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頁
朝廷又問劉備是否要在中山國營造王宮。劉備派人去看了看,回報說原宮殿規模不小,只是裡面仍有劉稚家眷居住,是否要驅趕?劉備心想王位都搶了,還做這個惡人做什麼。又同是大漢宗室,不用如此過份。於是回復,宮殿不用重新建造,只有將要損毀的地方,重新修葺一番便可。將王宮劃出一片區域或在城中尋一處大宅院來,以安置劉稚家眷,日用錢糧四時不得短缺。劉稚做了中山王二十餘年,子女妻妾一大堆,偏生子、孫於動盪之中皆先他而去,只餘下妃嬪與幾個未成年的女兒。劉稚一去,她們頓時便沒了依靠。中山王國留下來的錢財也被匪兵們給奪了去,如今只是艱難度日好不悽慘。現在劉備為中山王,她們也是戰戰兢兢,不知道如何是好,待得劉備命令傳來,這才得以撥開雲霧以見日月。
劉備自己領大將軍職務,執掌朝政,壓根就沒有歸國的意思。當然,朝廷也不會讓他歸國。所以王國的各種官職,他暫時也沒有興趣去設置。這會他的目光,轉向了北方。
鮮卑人在消停一段時間後,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檀石槐死後,雖然鮮卑分裂成三部。勢力大衰,但其中兩部首領仍然不是好惹的。步度根還好說,軻比能卻是一個不能忽視的人物。這些年天下大亂,他大肆收留逃亡的漢民,並向他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術。史載是軻比能……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
這麼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野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鮮卑人在漢靈帝時期幽、並、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不可勝數。這些年雖然部落內亂,但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南下的步伐。百多年後在西晉滅亡後更是在北方先先後後建立了七個政權。這樣的種族不在自己強大的時候先把它給打壓下去,如何能行?
在行動前,劉備先下了一個命令,就是自即日起,大幅提高工匠待遇,工匠可自行於各地方郡國縣等地方登記並報名大將軍府工曹舉辦的考核。若獲工曹認可,則賜予證書,並每年賞賜錢糧;官府不得隨意強征工匠;如有北逃塞外為胡虜效力者斬!
這個時代的手藝人命苦得很,很多研究發明都被視為奇淫巧技。工匠的身份也低微得很。雖然劉備自建書院,又設工曹以毛伯擔任從事以來,已經大幅改善工匠的生存環境了,最起碼在他劉備的麾下,工匠的待遇還是非常好的。也很容易能得到尊重。但在整個天下來看,還是微不足道。官員對工匠那是喊打就打喊殺就殺,而作為政權的代表,官府和朝廷經常拿工匠來賞賜給胡人。從漢到唐再到以後千餘年,我們每次都可以在歷史書中看到記載,賜給胡人工匠多少多少。有些是跟著和親的公主一起走的,有些是直接被送給胡人的。還有很多是胡人直接擄走的。劉備就想不通了,朝廷這些大臣們,是不是真的讀書讀傻了?
工匠的作用真的看不出來嗎?人家會打鐵、會採礦、會修路、會營造、會製作農具兵器……這是資敵好不好?
要想對付胡人,首先就要斷絕他們的資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工匠就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劉備要在轄區內一方面改善工匠的待遇,一方面禁止工匠出塞。不管是活不下去了還是為塞外胡人的高薪所吸引,只要被發現,立即給砍了。然後全家發配為奴。在這樣的高壓下,想來再往鮮卑部落討生活的工匠應該會大幅降低吧?
把我們漢人的本事都學了去,然後再來打漢人?可沒這麼容易的事!
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
因為劉備擊滅袁紹,又使呂布等經略并州,收復並北諸郡,原先散布於雲中、雁門的鮮卑人被漢軍驅趕離開。而幽州的代郡、上谷諸地也是如此。閻柔也好,田疇也罷,都不是吃素的。在劉備對土地極其渴望之下,麾下的大將自然也不會讓胡人占據自家的土地。既然鮮卑人不肯附漢,也不願納貢,那自家的土地給他們放牧作甚,半分好處也無!於是在幽州和并州歸劉備之後,大量的鮮卑部落被驅離漢境。
有鑑於此,軻比能與步度根聯繫上了。然後見面商議,都覺得不能如此下去。畢竟漢境之內水草豐富,氣候又比塞外要好,而且,我憑本事占的地,憑什麼要趕我走?鮮卑人當強盜習慣了,就想給漢人一個顏色看看。從并州到幽州,千餘里的邊防線,這麼大規模的兵馬調動,自然是瞞不過漢人的耳目。消息立時匯總到了劉備這裡。劉備長嘆一聲,這是非得要作死,那就只好送你們一程了。
漢人與胡人打仗,真的是很吃力。不是打不贏。而是胡人沒個定所,來去如風。而漢人的國境就在這裡,哪兒也去不了。胡人沒有城池,沒有定居點,騎上馬就可以跑。所以這仗打輸了,漢人吃虧。這仗打贏了,也是漢人吃虧,因為你在草原上很難追上人家。從先秦到現在,漢胡大戰已經幾百年了。基本上漢人勝的多,敗的少。更是把百年世仇匈奴給打得四分五裂了。可是又如何呢,北匈奴跑了,南匈奴降了,然後這遼闊的大漠又興起了鮮卑人。他們接過匈奴人的旗幟,又開始世世代代的襲擊漢人。鮮卑人之後,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草原上的民族,一波又一波,世世代代的繼續與漢人為仇。仿佛他們是殺不盡、殺不絕的。
劉備自己領大將軍職務,執掌朝政,壓根就沒有歸國的意思。當然,朝廷也不會讓他歸國。所以王國的各種官職,他暫時也沒有興趣去設置。這會他的目光,轉向了北方。
鮮卑人在消停一段時間後,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檀石槐死後,雖然鮮卑分裂成三部。勢力大衰,但其中兩部首領仍然不是好惹的。步度根還好說,軻比能卻是一個不能忽視的人物。這些年天下大亂,他大肆收留逃亡的漢民,並向他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術。史載是軻比能……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
這麼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野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鮮卑人在漢靈帝時期幽、並、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不可勝數。這些年雖然部落內亂,但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南下的步伐。百多年後在西晉滅亡後更是在北方先先後後建立了七個政權。這樣的種族不在自己強大的時候先把它給打壓下去,如何能行?
