隱遁之想(3)
△某日與允默閒談,默告我與明兒談話經過,明兒數學成績不佳,有改學文學或社會科學之志,默謂汝父一生辛苦,皆因學文科之故,蓋生不逢治世,最苦者莫如置身於政治,汝既立志學電機,何故忽然易志乎?明兒謂此或不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兒輩乃有此語,余聞之始猛省最近消極之念之非,今後其以此語自儆乎!
△連日克制繁思,屏除雜念,然此事不能勉強,必使此心有所寄託,乃可。就渝寓取昔
年箱篋內文件,逐一整理之,先後費去三天之光陰,身體亦因此略有勞動,整理甫畢,頗覺心緒為之慰安。某日文白來訪,見余案上堆卷夾壘壘謂“此何得謂休息,殆休息其名而清債其實乎”!聞此言為之莞爾。
△此次來山中休養,原以十日為期,嗣以委座面告可多休養二三天,且值出發期間,因後延遲二日。然此來休息,實未得圓滿效果,以山中陰雨轉寒,而余又不能一概排遣公務不思索也。最後數天,實等於不休息,今決心提早返渝,先行清理各事。回念委座體貼之深,余家人愛護之切及僚友相助之雅,今後何可不勉自振作。惟有徹底改變觀念,努力以赴而已。
蔣介石對陳布雷的要求不僅僅是為他寫寫文告,當一私人秘書,而是要他盡輔佐之責,可是陳布雷沒有這個政治野心,因此深感矛盾,引退之念時時萌生。
1945年的1月23日日記中記得很詳細:“……今夜委座約本室組長以上同人會餐,席間指示謂,侍從室各單位處事謹慎細密,守成有餘而開展不足,今後應積極推展業務,並應汲引人才,加強對各方面聯繫,此與卅二年二月之訓話詞旨略同,余只愧個性不宜,體力精力不足而已……”1月24日日記中陳布雷又詳細抒發了內心世界:“……晨起以後,仍繫念侍從室工作之調整事,甚感不怡,我本不願參加黨政方面任何重要之工作,初意只願為新聞工作而服務以終其身,蓋自知體力不夠,精力不夠,個性既拘謹,又怕煩,本無經綸,亦更無獻替與積極貢獻之意也。我之許身於蔣公,自十七年在督署西花園‘他無所願,只願為新聞記者,必不得已,亦只能為鈞座之私人秘書’之一諾為始。由此一諾,自謂不可失信,故二十五年在浙教育廳時來電見召,既以‘文字工作需兄佐理’為詞,又不得不應命。亦因此故對二十四年侍從室二處主任之命,所以甘受而不辭,且扶病忍苦以至於今也。今若責以開展,望以積極,則如驅蚊負山,其為枘鑿,蓋可知矣。然蔣公既公開言之,我又不便漠然置之,無已,其及早引退乎。……”陳布雷只好在日記中提出及早引退了,可是陳布雷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處於極度矛盾之中。2月4日,他本來:“……考慮侍從室如何加強機構之問題,愈思愈不得端緒,擬寫一自我檢討,據實報告於委座,蓋余入侍從室已十年矣……擬寫之報告仍未能著筆乃中止焉……”還是沒有寫,於是專門向蔣介石當面報告“……十一時往謁委座談二十分鐘,陳明自身衰弱不堪任事之情形……”但是蔣介石仍舊不放過他:“……委座對侍從室業務更張有所指示甚詳,謂今後業務不應以專辦公文與文字為主,此語乃余第一次聞者……”陳布雷第一次聽到侍從室不要專辦文字,2月7日日記中又有記:“……連日委座督促工作之嚴,可雲以前所未有,余羸弱就衰之年,兼之性耽聞定,最怕繁劇,何能堪重荷,此數日未常為此一念所苦,而殊無以自脫也……”2月11日,陳布雷又叫苦連天:“……以二處業務,今後更繁,恐非殘軀所能應付也……”2月23日日記中:“……近日雜慮紛乘,苦於無以自處之道,實因體力日衰,腦力日弱,而當年一念認識之差誤,妄以為服務本室,只要以文字工作給事於領袖左右,黽勉盡瘁,庶告無罪者,今乃知元戎之期望於我者不止於此,外界之觀測於余者亦有異於此者,荏苒十年,若以嚴格以繩余,乃為最未盡職之一人。誤公之罪,擢髮難數,今年時局轉趨繁複,反攻臨展開之時,國內有分離之象,彼別有用心之徒,囂張凌侮以削國勢,將無所不用其極,而余之體力,似勉可支撐,內則衰頹益甚,繼續強勉則不能,退就閒散又不可,進退之際其有局脊無所感矣,為此一念所勞者已四五旬於茲。