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不韋則看著李斯,等他做進一步的解釋。這樣,雙方一時出現了沉默。

  沉默了相當時間,最終由呂不韋打破沉默:“先生所講的意思,不韋實在不明白……”

  李斯道:“相國操秦國二柄之所為,意在使秦國強大,完成帝業,此所謂忠。先王在,付國政於相國,先王沒,秦王年少,亦付國政於相國。往日,此天經地義。然而,就在此時,來了一個李斯,給秦王帶來《韓非子》,秦王讀罷信之、感之、用之。大王信‘二柄’之說、‘除重臣’之議,相國臣親位重,首當其衝,這就是大道——其餘皆成細節也。”

  二十五、大悟(2)

  呂不韋似乎明白了,補充了一句:“不管忠奸與否……”

  李斯接著補充了一句:“不管親疏與否……”

  誰都明白,李斯的話含有潛台詞。

  呂不韋明白李斯要講什麼。

  這樣,彼此再一次沉默。只是,這一次與上次不同,這次是:呂不韋在思考,李斯成心給呂不韋充足的思考時間。

  李斯從呂不韋面部表情看出,一上來,呂不韋的內心是很不平靜的,不多時,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最後,終於平靜了下來。這時,就見呂不韋道:“先生所言有理——多蒙先生賜教……”

  李斯見呂不韋如此,心裡也感到豁亮起來。他明白呂不韋的來意,為使呂不韋放心,他隨後講了這樣的話:“相國,大王對韓非,此初學也——世人皆如此,實不明韓非之學而信之、感之、用之,或駁之、罵之、唾之。比如世人言韓非主法,又主罰,道其殘酷不仁,視之如洪水猛獸。此誤也。譬如法,韓非與我等都如此看:用之為去之。我等認為,不法,不罰,而死人眾,用法,用刑,而死人少。此所謂‘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弱,故人多溺'。我等治國不止用法,且有一整套的治理辦法。韓非道:‘明主之治國也,適其時事以致財物,論其稅賦以均貧富,厚其爵祿以盡賢能,重其刑罰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貴,以過受罪,以功置賞而不望慈惠之賜,此帝王之政也。’可見,刑罰只是治國的一種辦法而已。此望相國明察……”

  呂不韋從李斯那裡走出來時,感到精神上很是輕鬆,原因是,他覺得自己把一切都想明白了。嬴政要通過“除重臣”,來收回“二柄”,這是“大道”,其餘的,忠奸、親疏,統統都是細節。往日自己繞在細節之中,故不能自拔。現在明白了。

  另外,經李斯這一講,有關今後國家治理的問題,他也不必擔心了。

  臨走時,李斯送給呂不韋兩句話:木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鑠。

  呂不韋也一直體味著兩句話的意思。

  二十六、夢境

  在大殿,又像在華陽宮,呂不韋單獨與秦王在一起。呂不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秦王了,他端詳著秦王,看看他哪裡變了樣,看看他是不是又長高了。

  秦王也端詳著呂不韋。

  呂不韋忽然覺得有話要與秦王講。秦王似乎也注意到了,他側過身來。

  呂不韋道:“惟有一事使臣放心不下……”

  秦王站得很直,道:“相國請講……”

  呂不韋道:“秦國的百姓負有使命,要與陛下連年征戰,故而,統一天下之後,一定要善待他們……”

  這時,呂不韋發現秦王臉上似乎出現不悅之色,呂不韋沒有管它,繼續道:“首先,要讓他們有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

  這時秦王打斷了呂不韋,道:“此言差矣——君靠勢而動。勢者猶輿也。臣,君之馬也,民,君之輪也。輿動靠馬良、輪利。今告寡人,民將休息。休息,輪停也。輪停而馬動,寡人之輿,不知其可。韓非子曰:‘勢者君之輿也,威者君之策也,臣者君之馬也,民者君之輪也。勢固則輿安,威定則策勁,臣順則馬良,人和則輪利。’故知此言大謬也,不合於道……”

  呂不韋聽罷瞠目結舌,忽然醒來,原來是一夢——呂不韋身在府中榻上。

  回想著夢境,呂不韋不由得浸出一身冷汗。

  就在這時,人報:“大王旨到……”

  二十七、訣別

  呂不韋接旨。

  原來是秦王宣呂不韋進宮。

  呂不韋知道,此次被宣進宮,凶多吉少。他梳洗了,換上一身嶄新的朝服,出府登車進宮。

  聖人教誨,王召當劍及履及,往日,他一直是這樣做的。這一次,他決定不再照此行事。他想到,或許,這是最後一次進宮了。他與太后已經多日不見。這次,他必須去那裡一趟。

  太后似乎在等他,見到他後,立即撲了上來。

  呂不韋把太后緊緊地抱在懷裡,那樣子表明,他保護著她,絕對不能讓她受到一丁點的傷害,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一個時間,呂不韋確實是這樣想的。

  他這是在欺騙自己嗎?眼下,他做得到這一點嗎?肉體上太后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可,精神上的傷害可以免嗎?現實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呂不韋身處險境,不是被殺就是放逐。生離死別。作為一個女人,一個一生鍾情的女人,面對著生離死別,心靈上的創傷是能夠免的嗎?日後,青燈自憐,那日子,不以淚水相送,是可以過的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