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2:00 地下室里召開了一個由希特勒、鮑曼、戈培爾和其他7人參加的會議。俄國軍隊迅速地逼近;會議達成一致,由3名軍官殺出重圍,衝破溫克將軍的封鎖,希特勒寄希望由此可以坐船順哈佛爾河逃到萬湖半島。隨後傳來了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的死訊。希特勒給他的寵物阿爾薩辛、蒲隆地服下了氰化物,讓他的秘書吞下毒藥,以免被俘虜。

  02:30 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外面和他的女人告別。他的目光看起來既空洞又呆滯;他的秘書認為那是由帕金森病所致。他僵硬地沿著過道行走,靜靜地和每個人握手道別。沉默突然被打破,舞會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鮑曼仍在進行他的計劃,向鄧尼茨發了一封電報,命令他“立刻對所有背叛者行刑,格殺勿論”。並加了一句:“元首還活著,並將保衛柏林。”

  15:00 希特勒開始用午餐——一些義大利麵條和沙拉。之前他已經命令司機取了200公升(44加侖)的汽油到花園。吃完午飯,希特勒和大家又做了一輪道別,之後和愛娃。布勞恩回房換了西服。突然一聲槍響:人們發現希特勒倒在了沙發上的血泊之中,太陽穴被擊中。愛娃。布勞恩也有一支槍,但她是服毒自殺的。蘇軍轟炸之後,發現這些屍體,堆積在戶外,澆上汽油捆進口袋焚燒,這趟搬運足足用飛機運了4趟。第二天,為防其他人逃跑,剩下的戈培爾的6個孩子被強行注射致死,行刑前被告知那是治病的藥劑;他們的父母上樓後在花園裡被黨衛隊成員秘密槍殺了。他們的屍體也被焚燒了。

  共產主義的興起 1917—1989(1)

  從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布農奴解放起,到後來的布爾什維克的興起,直至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接踵而至的是激進、主動的“公開化”和改革。在世界歷史上,這場為建立一種新的社會而進行的鬥爭中,前蘇聯是震源中心,它的崩潰引發了意義最為深遠的嘗試。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18—1881)廢除了農奴制度,因此便從理論上為俄

  國尚未開化的農民階級結束了持續兩個世紀的奴隸制度。在之前的200年期間,地主可以買賣整個農民一家,擁有土地的上層階級中,衡量他們地位的至高象徵就是看他們能夠擁有多少數量的農奴。

  農民生活在地主為所欲為的剝削下。地主們更多關心的不是如何經營他們巨大的家業。相反,他們選擇在自己的莊園裡過著奢靡的生活,在房間裡布置昂貴的法國家具和油畫,在花園裡裝飾精美的雕塑。他們經常舉辦酒宴和舞會,盡情狂飲白蘭地和香檳。所以他們經常陷入巨額債務中也就毫不奇怪了。

  俄國的農村長期以來一直是由地方長官掌管治理。這些地方長官遠離中央權力機構,他們通過訓練不正規的警察機關,向農村徵收稅款,維持法律制度。這些地方長官是專制沙皇高深莫測的權力的具體化身——是沙皇天賦權力的實施工具——他們有權從本地區徵收來的什一稅中得到豐厚的報酬。而且,他們的這些特權經常是通過粗暴、不公正、殘忍和公開掠奪的方式進行的。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法律。

  農民們只能通過信仰正統基督教,才能把他們與統治階層的高壓隔離開來。在異教與迷信黑暗的潛流下,他們的信仰就像一根點燃的飄忽不定的蠟燭。農民們還有一個很深的村社組織傳統,是為了抵禦一些自然災害所採取的重要生存戰略,如作物歉收,疾病,饑荒等。這是因為俄國的農村生活非常艱難和不穩定,遠遠不是田園詩般的寧靜安詳。這些村社在仇恨與暴力中經常被分離,而且村社是由保守的族長掌權,族長支配著整個村社的決定,而族長通常把自己的私人利益置於整個村社的利益之上。然而有一個光榮的傳統就是,農民可以直接向沙皇請願,向沙皇講述,使其確信,關心到他們的生活的每個細節,然後仁慈的沙皇會解決一些農民們抱怨的不公正與困境。

  在最壞的情況下,17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曾說的話似乎可以絕好地描述一個在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農民的生活:它確實,並且經常是“貧窮,骯髒,野蠻未開化,匱乏”。然而實施霍布斯提出的解決辦法,對俄國來說又確實很困難。霍布斯憤世嫉俗的想法就是:人性本惡,所以只能通過國王的權威,貫徹國王嚴厲的、占據主宰地位的意志,對人民進行統治管理。然而,這時候俄國已經步入一個與霍布斯的設想非常不同的軌道上了。這個軌道就是,在僅僅不到半個世紀裡,統治俄國長達300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了。

  在俄國中央皇權所在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領導的解放農奴運動在他1881年被刺殺以後,也遭到了挫折和停滯。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無法幫助前農奴們獲得土地,在逃過了幾次被刺殺的危險之後,他最後被民粹主義運動的一個分支——民意黨的一個成員投炸彈炸死。在亞歷山大二世被炸死的當天,他剛好簽署法令,批准了地方政權新增的一些權力。亞歷山大二世的努力被他的繼承人亞歷山大三世(1845—1894)徹底否決了。亞歷山大三世長相令人望而生畏——身高超過6英尺,濃黑的鬍子,寬闊的肩膀,有力的雙手——他是一個既無才幹又無意志的新沙皇。然而他卻開始從事一個災難性的保守路線,重新確認古代君主專制特權,把中央集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而當時俄國社會正在加速現代化,工業化大潮正改變著城市和鄉村,新知識快速地向新的社會階級傳播。地主們遭到農業產量嚴重衰退的重創,他們發出痛苦的呼籲,要求立憲政府、法治、議會和公民自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