而近日之彷徨痛苦更甚也……”陳布雷在這一段時期內心確實頗不平靜,在3月間幾乎隔三兩天都談到這一內心痛苦,3月8日日記:“……誠不勝彷徨痛苦之至……既感疲勞,又覺寂寞淒涼,恐工作愈繁,此身已難長此服務矣……”3月13日日記:“……夜與允默談話,忽聞明兒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語,頗有會於吾心……”3月15日日記:“……上午心思甚感煩郁,悵念身世,時有隱遁之想……”3月16日日記:“……此次既為休養而來,應使稍紓煩郁,不可內心煎迫太甚,想念及此,姑以自寬,當再強忍艱難,再試一個時期,以觀其後而已……”3月17日日記:“……讀皓兒復函及四弟復函,四弟勸我宜從‘渾’字與‘拙’字痛下功夫……”3月21日日記:“……檢點篋笥,尚存可用之毛筆三十四枝,若每月一枝,亦僅兩年可用,屆時抗戰當已結束焉……”陳布雷一慣用毛筆書寫,連這一百五十幾萬字的日記也都是用毛筆寫的,如果累計起來恐怕已用了毛筆三四百枝焉,陳布雷在1945年3月間算剩下之毛筆還可用兩年,這句話倒真成了讖語,因為他在1948年終於在矛盾和痛苦中不能解脫而再也用不上毛筆了。
△自去年春間國外輿論受共黨影響而有顯著之變遷後,我中樞對國事之措置更覺艱難,自此迄今又一年矣,以我國當前之人力,悉力以從事抗戰尚且不遑,而何堪更加以政治上外交上之應付耶?余亦備位中樞之一人,預計今年一年內,有第六次代表大會,有四屆參政會之集會,又須舉行極關重要之國民大會,此皆需有周詳之準備與各方面之配合而聽命於領袖之決定者,然余於此配合之道,實又無以為計也。
△近來黨內最大癥結,即為意志不能協同,認識不能一致,彼惡意者分化吾人,謂為“改革派”、“改良派”、“保持現狀派”乃至所謂“左派”、“右派”,固不值一哂。然實際上確有兩種相異之看法,一種見解為“鞏固根本為重”,一種見解為“適應環境為志”,此二者實皆有理由,但如只知鞏固根本之重要而無作法,或只知適應環境之重要而放棄立場,則兩皆失之,如何折衷並融而統一之,乃為極重要之事。此一點如無解決之方,將日日感覺矛盾彷徨之日深,無時不在夾縫中受痛苦,含衰弱之神經,實不禁此憂慮也。
△昔人箴言有曰“過去事勿追思,未來事勿逆憶”,然在神經衰弱者,則偏偏易於預想未來之憂患,明知其無益而欲抑不能,揆以“思而不學則殆”之義,余如此冥思馳想,其將成心疾矣。
△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人生最大之痛苦,自知短處而積習難移,更是一種絕大的痛苦。
△今年常有一種不能自抑之“自責”“自棄”心理,屢欲驅除此念而不能,嘗為惟果兄言之,甚覺無以自遣也。
△周來常常夢見先父母,殆憶家之念所感乎?故鄉淪陷,何日收回,思之但有悵惘!
△第二處加強人事,第一步擬以道藩、芷町兩兄為副主任,余或可騰出時間以辦特交之件,今日始奉書面批准,於心略慰。
△物價與生活影響與職責之工作精神,而第二處第五組所受影響更為顯著,余最不善於督導而忝為主任長官,睹此散漫情形,痛感自身責任之未盡也。
△連日又感劇烈之失眠,手寒頭眩,不能用腦,尚有三月十二日之文字待撰,為之奈何。
△迭聞委座對於編纂事略之指示,備致不滿之意,以此自省余曠廢職責,咎戾甚矣。督導無方,啟迪無法,又不常與各編纂接觸討論,苦無時間校讀其初稿,蹉跎因循,此皆余之過也。於孫王諸編纂何責焉。
△大局日艱而輔弼無狀,身體日衰而不能自振,其退乎?將何異於臨危而去之!其進乎?又何以自免於覆誡!上有賢勞之領袖,中有難以協和一致之各單位,下無願其患難而多數盡職之同僚部屬,思之思之,何以善其後。
△神經緊張過度憂思無計,煩悶而無出路,此心之苦無人能喻,計惟有作短期休息,稍自排遣而已。
△到山寓以後神經緊張,略見鬆弛,然而悵念身世,自憾微軀力薄,消極引退之念,仍復擾於胸中。
陳布雷已有及早引退與隱遁之想(3)
△某日與允默閒談,默告我與明兒談話經過,明兒數學成績不佳,有改學文學或社會科學之志,默謂汝父一生辛苦,皆因學文科之故,蓋生不逢治世,最苦者莫如置身於政治,汝既立志學電機,何故忽然易志乎?明兒謂此或不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兒輩乃有此語,余聞之始猛省最近消極之念之非,今後其以此語自儆乎!
