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世紀共發生7 級以上地震65起,8 級以上7 起,死亡103 萬人。地震中最常見的
是構造型地震,因為地殼是由六大板塊(太平洋、亞歐、非洲、美洲、印度洋、
南極)組成,各板塊緩慢運動,互相積壓,形成三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帶、歐亞
帶(又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和海嶺帶。我國處於兩大地震帶之間,震災十
分頻繁。1900年以來中國地震死亡人數55萬,占全世界53% ;1949年來死亡人數
27萬人,占全國同期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的54%.而且——和其它學科的科學家不同,
地震學家們是一夥自卑的傢伙,因為,儘管他們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但在地震預
報方面實在是乏善可陳!66年邢台地震傷亡慘重,周總理親自部署對地震預報的
研究,75年成功預報了海城地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成為唯一載入地震
預報史冊的範例。那時,在文革期間的亢奮中,有人宣稱中國已完全掌握地震預
報的規律,但僅僅一年後,唐山地震來了,它陰險地偷越眾多機構組成的警戒線,
獰笑著撲向夢鄉中的唐山人。對地震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次極為丟臉的失敗,地
震爆發後,國家地震局竟然不能確定震中在哪兒!幸虧幾位唐山人星夜驅車趕往
國務院匯報災情,國家才開始組織起搶救工作。
我是在唐山地震之後出生,但我想我目睹了唐山地震的慘景——通過爺爺的
眼睛和爺爺的敘述。地震第二天爺爺就趕到現場,美麗的唐山全毀了,房屋幾乎
全部傾頹,煙塵聚集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就像死神的旗幡。火車鋼軌被扭成
麻花,水泥路面錯位。地上分布著很多縱橫裂縫,最寬可達30米。五個水庫的大
壩被震垮。一個男人從四樓跳下來,卻被同時落下的樓板壓住雙腳,身上倒吊在
半空中死了;一位媽媽已從窗戶里探出半個身子,但還是被砸死,她最後的動作
是竭力想護住懷中的孩子;另一位媽媽幸運地逃出來了,在廢墟中機械地走動,
哄著懷中的孩子——孩子早已長眠不醒;很多倖存者被擠在狹小的空間中,在黑
暗和酷熱中呆了數天才被救出,一直到多少年後,他們睡覺時甚至不敢熄燈,因
為只要沉入黑暗,他們就開始心理性的窒息!
一場空前絕後的浩劫啊。所有趕來救援的人們,從身經百戰的老師長到長著
娃娃臉的小兵,都要驚愕地看上幾分鐘,把撕裂的心房艱難地拼復,才臉色陰沉
地投入搶救。不過,對於地震工作者來說,更多的是痛愧,是無地自容。爺爺說,
那時他乘的是石油勘探局的汽車,還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那些乘國家地震局車輛
的同行們簡直沒法出門。一位老大爺對他們哀哀地哭訴著:為啥不提前打個招呼
哩,你們不是管地震預報的嗎?血跡斑斑的年輕傷員們咬牙切齒地罵:這些白吃
飯的,餓死他們!砸死他們!
國家地震局的老張是爺爺的熟人。白天,他們默默忍受著唐山人的咒罵,記
錄著各種寶貴的資料。當時正值盛夏,廢墟中的屍體很快腐爛,令人作嘔的怪味
兒在周圍里涌動,嘔得人根本無法進餐,他們用酒精把口罩浸濕,一言不發地工
作著。一天晚上,老張來找爺爺,聲音嘶啞地說:文老,咱們出去走走。爺爺跟
他出去了。月亮沒出來,廢墟埋在濃重的夜色中,除了帳篷里瀉出來的燈光,唐
山黑得象地獄。老張一直低著頭,磕磕絆絆地走著,等到遠離帳篷,老張站住了,
一句話沒說,忽然嚎啕大哭!哭得撕心扯肺!爺爺沒勸他,陪著他默默流淚。痛
痛快快哭一場後,老張問他:“文老,地震真的不能預報麼?咱們真的無能為力
麼?”
爺爺生氣地說:“怎麼不能!沒有人類認識不了的規律!”
