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被嚇壞了的狂奔的人群。許多人慌張得不知所措,亂沖亂闖,既不知道方向,

  也不知道抱在懷裡的衣物正在燃燒。 黎明到來了。夜風已經停止,大火燒盡了。一位第二天早晨趕到下町區

  參加搶救的醫生寫道:251「在黑色的隅田川中,漂浮著無數屍體。有穿 衣服的,有赤身裸體的,都黑得像木炭。實在令人難以相信,這些都是屍體。

  你分不清是男是女,說不清那些漂過去的是胳膊還是腿,還是燒焦了的木頭 塊。」

  東京東部的一大片地區已經消失。城市商業中心的 60%被毀壞; 25 萬座建築物、房屋、商店和工廠無影無蹤了; 100 萬人無家可歸,他們驚

  慌失措地逃到郊外,除了性命以外一無所有。

  美國官方統計,這場空襲東京總共死了 8 萬人!

  除了 14 架 B—29 以外,其餘 300 多架轟炸機都返回了。24 小時後,他 們再次起飛。領航員把他們導引到了名古屋。那天夜裡,他們要把名古屋這

  個工業城市心臟的 3 平方英里的三角地帶點燃。這個城市比較現代化的建築 物和較好的消防設施努力控制住了大火。但數以噸計的燃燒彈還是引起了大

  規模的破壞。

  接著是大阪、神戶、橫濱、川崎⋯⋯ 整個帝國在燃燒、在顫抖、在流血、在呻吟⋯⋯ 然而,這一連串的轟炸只是一個信號,它向日本帝國傳遞這樣一個信息:

  要麼投降,要麼毀滅! 進一步的打擊正在醞釀中。

  菲律賓戰役接近尾聲時,麥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就開始考慮進攻日本本

  土的問題。那時,從繳獲的各種文件中已經可以看出,日本的重工業和軍用 工業已消耗殆盡,瀕臨絕境。但是,失去理智的日本軍方仍然決心頑抗到底,

  直到徹底毀滅;看來這最後的一擊還是必要的。

  4 月 12 日,馬歇爾將軍寫信就太平洋戰爭今後的戰略計劃問題,徵詢麥 克阿瑟的意見。他在信中告訴麥克阿瑟,目前華盛頓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

  在決戰前應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應該首先占領朝鮮,或者是中國的山東地區, 對馬六海峽地區採取海空封鎖和轟炸;另一派認為,一俟軍隊準備就緒,便

  直搗日本本上,而蘇俄加入戰場戰爭則是在日本本上實施登陸的先決條件。 麥克阿瑟個月 20 日作出答覆。他極力建議直接進攻日本本上,首先奪占

  九州,以奪取前進機場,掩護對本州的主攻。他告訴馬歇爾,太平洋盟軍的 力量已足夠解決這個問題,無需蘇聯的插手,他一再重申擊敗日本的信心,

  並建議 11 月 1 日為預定進攻日期。

  5 月 25 日,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進攻日本的作戰計劃。整個計劃代號 為「瓦解」,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奪占九州,代號為「奧林匹克」;第

  二階段在日本的心臟——本州登陸,代號為「皇冠」。預定進攻發起日期為

  11 月 1 日,麥克阿瑟被指定負責該計劃的執行。 接到指令後,麥克阿瑟無比興奮。此時,歐洲的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已先

  後垮台,整個世界都在注目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一幕。能在這最後一幕戲 中唱主角,他感到無尚榮光。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一生追求功名、獻身、

  榮譽,他高興地看到這最後的榮耀將屬於自己。

  根據參聯會的指令,麥克阿瑟和他的參謀人員擬制了一份詳細的進攻計 劃。按照這一計劃,他的老部隊,第 6 集團軍將用來執行第一階段「奧林匹 克」計劃;第

  8 集團軍和即將從歐洲調來的第:集團軍用以執行第二階段「皇 冠」計劃;如果必要的話,第 10 集團軍的第 24 軍將擔負攻占朝鮮半島的作

  戰任務;在這之前,將對日本本上實施嚴密的海空封鎖,並進行毀滅性的空 中打擊。

  鑑於預定的對日發動進攻,波茨坦會議決定 8 月 15 日結束西南太平洋地 區的戰事。為了讓麥克阿瑟集中精力考慮對日作戰,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接

  替了麥克阿瑟的婆羅洲和西里伯斯防區。同時,澳大利亞的部隊也劃歸蒙巴 頓指揮。在此之前,4 月 6 日,華盛頓對太平洋美軍進行了整編。麥達阿瑟

  負責指揮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地面部隊,尼米茲海軍上將負責指揮太平洋海 軍,空軍上將阿諾德指揮空軍。這樣,麥克阿瑟失去了規模不大卻十分精銳 的第 7

  艦隊,增添了以第 10 集團軍為主力構成的夏威夷陸軍部隊。

  7 月 26 日,美、蘇、英、中四國領導人發表波茨坦公報,對日本帝國發 出最後通牒,責今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

  日本政府的反應是,不接受無條件投降! 這時的日本帝國就像一列奔馳的列車,制動裝置已經失靈,要使它完全

  停下來,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採取破壞性措施。於是,一場更深重的災難降臨 到了日本民族身上。

  太平洋中部,提尼安基地上,蒂貝茨上校和以他母親名字命名的伊諾 拉·蓋伊號 B—29 的機組人員正等待著去執行他們的重要任務。同他們一起 去的另外兩架

  B—29 用以運載陸軍部的觀察人員和攝影人員,以便為後代記 下這災難的一瞬。

  1945 年 8 月 6 日凌晨 2 時 45 分,當巨大的轟炸機隆隆地沿著提尼安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