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他的改變宗教是一件非常秘密的事情。他在接受教諭的時候十分小心而且是在暗中進行的,因為在波士頓的許多猶太朋友對他都很親切,他不願叫他們不安或者跟他們爭論。他費勁地達到了懷疑論的自然主義,這是他固定下來的觀點,因此到了離開哈佛大學的時候,他斷定他改變宗教是一個錯誤。此後,一接觸到他的宗教信仰問題,他就提出他的不言而喻的猶太人出身,不再說什麼。關於這個改信天主教的事件,他什麼也不再去干,乾脆讓它從他的生活中消逝了。
但是在這件事情的開始階段,他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曾經在自己家庭里討論過這件事情。“那是我一直在後悔的。”他愁容滿面地說。“這件事大概縮短了我父親的壽命,那時我母親已經死了,而你的父母肯定忘不了這次打擊。我們永遠疏遠了,雖然我曾告訴你爸爸,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我認為我自己是個不信教的猶太人,別的沒有什麼。但這也沒有用處。他們跟我斷絕來往了。
“當‘每月一書讀書會’選上《一個猶太人的耶穌》的時候,路易斯寫了一封態度生硬的簡訊給我。他的拉比要我到他的教堂里去講道。他的措詞使我難以接受。我覺得他的信寫得很殘酷。我很親切地回了他一封信,但是婉言謝絕了。事情就是這樣。從此以後他們兩人中間的任何一個我都沒有再見到過,娜塔麗,在三十多年內,這件事除了你以外,我只跟一個人談過,這個人就是恩里科·斯潘涅利。
“九月間,當我從瑞士回來的時候,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我覺得這可能是有好處的。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一位傑出的古典學者,雖然對早期的拜占庭文化研究比較差。他是一個極其富於同情心的人。他從來沒有跟我的宗教見解發生過爭論,只是寫了一封信到美國去要證明。他已得到證明文件,我也有幾份副本。所以,親愛的,我們在梵蒂岡也有朋友。我希望我們不會用得著他們,但是這也是一種保證啊。”
娜塔麗心裡只想到可能對她孩子的影響,聽了又驚異又高興。這象是找到了打開一間地牢房間的一把被遺忘的生鏽的鑰匙。埃倫年輕時在宗教問題上的波動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這個技術性問題確實也許會帶來幫助和庇護,甚至在緊急的時刻有助於逃跑!這個真相也終於說明了她的父母對埃倫那種很奇特的勉強而又不高興的態度。在她的內心深處不自覺地隱略起了一種輕視她叔父的感覺。
她說:“唉,埃倫,我簡直吃驚得有點兒喘不過氣來啦,不過我覺得你真是聰明得了不起,在四十多年以前就不再做一個猶太人了。這是何等的先見之明啊!”
“怎麼,我照舊是個猶太人嘛。別弄錯了。你知道,保羅在他改了宗教以後也是這樣。那麼,你不會象你父母那樣討厭我吧?這多好啊!”
她的嘴唇上皺起一片諷刺的笑容。“一個猶太人的耶穌,真的。可是你在騙人。”
“他是一個猶太人的耶穌。”埃倫·傑斯特羅在他很厚的短斗篷里把腰伸直,很得意地把他長滿鬍子的下巴抬起來。
“這一點我要堅持。這部書是跟我自己激烈鬥爭的成果。我在大學裡發現,豐富的基督教思想藝術的整個結構就建立在這個被巴勒斯坦人叫作被謀害的猶太人身上,我當時真有點兒著迷了。我們猶太人假裝那個結構並不存在,娜塔麗——就象你父母和我父母那樣的猶太人——不過,你知道,這種說法沒有用。事情明擺在那裡。最後,我拋開宗教上的隱喻去探查,照耶穌本來的面目去認真對待他,力圖抓住歷史的真實。這就是我鬥爭了一年的實質問題。我發現一個特別感人、特別有吸引力的人物,我的一個天才的、悲慘的窮親戚,古時候就住在巴勒斯坦。所以這部書真的——”
電話鈴響了。“啊,”傑斯特羅說,從椅子上一躍而起,“這準是恩里科。親愛的,快去抱娃娃。”娜塔麗猶豫了一下,然後說:“好。我們去吧。”
在旅館門外一輛生鏽褪色的小汽車裡,一個頭戴神父帽子、身穿鼠皮領大衣的人坐在駕駛盤後面,用一隻粗大的農民的手向他們擺動一支正在冒煙的香菸。“教授!”這個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神父有一張特別象墨索里尼的臉——凸出的棕色眼睛,彎曲的大下巴頦兒,還有一張寬大的肥嘴。但是,他戴的無邊眼鏡和黑色扁帽下面親切溫柔的表情,以及天天坐在屋內的蒼白臉色,把兩者之間倒楣的相似之處減少了許多。他用好聽的羅馬口音義大利話向娜塔麗問好,還把那個包得厚厚的、幾乎看不見的孩子讚美了一番,然後說:“教授,你看來象是很疲倦。”汽車發出風濕病人似的呼哧呼哧聲開動了。
“我沒睡好。”
神父向他溫和而親切地看了一眼。“我懂得。關於你們要在梵蒂岡避難的事情,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去問過。這樣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教廷和政府之間的協定不幸地限制了我們行動的自由。我要向你們奉勸一句需要警惕的話,這種例外的權宜之計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這樣會引人注目。這樣會變成特殊情況。”他小心翼翼地駛過幾乎荒涼的林蔭路,彎進一條街道,那裡擁擠著很多人,高舉著標語牌,走向威尼斯廣場。
