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猶太人的苦難及自由 300 B.C.—1948(5)

  最早的猶太復國活動發生在19世紀中葉,一位對社會主義思想有所了解的瑞士籍記者,摩西。赫斯(1812—1875)認為在歐洲,反猶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猶太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國家身份。在1860年,一群年輕的猶太人開始在巴勒斯坦建立聚居點。大約25年後,一位波蘭籍的醫生和律師,利昂。平斯克(1821—1891)懾於1881年的俄國大屠殺,他基於對猶太人不可被同化的堅定信念,發起了“錫安之愛”運動。第一個猶太復國會議於1897年在西奧多。赫瑟(1860—1904)的領導下召開。在1914年,拜倫。埃德蒙。德。羅斯柴爾德支

  持這個新建的以農耕為主的定居地,最後這塊定居地擴展成為現在的以色列。

  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布爾什維克統治下猶太人的優勢地位有助於仇恨猶太人的勢力推出一系列新的陰謀理論。需要指出,人們已經懷疑猶太籍的國際金融家,通過微妙的操縱,對推翻沙皇統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對猶太人已存的懷疑使他們受到了普遍的譴責。著名的西方大資本家,比如說美國的亨利。福特(1863—1947),就曾對世界範圍內猶太人經濟實力的強大提出了質疑。在德國,從19世紀晚期開始盛行的反猶太主義政治趨勢在大蕭條時期,又再一次活躍起來,並聲稱猶太人需要對德國正處於其中的困境負責。反猶太政黨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奧地利也很活躍,他們把猶太人描繪成經濟敵人,說猶太人加速了農村田園生活的消逝。在法國,猶太復國主義者、猶太人和德國人的企業聯合與歐洲的布爾什維克的勾結,以及社會主義都是官方和民間輿論重點攻擊的對象。在英國,隨著20世紀初期愛德華七世的即位,雖然英國比世界其他地方採取的形式要溫和,但是反猶太主義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活動。

  1938年,“水晶之夜”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對於茫然無知的大眾來說,不僅“水晶之夜”這個德文詞可能暗示它和古老的聖誕頌歌有某種聯繫。而且連它的英語譯文也說明了德國納粹分子在為他們無恥行徑製造託辭方面耍盡手段。因為在那天夜裡,納粹分子開始對德籍猶太人實行劫掠、燒殺、焚毀等一系列恐怖行動,並把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關進集中營。

  11月9日晚。

  21:00在納粹分子舉行紀念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的慕尼黑年度晚宴的同時,希特勒正試圖用600名突擊隊員來顛覆巴伐利亞地方政府。這時從巴黎傳來消息說,一個德國大使館的低階官員,厄恩斯特。沃姆。賴斯被一名怒火中燒的叫赫思克勒。格林茲潘的猶太青年槍殺,原因是他的父親金代勒自從被德國驅逐後,在難民營的境況很糟糕。希特勒與他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進行了緊急商討,滿臉嚴峻的神色,沒有發表例行演說就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然後戈培爾走上發言台,宣布沃姆。賴斯被猶太人謀殺了,並間接提到了近來在德國風頭正勁的反猶太暴力活動。這位宣傳部長解釋道,希特勒並不希望這種行為由黨來組織,但是如果這種示威是自發的,那麼也不應受到制止。底下的群眾明白了他的潛台詞:納粹政黨已經把矛頭對準了猶太人,但是它不想出面,而是希望以後的暴力活動看起來像一個沒有預謀的,在因同胞被猶太人殺害而產生怒火的德國人中間爆發。

  納粹的高效通訊網開始極速運轉了。這個指示被快速地傳送到各地總部及警察局——他們的職責就是當猶太人的財產被搶奪、毀壞,猶太人被襲擊時,不予理會。也就是說納粹分子想利用啤酒和電影,在群眾中激起反猶太情緒。人們開始不顧禁令,喝大量的啤酒和杜松子酒。很多留意到這種行為真實意圖的人們都用鐵錘、鑿子和汽油將自己武裝起來。

  11月10日凌晨。

  02:00戈培爾收到了第一個猶太人死亡的消息。剎那間他顫抖了一下,是不是應該採取行動來阻止更進一步的流血衝突呢?但是很快,他讓自己相信這是無法阻擋的,這是人民的意志。

  02:30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已經全面展開了。猶太人的商店被襲擊,他們的窗戶玻璃被砸成碎片,他們的庫存在一片混亂中被盜。城鎮中的猶太教堂被大批瘋狂的群眾圍攻,聖物被大量丟棄,並被澆上汽油,付之一炬。緊接著教堂被焚毀。猶太公墓被褻瀆,墓碑被貼上的納粹徽章玷污。

  在另一所猶太教堂,當地全體猶太人都被趕到一起,狂笑的德國人把汽油潑灑在他們周圍,並強迫他們反覆唱《霍斯特。威塞爾》這首納粹歌曲(這首歌的名稱來自納粹最有名的一位“烈士”的名字,此人臨死前寫了一首頌揚納粹的讚歌,後來被戈培爾宣傳,因此舉國聞名)。直到教堂即將成為一片火海,他們才把猶太人推出了門外。德國人隨意闖入猶太人家,把他們從屋裡拽出,用手邊可能有的任何東西——比如說鉛制菸斗和磚塊,攻擊他們或者乾脆逮捕他們。有報導說德國婦女帶著小孩去觀賞正被打得要昏死過去的猶太人。還有一部分德國人驚駭於這種非人行徑,但卻不敢有所表露,因為群眾的狀態太癲狂了,而且警察也不予阻止。

  當“水晶之夜”(德文為Kristallnacht,意指住宅、商店玻璃盡遭打碎的慘狀)結束的時候,91名猶太人死亡,另有26,000人在去往布痕瓦爾德、薩克豪森、達豪集中營的路上,而這僅是即將遭受同樣命運的上百萬猶太人的先聲,大約7000家商店被洗劫一空,1500座教堂損毀或損壞。德意志帝國要求猶太人賠償的10億馬克的保險金和修繕費全部充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