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久聞孫伏伽素來秉公辦案,不偏不倚,我的心裡稍寬,遂低眉合十,說道:“貧尼參見孫大人。”

  孰料聽得孫伏伽一聲拍案,凜聲喝道:“公堂之上,為何不下跪?”兩旁衙差手中長棍隨即紛紛點地,口中低沉地喊著堂威。

  我的心一緊,也不知他是鐵面的死板,還是官架子大,竟不理會出家人向來只跪佛祖。但眼下形勢於我不利,也只好跪下道:“叩見孫大人,不知貧尼犯了何罪?”

  孫伏伽這才沉聲問話:“無悟,你為何要妄發言論,煽起仇恨,挑起教派間的爭端,擾亂社稷?”

  我立刻辯解道:“貧尼並未如此。有心之人要藉此挑起事端,也非貧尼所能控制。”

  “丹藥有毒的說法,可是從你口中而出?”從他的聲音,聽不出絲毫感情。

  “不假。貧尼曾作過分析,這丹藥確實有毒,必致服者於死命。”我並未抬頭,只老老實實地回答。

  “你可又依據?”他又問。

  我抬頭直視著他:“自然。一者,皇上已以貓狗試之,服下後立刻斃命。二者,貧尼曾對丹藥成分本身做過試驗,發現藥丸中含有的毒素,已超出人體可接受範圍之三倍有餘。”

  “你所用之法,可曾經過推敲?”孫伏伽又緊問一句。

  “均乃前人經過無數實踐所得。”我點點頭,肯定地說道。

  孫伏伽點點頭,伸出手指著堂下聽審的幾人說道:“如此甚好。眼下堂前便有數名御醫大人,你且把試驗之法詳細道來,讓他們看看是否在理。”

  “這……”我的心一沉,略有些失措,“我所用之法,是我家傳祖法,諸位大夫恐未曾聽說過。”

  孫伏伽皺了皺眉,把臉拉得更長:“這些大夫醫術精湛、對藥性藥理更是了如指掌,莫非你懂得比他們還要多?還是你所言根本就是信口雌黃?”

  我只覺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只好反問道:“既然如此,難道諸位大夫認為丹藥中並沒有毒?”

  “丹藥中確實有毒,那都使者也已因而受罰。只是,你未經考證便亂發言論,以致引發兩教衝突,也是大唐律例所不容!”孫伏伽說著,用力地拍案一下,兩旁立刻又喊起了堂威,竟讓我有種四面楚歌的感覺。

  “好,”我無奈地點了點頭,“那麼請問諸位大人是否知道,何謂‘化學反應’,何謂‘重金屬’,何謂‘比色目測法’?”

  眾御醫面面相覷,緩緩地搖了搖頭說:“未曾聽說。”

  我心想利害攸關,便強耐著性子,試圖深入淺出的解釋:“有些物質相互之間不相容,一旦混在一起,便會使彼此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這便是化學反應。開藥方時,同樣須注意有些藥物不同共用,便是此道理。”

  這下,眾御醫頻頻點頭,曰:“確實如此。”

  我略感安慰,繼續說道:“重金屬,便是此丹藥中有毒物質的主要成分,一旦攝入人體,極難排出。攝入量少者,一時看不出有何不妥,只會慢慢的病變,攝入量多者,便立刻一命嗚呼。”

  一御醫聞言皺眉道:“然而你如何知道,丹藥中含有此物?”

  “大人少安毋躁,貧尼正要細細道來。”我舔了舔乾燥的嘴唇,“貧尼所用的方法,稱作‘比色目測法’。用另一種與毒素不相容的物質,混在一起,觀其變化。通過對色澤的判定,便能得知是否含有該毒素。”

  眾御醫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又一人問道:“你所說的方法,卻有根據。你是用何種物質進行測定?測定出來的毒素,又叫何名字?”

  “雙硫腙溶液。毒素並不只一種,水銀是其中之一。”我答道。

  熟知這話一出,眾人紛紛搖頭,其中一御醫說道:“這就不對了。余等曾細觀彈藥色澤形態,不像添加了水銀,而你所說的雙硫腙溶液是何物,我等也未曾有聽說。這確實要有待推敲。”

  “丹藥中的水銀,並非單質水銀,而是化合態水銀,其形態已變,而毒性未改。”我略感解釋困難,但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說。

  “此水銀非彼水銀?”一御醫呵呵笑道,“我等並非出家人,於此等是是非非的問題,確實無法領悟。”眾人紛紛搖頭笑了起來。

  我強忍心中之氣,說道:“其實經過加熱,丹藥中的水銀便可還原。只是水銀本身餘熱蒸發,且易和空氣結合,目前並未有辦法收集。”

  一人捋著鬍子,搖頭道:“如此說來,還是不能證明你所言屬實。”

  此情此景,讓我覺得仿佛回到年前與另一群大臣的爭論。

  當時李世民擬重新修訂曆法,說道運轉周天的問題。在唐代,地球是圓的說法,已被多數認可,然而,這種說法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星辰日月皆繞地球旋轉,這勢必造成計算上的誤差。於是我嘗試用千年後的宇宙知識來解說,同樣也讓他們不屑一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