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后聽後仰起頭來想了片刻,對王后道:“王后,今兒咱們娘兒倆管管這件事……”

  王后也很興奮,道:“聽命於太后……”

  太后道:“就這麼著了——去請大王……”

  這時,秦王正與王齕在前殿對弈。秦王在催王齕:“走哇,今天怎麼恍恍惚惚,心思不在棋上?”

  王齕道:“臣在想……”

  秦王道:“想什麼你想?要想走棋!”

  十六、變化(2)

  王齕走了一步。

  秦王:“嘿,這一步還挺厲害……”

  王齕道:“臣在想,過三個月,黃河南邊的麥子就熟了。我當現在就準備,到時候殺過去,到一處,麥子我們收一處,用不著運載糧草,用他們的糧,奪得他們的地……”

  秦王在用心捉摸王齕那招兒棋,最後想好,走了一步,得意地:“該你了。”

  王齕問:“臣所講的,大王以為如何?”

  秦王反問:“你講了什麼?”

  王齕道:“臣在想,過三個月,黃河南邊的麥子就熟了。我當現在就準備,到時候殺過去,到一處,麥子我們收一處,用不著運載糧草,用他們的糧,奪得他們的地……”

  秦王道:“好好好,走你的棋……”

  這時,太后請秦王的太監到了:“啟奏大王,太后請大王過去一趟……”

  秦王:“知道了。”但是並不離開。

  王齕:“大王當就去……”

  秦王無奈,站起來,眼睛依然盯著那棋局,道:“你在這裡等著,我去去就來,咱們這盤棋得下出個結果來才成……”

  秦王到華陽宮,給太后請了安,王后、呂不韋與秦王相見了,太后道:“方才我和王后在這裡,相國隨後也來了,閒聊中,相國談到了一件事,一時來了興致,就把你請了過來,想叫你和我們一起聽聽……”

  秦王轉向呂不韋,問:“相國,什麼事能讓太后這麼有興致?”

  呂不韋道:“臣跟太后講了請人修渠的事……”

  秦王腦子裡還沒有放下那盤棋,問:“修渠?修什麼渠?”

  呂不韋道:“從涇水引水到洛水……”

  秦王道:“修渠自然為了灌溉。那兩水中間都是鹽鹼之地,長不了什麼莊稼的,在那裡灌溉又有什麼益處?”

  呂不韋道:“正因為是鹽鹼之地,就最需要修渠——灌溉不但可以使作物得水,還能使土地去鹽去鹼,變成良田……”

  秦王聽後搖著頭表示懷疑:“有這等事?”

  呂不韋道:“不會錯的。”

  秦王問:“怎見得就‘不會錯的’?”

  呂不韋遂把如何認識鄭國,兩個人如何談到修渠的事講了一遍,然後道:“對能否使那裡的土地去鹽去鹼,臣也曾有過懷疑,因此,三年前,臣曾讓人在當地提涇河之水澆灌了三頃地,一年下來,所灌之地鹼質全退,變成了良田,田中莊稼一年可收兩季,且長得極好……”

  秦王聽後驚道:“相國已經試過的了?”

  在場的太后、王后也都感到吃驚。秦王道:“從涇水引水到洛水……這可是個大工程,需要多少人?”

  呂不韋道:“工程浩大,需舉國之力……”

  秦王一驚:“這樣?多少時間才能修成?”

  呂不韋道:“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

  秦王:“這不得了!”

  這時太后道:“大王,這可是一項千秋偉業!我們秦國昭王之前曾有霸業,可霸業不頂吃,不頂喝。昭王依商君的主張,立法度,重農耕,這才有了點底子,使我們地盤大了,人口多了,東面的六國,戰戰兢兢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可如此而已矣!我們能夠滅得了楚國嗎?能夠滅得了韓國嗎?能夠滅得了魏國嗎?能夠滅得了趙國嗎?都不能!什麼緣故?兵力還不強,不足以滅它們。要兵力強,就得國力強。要國力強,就得百姓強。百姓怎麼能強呢?要發展農耕……”

  秦王打斷太后:“太后的話我明白了,怎麼發展農耕呢?就要開渠……”

  眾人笑了起來。

  太后接著道:“不錯,昭王允商君變法,立法度,重農耕,走了一步,現如今,大王要走第二步……”

  隨後,呂不韋把剛才給太后講的又向秦王講了一遍。

  秦王不是一個糊塗人。他看明白了眼下的架勢:修渠的事,呂不韋已經想好,已經認定。這是一件大事,他作國王的不同意,那是萬萬辦不成的。為了要說服他,呂不韋首先要說服太后,藉助於太后來說服他。眼下,太后已經被說服。修渠已經成為太后的主張。鑑於他本人與太后的微妙關係,特別是老王新喪,太后剛剛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如果加以拒絕,那是難以想像的。

  另外,聽呂不韋和太后的闡述,渠修起來,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現在還沒有力量滅掉六國,是因為秦國自身還不夠強盛,這也是實情。太后、呂不韋這些想法確是有道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