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美國總統 1776—2004(4)

  下一個受害者是另一位自力更生的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1831—1881)。他像林肯一樣把嚴明的紀律同強硬的政治手段結合起來。加菲爾德作為共和黨的領袖,他一上任就採取了許多強有力的政治措施。他後來被一位極有政治野心的律師殺害。這裡,還要提到他的前任格羅佛。克利夫蘭(1837—1908)。克利夫蘭是僅有的一位任期分為兩截即兩個任期之間有4年間斷的總統。他是新澤西州一個長老教會牧師的兒子。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他對任何經濟集團的特別對待愛理不理。他曾強迫鐵路公司讓出聯邦政府贈予的980萬公頃(800萬

  英畝)土地。他拒絕聯邦對農民的幫助,理由是這會削弱國家的特徵。他曾經出動軍隊鎮壓罷工者。總之,克利夫蘭總統與其他總統相比,其政治生涯顯得平淡無奇。

  詹姆斯。加菲爾德之後繼位的是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他是紐約人,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個總統。儘管他出生在富裕的大城市,羅斯福對總統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他在美西戰爭中成了英雄。1901年他結束了作為紐約州長的任期,當上了總統。羅斯福把總統看做是“人民的管家”。他解決了勞工糾紛,推行反托拉斯法打破壟斷,並進行囊括西部一些茂密森林的公共土地擴張。他實施巴拿馬運河工程,為美國尋求一個更寬泛的國際角色,並因他在日俄戰爭中的調停而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一戰期間,白宮由伍德羅。威爾遜(1856—1924)統治,即美國歷史上第28位總統。威爾遜是一個民主黨派的改革家。他完全遵照羅斯福的模式。這位出生在維吉尼亞州的長老教會牧師的兒子首先作為政治學教授而出名,後來在1913年贏得總統大選。威爾遜更多地致力於美國的國際角色和建立世界新秩序。他在國內跟隨羅斯福總統的領導,對不公平的商業活動採取措施,對工時做出限制,禁止使用童工。威爾遜由於使美國擺脫世界範圍的衝突而繼續當選下一屆總統。1917年他迫切地感到要“使民主得以在世上安全存在”——此語後來常被美國的敵人拿來嘲諷美國,但它在說出來之時完全是真誠的——並要尋求國會同意而參加協約國方面作戰。1918年,威爾遜在他的“14點和平計劃”中提出建立一個國家聯盟的設想。他的“14點和平計劃”是戰後起草的反共產主義藍圖。威爾遜希望《凡爾賽條約》能夠全部採納他的計劃,但歐洲諸國在戰後領土劃分和德國重建問題爭論不休,他的夢想也就破滅了。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蕭條對第30位總統赫伯特。胡佛(1874—1964)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胡佛是一個教友派鐵匠的兒子。他是一名工程師,在援助1900年中國義和團運動和疏散一戰爆發後來自歐洲的10萬移民這些事中出了名。他對協約國實施的戰時食物計劃和戰後向中歐、蘇俄進行的船運鞏固了他的聲望。1928年胡佛成為共和黨候選人。他在1929年大蕭條前還享受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時光;他治理蕭條的措施是減稅和降低工資,很大程度上使緩和危機變成了當地民眾自願的努力。然而,這對減輕蕭條的衝擊只起到了極為有限的作用。

  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是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一個遠房侄子。他30多歲時雙腿不幸癱瘓。他1932年一上任就採取了一系列對付大蕭條的帶有左翼色彩的果斷措施。面對1300萬的失業大軍,羅斯福推行了“新政”。這是一個針對農民、小商人和工廠失業者的全國範圍內的復興計劃。依據這一計劃,美元脫離了金本位。他的措施使大商人產生敵意,他們想通過最高法院減少影響;羅斯福對此做出反應。他加強了政府在立法範圍內對經濟的控制,對富人課以重稅,並實行新的福利和社會保險計劃。他反對美國的孤立主義,尋找新的盟國;日本襲擊珍珠港使他試圖讓美國避免參加二戰的努力失敗。他於是毫不吝惜地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並支持原子彈的發明。

  羅斯福突然死於腦溢血之後,就由哈里。S.杜魯門對是否使用原子彈這一重大並有爭議的問題做出決定。廣島和長崎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杜魯門在國內追求充分就業和工業和平的目標,提高社會保險項目,並清理貧民窟;在國外主持柏林的空運工作,在蘇軍1948年封鎖西柏林時向圍困的德國人空運食品。他還支持推行“馬歇爾計劃”,對歐洲被破壞的工業基礎設施進行重建。在杜魯門的領導下,美國加大了它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鬥爭的賭注;1950年,美國在仁川登陸,挑起了韓戰。戰爭3年後結束,200萬人失去了性命。

  杜魯門的繼任者是德懷特。艾森豪(1890—1967)。他1952年在“我喜歡艾克”的競選標語下參加了競選活動。由於戰爭時期做過美國駐歐洲軍隊的司令,並且進入政界後,又被提升為北約最高司令官,因此他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艾森豪出生在德克薩斯州,是一名共和黨員。他試圖遏制冷戰爆發,在這樣一個存在核威脅的新世界,對抗蘇聯就意味著世界末日大規模的戰爭。1953年,在史達林剛死後的幾個月,艾森豪就同中國和朝鮮談判,中止了戰爭。蘇聯在幾周內宣布它製成了自己的氫彈,從而打破了美國在核武器上的壟斷地位。兩年後,在日內瓦召開的戰後首次東西方會議上,“艾克”迫切希望同蘇聯交流太空計劃便於提升安全保障。他還阻止了“為和平而製造原子能”的計劃,並把鈾資源借給其他國家使用。在國內,艾森豪開始對付很棘手的廢除種族隔離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