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初,美國人質在德黑蘭被釋放。但是他們在獲得自由的詳細情況在5年後發生的“伊朗門”醜聞中被揭露:和伊朗在進行一項“武器換人質”的秘密交易中得到的3000萬美元的利潤,轉為支持康查斯(Contras)叛軍在尼加拉瓜襲擊左翼桑地諾(Sandinista)政府。

  所以反美活動在中東和遠東開始不斷地升級,持續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並以基地組織和它的領袖本。拉登(1957—)為高潮。拉登是一個以救世主自詡的沙烏地阿拉伯富翁,他成為西方恐怖主義噩夢的一個新形象。2001年9月4架美國本國飛機被基地組織恐怖主義者劫持之前,他們輕鬆地秘密潛入美國並且在那裡學習飛行。劫機者駕駛著其中2架飛機撞向曼哈頓世貿中心雙子大樓。這個美國經濟信心的崇高象徵毀於一旦。在坍塌中3000人死亡。另一架飛機用來進行另一項自殺性襲擊,即撞擊五角大樓——美國軍隊的大本營。不到一個月美國和它的盟軍開始襲擊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向城市和基地組織營地發射飛彈,然後就爆發了伊拉克戰爭。

  摧毀雙子樓的方式可以說是恐怖主義的典型案例,是那些恨美國的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對於美國這是一個轉折點。但是美國經歷了對伊拉克“成功”的戰爭後,所謂“公平的戰爭”和恐怖主義的概念更難區分了。當遊戲規則變得逐漸模糊,兩者使相同的瘋狂行為的不同表現形式變得相似,致命地糾纏在一起。

  恐怖主義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活躍起來了,在印度南亞次大陸,從克什米爾到斯里蘭卡和亞洲其他地方,在宗族敵視和經濟掠奪的毒酒的刺激下,恐怖主義在非洲也活躍起來,而且有幾個國家在殘酷的內戰中分裂。同樣在拉美,例如光輝道路(Shining Path)或者圖帕馬羅城市游擊隊(Tupamaros)對他們表面上支持的農民也會訴諸野蠻的方式來對待之。另外,恐怖主義不僅僅來自海外。英國很久以前就發現這點;但是美國在1995年導致168人死亡的俄克拉荷馬大爆炸後才意識到。這個炸彈是一個27歲的美國人蒂莫西。麥克維(Timothy McVeigh)安裝的,美國政府說他是右翼民兵組織的成員,而其他人說他是為2年前維科大屠殺進行報復。麥克維認為自己是個英雄。

  但是。在這種新的瘋狂戰爭中,只有極少數的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恐怖主義者能在日益萎縮的生存空間中倖存下來了。

  1970年,約旦劫機事件1970年9月12日。

  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了英國、美國、瑞士的3架飛機,飛機在約旦著陸,他們要求釋放瑞士、德國和以色列的犯人。另一個被劫持的泛美航空公司的大飛機,在埃及境內爆炸,同時以色列一架飛機也被劫持了,不過最後以捕獲了劫機者(其中包括女恐怖主義頭頭蕾拉。哈萊德)而告終。300多名人質在沙漠中咬牙支撐生命。

  5∶00 已經超過“人陣”最初給西方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48小時了。最後通牒規定了在約旦道森機場被劫持的不同國籍的人質的釋放條件。釋放英國人的條件是交換蕾拉。哈萊德,她是一個巴勒斯坦恐怖主義者,在一次失敗的劫持機中在希思羅機場被俘,她還未被指控;如果釋放6個最近被定罪的恐怖主義者,瑞士和德國人就可獲得自由;美國人的交換條件是50個在以色列囚禁的巴勒斯坦戰士(費達因)。如果不這樣,“人陣”威脅說將開始殺害人質。以首相愛德華。希思為領導的英國政府決定對這些要求進行單獨談判。

  9月6日3架飛機被劫持後,“人陣”代表阿布。奧馬爾公布了歷時72小時的最後通牒,這時2架飛機停在約旦英國皇家空軍廢棄的跑道上,現在這裡被恐怖主義者稱為“自由機場”。就在第三架飛機中的旅客和機務人員被放出來後,飛機在開羅爆炸了。但是恐怖主義者在第一次劫持了3架飛機的3天後,又把賭注壓在了另一起劫機事件,這次的目標是共有65名乘客的英國VC—10客機。目標是給英國施壓,因為英國正設法保證延長最後期限。由於有美國的支持,英國通過瑞士波恩的紅十字會進行斡旋,儘管1963年東京國際大會上正式宣誓不和劫機者談判。

  15∶00 約旦地面局勢不穩定。恐怖主義者炸毀了全部的3架飛機,隨後機場跑道被約旦軍隊包圍。在經歷了小心的最初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後,約旦國王海珊發現巴勒斯坦逐漸增長的實力將威脅自己政權,他們在試圖控制約旦的一些地方。恐怖主義者決定通過展示武力來強調他們的要求。人質減少了,255人被釋放,還被扣留的56人被轉移到了秘密的地方。然後全部3架飛機被炸毀,此後這刺激的景象在全世界進行了電視轉播。沙漠裡冒著洶湧的黑煙。

  9月13日。

  19∶00 阿拉伯的BBC廣播了英國政府將用哈萊德交換人質的消息。以色列人憤怒了:他們的言論被禁止,他們相信這種明顯的妥協將會鼓勵更多的恐怖主義活動。8天後,海珊國王發布消息,他希望以色列轟炸進入約旦支持巴勒斯坦的敘利亞軍事力量,但是他們不直接參與。月底,哈萊德同其他6個人從歐洲監獄放出來的人一起被放到貝魯特,最後的一撥人質被釋放了。

  1988年,洛克比爆炸案1988年12月21日。

  1988年7月美國空軍戰爭巡洋艦“文森斯”號在波斯海峽擊落了一架伊朗飛機,290人死亡。美國為此表示遺憾,他們誤認為這是F—14戰鬥機,沒有警告。接著就發生了洛克比空難。最初調查集中在伊朗復仇主義,然後注意力轉向了黎巴嫩,因為在黎波里(Tripoli)和班加西(Benghazi)發生了炸彈襲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