但是在這件事情的開始階段,他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曾經在自己家庭里討論過這件事情。“那是我一直在後悔的。”他愁容滿面地說。“這件事大概縮短了我父親的壽命,那時我母親已經死了,而你的父母肯定忘不了這次打擊。我們永遠疏遠了,雖然我曾告訴你爸爸,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我認為我自己是個不信教的猶太人,別的沒有什麼。但這也沒有用處。他們跟我斷絕來往了。
“當‘每月一書讀書會’選上《一個猶太人的耶穌》的時候,路易斯寫了一封態度生硬的簡訊給我。他的拉比要我到他的教堂里去講道。他的措詞使我難以接受。我覺得他的信寫得很殘酷。我很親切地回了他一封信,但是婉言謝絕了。事情就是這樣。從此以後他們兩人中間的任何一個我都沒有再見到過,娜塔麗,在三十多年內,這件事除了你以外,我只跟一個人談過,這個人就是恩里科·斯潘涅利。
“九月間,當我從瑞士回來的時候,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我覺得這可能是有好處的。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一位傑出的古典學者,雖然對早期的拜占庭文化研究比較差。他是一個極其富於同情心的人。他從來沒有跟我的宗教見解發生過爭論,只是寫了一封信到美國去要證明。他已得到證明文件,我也有幾份副本。所以,親愛的,我們在梵蒂岡也有朋友。我希望我們不會用得著他們,但是這也是一種保證啊。”
娜塔麗心裡只想到可能對她孩子的影響,聽了又驚異又高興。這象是找到了打開一間地牢房間的一把被遺忘的生鏽的鑰匙。埃倫年輕時在宗教問題上的波動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這個技術性問題確實也許會帶來幫助和庇護,甚至在緊急的時刻有助於逃跑!這個真相也終於說明了她的父母對埃倫那種很奇特的勉強而又不高興的態度。在她的內心深處不自覺地隱略起了一種輕視她叔父的感覺。
她說:“唉,埃倫,我簡直吃驚得有點兒喘不過氣來啦,不過我覺得你真是聰明得了不起,在四十多年以前就不再做一個猶太人了。這是何等的先見之明啊!”
“怎麼,我照舊是個猶太人嘛。別弄錯了。你知道,保羅在他改了宗教以後也是這樣。那麼,你不會象你父母那樣討厭我吧?這多好啊!”
她的嘴唇上皺起一片諷刺的笑容。“一個猶太人的耶穌,真的。可是你在騙人。”
“他是一個猶太人的耶穌。”埃倫·傑斯特羅在他很厚的短斗篷里把腰伸直,很得意地把他長滿鬍子的下巴抬起來。
“這一點我要堅持。這部書是跟我自己激烈鬥爭的成果。我在大學裡發現,豐富的基督教思想藝術的整個結構就建立在這個被巴勒斯坦人叫作被謀害的猶太人身上,我當時真有點兒著迷了。我們猶太人假裝那個結構並不存在,娜塔麗——就象你父母和我父母那樣的猶太人——不過,你知道,這種說法沒有用。事情明擺在那裡。最後,我拋開宗教上的隱喻去探查,照耶穌本來的面目去認真對待他,力圖抓住歷史的真實。這就是我鬥爭了一年的實質問題。我發現一個特別感人、特別有吸引力的人物,我的一個天才的、悲慘的窮親戚,古時候就住在巴勒斯坦。所以這部書真的——”
電話鈴響了。“啊,”傑斯特羅說,從椅子上一躍而起,“這準是恩里科。親愛的,快去抱娃娃。”娜塔麗猶豫了一下,然後說:“好。我們去吧。”
在旅館門外一輛生鏽褪色的小汽車裡,一個頭戴神父帽子、身穿鼠皮領大衣的人坐在駕駛盤後面,用一隻粗大的農民的手向他們擺動一支正在冒煙的香菸。“教授!”這個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神父有一張特別象墨索里尼的臉——凸出的棕色眼睛,彎曲的大下巴頦兒,還有一張寬大的肥嘴。但是,他戴的無邊眼鏡和黑色扁帽下面親切溫柔的表情,以及天天坐在屋內的蒼白臉色,把兩者之間倒楣的相似之處減少了許多。他用好聽的羅馬口音義大利話向娜塔麗問好,還把那個包得厚厚的、幾乎看不見的孩子讚美了一番,然後說:“教授,你看來象是很疲倦。”汽車發出風濕病人似的呼哧呼哧聲開動了。
“我沒睡好。”
神父向他溫和而親切地看了一眼。“我懂得。關於你們要在梵蒂岡避難的事情,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去問過。這樣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教廷和政府之間的協定不幸地限制了我們行動的自由。我要向你們奉勸一句需要警惕的話,這種例外的權宜之計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這樣會引人注目。這樣會變成特殊情況。”他小心翼翼地駛過幾乎荒涼的林蔭路,彎進一條街道,那裡擁擠著很多人,高舉著標語牌,走向威尼斯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