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軍事小說] 《第三隻眼睛看朝鮮》作者:曹小跟【完結】

  (2004年4月02日)

  朝鮮──是一個國際關係中現實存在的傷痛,無論對於美國、中國、俄國、日本、韓國和朝鮮自身而言均是如此.否則,何來六方會談?為什麼是六方會談,而不是十六國會談或六十國會談?小平同志生前多次訓戒後輩,不要出頭要沉著應對.可"六國會談"卻總是在北京開呢?"不出頭"為什麼失效了呢?是誰逼中國出頭呢?有些百姓有知情權的要求.

  朝鮮是在全球冷戰結束多年後(前蘇聯解體已經13年了)遺留下來的唯一"霧都孤兒".是唯一被鐵幕籠罩下的神秘土地.她近在身邊,卻又十分遙遠……

  有一句話兩國人都可以說,我家住在鴨綠江邊.這條江在中國的千百條江中本處於無名鼠輩,有道是風水輪流轉,1950年秋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在了這條江上,中國人會不會過江?麥克阿瑟不相信,杜魯門將信將疑,聯合國軍就在統率部的錯誤判斷與決策下追擊過了三八線,以後的事態發展如果杜魯門預見到了,他就不會讓聯軍過三八線了.金日成如果事先預見後果,也不會首先打過三八線.當年幾百萬"志願軍"如果知道歷史後來的演變是今天這樣,大概沒有幾個人會"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千秋功罪一般人不敢評說,百年功過我這個下崗職工卻要說一說.

  我調查了,我有發言權,七十萬丹東市區人,二百四十萬全市人都有一些發言權.老百姓最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天從早到晚排成長龍的卡車隊川流不息開過江去,一列列悶罐車開過去,運去各種各樣的日用品,主要是食品.直接間接丹東有幾萬人是靠朝鮮吃飯的.如果你到丹東去打聽,無論城裡人或鄉下人,"朝鮮那邊兒咋樣?"他們都會說,"那邊兒太窮了,人都吃不飽,邊防軍站崗巡邏的穿得很破,比咱們差遠了."

  我在丹東生活了近五十年,親朋好友遍布各行各業,十年前下崗後有一半時間是在跑朝鮮的生意,開始兩年個體做對朝邊貿,後來受僱於老闆去新義州,再往後陸續去了朝鮮各地.城市、農村、山區、平原、內地、沿海都去過,接觸過許多行業和許多朝鮮人.

  丹東在遼寧屬經濟落後地區,長期排名第七位,但對朝鮮而言卻相當於大陸的香港.每到夜晚新義州一片黑暗、寂靜無聲,而丹東江岸一片片高樓大廈燈紅酒綠,五彩的霓紅燈照亮了天空.春夏秋三季沿江的歌舞廳、酒樓、茶館飄傳出一片靡靡之音,輕曼曼、軟綿綿跨過寂靜的鴨祿江侵襲著"社會主義"的新義州.潤物細無聲,二十多年過去了,歲月經不住太長的等待,新義州人眼看著丹東從與自己一樣的破爛不堪,一年年長高了、長明亮了,街上的汽車愈來愈多,人穿得好了,吃得胖了.江那邊與自己的差距太大了,並且還在拉大.人心都有一桿秤,山川耐不住太多的悲哀,小樓昨夜又東風,不堪回首月明中,只是朱顏改.改了的"朱顏"就是人心.金日成創建的"社會主義"堤壩在人們心中早已倒塌了!

  小平多次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那餓死人又是什麼主義呢?從九五年開春一直到九九年,餓死的人不是成百成千,而是以萬計.西方媒體說餓死了三百萬,實際上誰也說不清.跑出來的原中央書記黃長燁也沒說清.能說清就不叫鐵幕了.鐵幕是雙向的,即對外也對內,因為極權的本質是對任何人都不信任,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國人歷來講究"心照不宣",其實是極權文話的一種遺產.不扯遠了還談餓死人的事,那個期間丹東火車過江的列車員都看見了,在冬季火車開近村莊時,餓死的屍體被碼放成垛,不知是餓得沒有力氣掩埋屍體,還是因缺少燒屍的燃料,大概是前者,當火車進站後在月台上經常有老人為趕車摔倒後就斷氣了,沒有人去管他,別人餓的也是有氣無力的.

  八十年代中期江兩岸的差距就明顯了(中國改革開放出了成效),這樣不止是丹東和新義州,整條鴨祿江(700多公里)和圖們江(400餘公里)兩岸的差距都拉開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這邊的變化有一點兒那邊很快知道,這邊沿國境附近一帶有100多萬朝鮮族居住,與那邊有各種各樣的親戚往來.因是友好國家各種來往的事情與渠道也很多,邊境上有許多口岸,雙方管理都不很嚴.但隨著兩邊的差距逐步拉大,邊境管理也逐步嚴格起來.

  八十年代中期那時候新義州就缺糧,兩市一直是友好城市(許多東北城市與朝鮮城市結為友好城市),為解決糧食缺口,新義州用大米向丹東換玉米來填補是常事兒.朝鮮邊防軍和其他穿官衣兒的向過江的中國人要香菸或糖果,給個打火機也可以.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持續了大約十年.

  1994年7月8日,"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忠誠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偉大的抗日英雄、朝鮮主體思想的創造者"金日成去世,是個歷史的轉折點.一個時代結束了,千千萬萬的朝鮮人表現出巨大的悲痛,並用眼淚為這個時代劃上了句號.

  此後形勢急轉直下,人禍連著天災,為了活命不餓死,朝方先是用廢鋼廢鐵換糧食,以後就整個機器設備搬過來,不要大米只要玉米,這樣換得多一些.顯然是有組織行為.再往後是原木、礦石、水產品…….入夜江上的走私活動開始了,交易銅,金沙和別的東西,後來發展到假鈔,毒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