爺爺那時的主業是石油物探,搞地震預測只是兼職。他在石油物探方面已是
一代宗師,桃李天下,而且已年屆70,沒理由再轉行。但邢台地震尤其是唐山地
震後,幾十萬冤魂的號哭一直在他耳邊迴響。78年,他正式遞交了退休申請,從
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全身心投入地震預報的研究——但只能是私人性質的研究了。
多年後,一位伯伯曾嘆息地告訴我,你爺爺為這個決定吃了大虧。他那時雖然已
68歲,但身體好,思路清,經驗豐富,部里原打算讓他再干幾年的。他這麼一退,
首先是經濟上吃虧,因為那些年還沒有到漲工資的高峰期,退休工資很低的。再
者,過早從科學家的主流圈中退出來,還有很大的隱性損失,這一點就不必多言
了。
我想伯伯說得對。爺爺的晚年是相當困窘的,工資不高,又把大部分工資用
於購買資料——他不是進行官方研究,資料費沒處報銷的。可以說,退休後他完
全靠奶奶的工資養著。在和爺奶共同生活的那幾年裡,我和姐姐都能觸摸到家庭
中的貧窮。常常有國外的學生來看爺爺,他們大都衣著光鮮,面紅齒白,外貌比
實際年齡要年輕20歲。他們驚訝地打量著爺爺的陋舍,小心地掩飾著目光中的憐
憫。我想,恰在這時我最佩服爺爺。因為他在這些憐憫的目光中尚能坦然微笑,
是構造型地震,因為地殼是由六大板塊(太平洋、亞歐、非洲、美洲、印度洋、
南極)組成,各板塊緩慢運動,互相積壓,形成三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帶、歐亞
帶(又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和海嶺帶。我國處於兩大地震帶之間,震災十
分頻繁。1900年以來中國地震死亡人數55萬,占全世界53% ;1949年來死亡人數
27萬人,占全國同期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的54%.而且——和其它學科的科學家不同,
地震學家們是一夥自卑的傢伙,因為,儘管他們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但在地震預
報方面實在是乏善可陳!66年邢台地震傷亡慘重,周總理親自部署對地震預報的
研究,75年成功預報了海城地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成為唯一載入地震
預報史冊的範例。那時,在文革期間的亢奮中,有人宣稱中國已完全掌握地震預
報的規律,但僅僅一年後,唐山地震來了,它陰險地偷越眾多機構組成的警戒線,
獰笑著撲向夢鄉中的唐山人。對地震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次極為丟臉的失敗,地
震爆發後,國家地震局竟然不能確定震中在哪兒!幸虧幾位唐山人星夜驅車趕往
國務院匯報災情,國家才開始組織起搶救工作。
我是在唐山地震之後出生,但我想我目睹了唐山地震的慘景——通過爺爺的
眼睛和爺爺的敘述。地震第二天爺爺就趕到現場,美麗的唐山全毀了,房屋幾乎
全部傾頹,煙塵聚集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就像死神的旗幡。火車鋼軌被扭成
麻花,水泥路面錯位。地上分布著很多縱橫裂縫,最寬可達30米。五個水庫的大
壩被震垮。一個男人從四樓跳下來,卻被同時落下的樓板壓住雙腳,身上倒吊在
半空中死了;一位媽媽已從窗戶里探出半個身子,但還是被砸死,她最後的動作
是竭力想護住懷中的孩子;另一位媽媽幸運地逃出來了,在廢墟中機械地走動,
哄著懷中的孩子——孩子早已長眠不醒;很多倖存者被擠在狹小的空間中,在黑
暗和酷熱中呆了數天才被救出,一直到多少年後,他們睡覺時甚至不敢熄燈,因
為只要沉入黑暗,他們就開始心理性的窒息!
一場空前絕後的浩劫啊。所有趕來救援的人們,從身經百戰的老師長到長著
娃娃臉的小兵,都要驚愕地看上幾分鐘,把撕裂的心房艱難地拼復,才臉色陰沉
地投入搶救。不過,對於地震工作者來說,更多的是痛愧,是無地自容。爺爺說,
那時他乘的是石油勘探局的汽車,還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那些乘國家地震局車輛
的同行們簡直沒法出門。一位老大爺對他們哀哀地哭訴著:為啥不提前打個招呼
哩,你們不是管地震預報的嗎?血跡斑斑的年輕傷員們咬牙切齒地罵:這些白吃
飯的,餓死他們!砸死他們!
國家地震局的老張是爺爺的熟人。白天,他們默默忍受著唐山人的咒罵,記
錄著各種寶貴的資料。當時正值盛夏,廢墟中的屍體很快腐爛,令人作嘔的怪味
兒在周圍里涌動,嘔得人根本無法進餐,他們用酒精把口罩浸濕,一言不發地工
作著。一天晚上,老張來找爺爺,聲音嘶啞地說:文老,咱們出去走走。爺爺跟
他出去了。月亮沒出來,廢墟埋在濃重的夜色中,除了帳篷里瀉出來的燈光,唐
山黑得象地獄。老張一直低著頭,磕磕絆絆地走著,等到遠離帳篷,老張站住了,
一句話沒說,忽然嚎啕大哭!哭得撕心扯肺!爺爺沒勸他,陪著他默默流淚。痛
痛快快哭一場後,老張問他:“文老,地震真的不能預報麼?咱們真的無能為力
麼?”
爺爺生氣地說:“怎麼不能!沒有人類認識不了的規律!”
爺爺那時的主業是石油物探,搞地震預測只是兼職。他在石油物探方面已是
一代宗師,桃李天下,而且已年屆70,沒理由再轉行。但邢台地震尤其是唐山地
震後,幾十萬冤魂的號哭一直在他耳邊迴響。78年,他正式遞交了退休申請,從
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全身心投入地震預報的研究——但只能是私人性質的研究了。
多年後,一位伯伯曾嘆息地告訴我,你爺爺為這個決定吃了大虧。他那時雖然已
68歲,但身體好,思路清,經驗豐富,部里原打算讓他再干幾年的。他這麼一退,
首先是經濟上吃虧,因為那些年還沒有到漲工資的高峰期,退休工資很低的。再
者,過早從科學家的主流圈中退出來,還有很大的隱性損失,這一點就不必多言
了。
我想伯伯說得對。爺爺的晚年是相當困窘的,工資不高,又把大部分工資用
於購買資料——他不是進行官方研究,資料費沒處報銷的。可以說,退休後他完
全靠奶奶的工資養著。在和爺奶共同生活的那幾年裡,我和姐姐都能觸摸到家庭
中的貧窮。常常有國外的學生來看爺爺,他們大都衣著光鮮,面紅齒白,外貌比
實際年齡要年輕20歲。他們驚訝地打量著爺爺的陋舍,小心地掩飾著目光中的憐
憫。我想,恰在這時我最佩服爺爺。因為他在這些憐憫的目光中尚能坦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