△連日克制繁思,屏除雜念,然此事不能勉強,必使此心有所寄託,乃可。就渝寓取昔
年箱篋內文件,逐一整理之,先後費去三天之光陰,身體亦因此略有勞動,整理甫畢,頗覺心緒為之慰安。某日文白來訪,見余案上堆卷夾壘壘謂“此何得謂休息,殆休息其名而清債其實乎”!聞此言為之莞爾。
△此次來山中休養,原以十日為期,嗣以委座面告可多休養二三天,且值出發期間,因後延遲二日。然此來休息,實未得圓滿效果,以山中陰雨轉寒,而余又不能一概排遣公務不思索也。最後數天,實等於不休息,今決心提早返渝,先行清理各事。回念委座體貼之深,余家人愛護之切及僚友相助之雅,今後何可不勉自振作。惟有徹底改變觀念,努力以赴而已。
蔣介石對陳布雷的要求不僅僅是為他寫寫文告,當一私人秘書,而是要他盡輔佐之責,可是陳布雷沒有這個政治野心,因此深感矛盾,引退之念時時萌生。
1945年的1月23日日記中記得很詳細:“……今夜委座約本室組長以上同人會餐,席間指示謂,侍從室各單位處事謹慎細密,守成有餘而開展不足,今後應積極推展業務,並應汲引人才,加強對各方面聯繫,此與卅二年二月之訓話詞旨略同,余只愧個性不宜,體力精力不足而已……”1月24日日記中陳布雷又詳細抒發了內心世界:“……晨起以後,仍繫念侍從室工作之調整事,甚感不怡,我本不願參加黨政方面任何重要之工作,初意只願為新聞工作而服務以終其身,蓋自知體力不夠,精力不夠,個性既拘謹,又怕煩,本無經綸,亦更無獻替與積極貢獻之意也。我之許身於蔣公,自十七年在督署西花園‘他無所願,只願為新聞記者,必不得已,亦只能為鈞座之私人秘書’之一諾為始。由此一諾,自謂不可失信,故二十五年在浙教育廳時來電見召,既以‘文字工作需兄佐理’為詞,又不得不應命。亦因此故對二十四年侍從室二處主任之命,所以甘受而不辭,且扶病忍苦以至於今也。今若責以開展,望以積極,則如驅蚊負山,其為枘鑿,蓋可知矣。然蔣公既公開言之,我又不便漠然置之,無已,其及早引退乎。……”陳布雷只好在日記中提出及早引退了,可是陳布雷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處於極度矛盾之中。2月4日,他本來:“……考慮侍從室如何加強機構之問題,愈思愈不得端緒,擬寫一自我檢討,據實報告於委座,蓋余入侍從室已十年矣……擬寫之報告仍未能著筆乃中止焉……”還是沒有寫,於是專門向蔣介石當面報告“……十一時往謁委座談二十分鐘,陳明自身衰弱不堪任事之情形……”但是蔣介石仍舊不放過他:“……委座對侍從室業務更張有所指示甚詳,謂今後業務不應以專辦公文與文字為主,此語乃余第一次聞者……”陳布雷第一次聽到侍從室不要專辦文字,2月7日日記中又有記:“……連日委座督促工作之嚴,可雲以前所未有,余羸弱就衰之年,兼之性耽聞定,最怕繁劇,何能堪重荷,此數日未常為此一念所苦,而殊無以自脫也……”2月11日,陳布雷又叫苦連天:“……以二處業務,今後更繁,恐非殘軀所能應付也……”2月23日日記中:“……近日雜慮紛乘,苦於無以自處之道,實因體力日衰,腦力日弱,而當年一念認識之差誤,妄以為服務本室,只要以文字工作給事於領袖左右,黽勉盡瘁,庶告無罪者,今乃知元戎之期望於我者不止於此,外界之觀測於余者亦有異於此者,荏苒十年,若以嚴格以繩余,乃為最未盡職之一人。誤公之罪,擢髮難數,今年時局轉趨繁複,反攻臨展開之時,國內有分離之象,彼別有用心之徒,囂張凌侮以削國勢,將無所不用其極,而余之體力,似勉可支撐,內則衰頹益甚,繼續強勉則不能,退就閒散又不可,進退之際其有局脊無所感矣,為此一念所勞者已四五旬於茲。而近日之彷徨痛苦更甚也……”陳布雷在這一段時期內心確實頗不平靜,在3月間幾乎隔三兩天都談到這一內心痛苦,3月8日日記:“……誠不勝彷徨痛苦之至……既感疲勞,又覺寂寞淒涼,恐工作愈繁,此身已難長此服務矣……”3月13日日記:“……夜與允默談話,忽聞明兒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語,頗有會於吾心……”3月15日日記:“……上午心思甚感煩郁,悵念身世,時有隱遁之想……”3月16日日記:“……此次既為休養而來,應使稍紓煩郁,不可內心煎迫太甚,想念及此,姑以自寬,當再強忍艱難,再試一個時期,以觀其後而已……”3月17日日記:“……讀皓兒復函及四弟復函,四弟勸我宜從‘渾’字與‘拙’字痛下功夫……”3月21日日記:“……檢點篋笥,尚存可用之毛筆三十四枝,若每月一枝,亦僅兩年可用,屆時抗戰當已結束焉……”陳布雷一慣用毛筆書寫,連這一百五十幾萬字的日記也都是用毛筆寫的,如果累計起來恐怕已用了毛筆三四百枝焉,陳布雷在1945年3月間算剩下之毛筆還可用兩年,這句話倒真成了讖語,因為他在1948年終於在矛盾和痛苦中不能解脫而再也用不上毛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