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時使政府最擔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組織進行的暴力行動、伴隨而來的公眾產生的躁動和媒體上成篇的報導,還有世界恐怖主義網絡新興的跡象。其實,回顧性的民意測驗顯示大多數這種恐怖主義合作是臨時的,有條件的。圍繞著情報局的是無休止、反覆的恐怖主義引起世界革命的野心和恐怖主義者為自己包裝後得到的神秘感,而在革命的花言巧語背後,卻充滿了對成立一個共同操控機場的妄想。前蘇聯算是一個嫌疑犯,但是巴勒斯坦作為主張這種信念的作用是關鍵的。

  1970年,出現了巴勒斯坦第一支主要的恐怖主義公開團伙,當時3架英國、美國和瑞士的飛機被劫持,並在約旦沙漠一個被劫機者稱為“解放機場”的廢棄英國皇家軍隊的飛機在跑道上爆炸,所幸的是爆炸時機內無人。同一天,巴勒斯坦劫持了另一個以色列航空公司(EL AL)的飛機,最後以失敗告終,機組人員勇敢地制伏了劫機者並打死了其中的一個,然後在希思羅機場把剩下的幾個交給了英國警方。其中一個劫機者名叫蕾拉。哈萊德(生於1944年)。不到3周後,為了交換56個在約旦被劫持的人質,她被押解到貝魯特,她戴上了阿拉伯式的頭巾——這樣的頭巾迅速成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革命者們新的著裝款式,哈萊德也成為西方世界一個新的女性偶像!

  這種現象是短暫的,但是哈萊德確實把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開始於20多年前的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無休止鬥爭中去了。從遍及阿拉伯世界的1984年大災難發生的那天起,巴勒斯坦就享有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儘管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都希望借巴勒斯坦事件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阿拉法特掌握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領導權,20多年以後,他留意把巴勒斯坦事業與其他阿拉伯國家普遍利益和某個單一阿拉伯國家的利益視為一體。

  1949年以色列和阿拉伯休戰以後,差不多100萬巴勒斯坦人中的2/3人離開了以色列占領的領土。他們中的70%走向了約旦河西岸和在埃及人統治下的加薩走廊;剩下的人在外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等鄰國避難,另一小部分人去了埃及和伊拉克。當時存在阿拉伯對以色列的封鎖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突擊隊的襲擊,從1955年起蘇聯向阿拉伯國家提供武器,特別是納塞爾(Nasser,1918—1970)當政的埃及,埃及自認為是阿拉伯國家中解放巴勒斯坦行動的領導力量。這些事件帶來了1956年的西奈山戰爭,以色列控制了西奈山和加沙,並於1967年發生了波及埃及和伊拉克的6日戰爭,最終以以色列控制戈蘭高地並重新占領了西奈山而告終。

  當美國繼續用金錢和武器支持以色列時,巴勒斯坦人的戰鬥意志也大大增強。巴勒斯坦被包圍的土地在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和南葉門和阿爾及利亞扎了根。伊拉克和敘利亞在革命的、泛阿拉伯理想主義的基礎上被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Ba'ath)控制,這兩個國家建立阿拉伯恐怖主義組織從事巴勒斯坦鬥爭。以巴格達為基地的恐怖主義團體由撒伯里。阿爾。巴那(Sabri al Banna,1937—2002)來控制,他家曾是一個巴勒斯坦的富翁,後來他家的全部果園被以色列軍占領。在阿布。尼達爾(Abu Nidal)統治時期,他發起了多次致命的襲擊,也有針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者的,他與阿拉伯多個國家一起秘密工作。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簡稱“法塔赫”Fatah) 在阿拉法特領導下接管了巴解組織,這個組織最初忙於恐怖主義行動,成立了恐怖組織“黑色九月”。最使人震驚的一次是襲擊了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黑色九月”恐怖主義分子拆了周圍的護欄,並用機關槍射擊,導致2名以色列運動員當場死亡,並劫持了9名人質。這個團伙在世界對此產生反響前後捲入了劫機和政治暗殺行動。後來巴解組織減少了恐怖活動,更傾向於用政治手段。

  黎巴嫩是另一個恐怖、複雜衝突的主要交火點。有段時間,黎巴嫩被視為中東恐怖主義中心,因為很多巴勒斯坦避難營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都在黎巴嫩。巴勒斯坦在20世紀60年代末打過黎巴嫩人,19世紀70年代以色列開始襲擊黎巴嫩。20世紀70年代,這個國家又捲入了內戰——一場左派阿拉伯民兵和基督教徒之間的血腥衝突。巴勒斯坦解放軍後來在敘利亞的支持下進入,先跟基督教徒作戰,然後又和穆斯林及敘利亞人作戰。以色列炸彈襲擊加強了,1974年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難民營發起進攻,隨後,1982年他們的同謀黎巴嫩基督徒對薩卜拉和沙提拉兩座難民營里的巴勒斯坦難民進行了大屠殺,這一暴行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公憤,並引發了巴勒斯坦人反抗的新高潮。同年美國到來充當和平使者,卻引起了新一輪的槍殺、汽車炸彈和劫持人質事件。阿拉法特於1983年被驅逐到了突尼西亞,兩年後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的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軍艦阿奇里。勞羅,使以色列陷入困境。

  現代恐怖主義 1789—2001(6)

  那時在中東又出現了另一個雷區——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1900—1989)和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權使美國介入了穆斯林世界的衝突中,這樣的衝突,實際上是一個以宗教和政治為基礎的衝突。1979年年底,大約100個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在德黑蘭被扣為人質,希望藉此迫使流亡海外的前國王巴列維回來接受審判,然後駐巴基斯坦的美國大使館發生爆炸。1980年,一場解救美國人質的努力在空難中結束。不久,英國空軍特種部隊炸毀了駐倫敦的伊朗使館並打死了控制使館的恐怖主義分子。在經歷了444天的扣留後,1981年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