在行動前,劉備先下了一個命令,就是自即日起,大幅提高工匠待遇,工匠可自行於各地方郡國縣等地方登記並報名大將軍府工曹舉辦的考核。若獲工曹認可,則賜予證書,並每年賞賜錢糧;官府不得隨意強征工匠;如有北逃塞外為胡虜效力者斬!
這個時代的手藝人命苦得很,很多研究發明都被視為奇淫巧技。工匠的身份也低微得很。雖然劉備自建書院,又設工曹以毛伯擔任從事以來,已經大幅改善工匠的生存環境了,最起碼在他劉備的麾下,工匠的待遇還是非常好的。也很容易能得到尊重。但在整個天下來看,還是微不足道。官員對工匠那是喊打就打喊殺就殺,而作為政權的代表,官府和朝廷經常拿工匠來賞賜給胡人。從漢到唐再到以後千餘年,我們每次都可以在歷史書中看到記載,賜給胡人工匠多少多少。有些是跟著和親的公主一起走的,有些是直接被送給胡人的。還有很多是胡人直接擄走的。劉備就想不通了,朝廷這些大臣們,是不是真的讀書讀傻了?
工匠的作用真的看不出來嗎?人家會打鐵、會採礦、會修路、會營造、會製作農具兵器……這是資敵好不好?
要想對付胡人,首先就要斷絕他們的資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工匠就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劉備要在轄區內一方面改善工匠的待遇,一方面禁止工匠出塞。不管是活不下去了還是為塞外胡人的高薪所吸引,只要被發現,立即給砍了。然後全家發配為奴。在這樣的高壓下,想來再往鮮卑部落討生活的工匠應該會大幅降低吧?
把我們漢人的本事都學了去,然後再來打漢人?可沒這麼容易的事!
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
因為劉備擊滅袁紹,又使呂布等經略并州,收復並北諸郡,原先散布於雲中、雁門的鮮卑人被漢軍驅趕離開。而幽州的代郡、上谷諸地也是如此。閻柔也好,田疇也罷,都不是吃素的。在劉備對土地極其渴望之下,麾下的大將自然也不會讓胡人占據自家的土地。既然鮮卑人不肯附漢,也不願納貢,那自家的土地給他們放牧作甚,半分好處也無!於是在幽州和并州歸劉備之後,大量的鮮卑部落被驅離漢境。
有鑑於此,軻比能與步度根聯繫上了。然後見面商議,都覺得不能如此下去。畢竟漢境之內水草豐富,氣候又比塞外要好,而且,我憑本事占的地,憑什麼要趕我走?鮮卑人當強盜習慣了,就想給漢人一個顏色看看。從并州到幽州,千餘里的邊防線,這麼大規模的兵馬調動,自然是瞞不過漢人的耳目。消息立時匯總到了劉備這裡。劉備長嘆一聲,這是非得要作死,那就只好送你們一程了。
漢人與胡人打仗,真的是很吃力。不是打不贏。而是胡人沒個定所,來去如風。而漢人的國境就在這裡,哪兒也去不了。胡人沒有城池,沒有定居點,騎上馬就可以跑。所以這仗打輸了,漢人吃虧。這仗打贏了,也是漢人吃虧,因為你在草原上很難追上人家。從先秦到現在,漢胡大戰已經幾百年了。基本上漢人勝的多,敗的少。更是把百年世仇匈奴給打得四分五裂了。可是又如何呢,北匈奴跑了,南匈奴降了,然後這遼闊的大漠又興起了鮮卑人。他們接過匈奴人的旗幟,又開始世世代代的襲擊漢人。鮮卑人之後,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草原上的民族,一波又一波,世世代代的繼續與漢人為仇。仿佛他們是殺不盡、殺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