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沮渠蒙遜沒得到支持,卻不願作罷,竟想出一招毒的!他在北涼天璽三年(公元401年)四月,約男成一同去祭告蘭門山,在暗中卻派人告訴段業說:“男成準備發動變亂,如果他請求祭告蘭門山,我的話就可以應驗。”

  到了那一天,男成當然向段業提出要去祭拜,段業就派人抓了男成,命他自殺。男成說:“沮渠蒙遜先前曾和我商量謀反,因為他是我兄弟我沒有把他告發。如今又因為我在,擔心部眾不聽他的,才約我祭山,反誣我謀反,他這是想借大王之手殺掉我。大王不如假說我已被處死,沮渠蒙遜必然起兵反叛。那時我再奉大王之命討伐,就可以無往不勝了。”段業不信,還是殺了男成。

  沮渠男成一死,蒙遜便到自己的部眾面前哭著說:“男成忠於段業,竟被段業無故殺害。當初之所以推舉段業,是把他當作陳勝、吳廣一樣的人物,他卻聽信讒言,濫害忠良,我們怎麼可以再忍耐下去?”

  男成平時深得部眾擁護,部眾為了替男成報仇,都跟隨蒙遜討伐段業。不少匈奴人,羌人起兵響應,蒙遜走到氐池(今甘肅張掖一帶),手下的部眾人數已超過了一萬,段業手下的一些將領也歸順了蒙遜。

  ---------------

  九 沮渠蒙遜賣兄稱王(2)

  ---------------

  這年五月,沮渠蒙遜到達張掖,段業的軍隊早就四散潰逃。蒙遜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城去,斬殺了段業,自己當上了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

  (沮渠蒙遜賣兄稱王,這一招真是太毒了。十六國時期爾虞我詐的事多得很,採取各種非常策略來謀得利益並不為過,但像這樣的可不多。沮渠蒙遜出賣自己的堂兄,做得太陰險,且太沒有必要。其實沮渠男成並不是很反對沮渠蒙遜謀反,他的原話是“背之不祥”,從語氣可以看出他只是不願做首亂分子。沮渠蒙遜完全可以用段業的昏庸無能和天下大義來說服部眾,堂堂正正出兵打敗段業。(其實當時段業早就沒了群眾基礎。)那時或者推沮渠男成為主,或者自立為主,是很自然的事。(沮渠男成光論打仗和權術根本比不過沮渠蒙遜。)他用的這招,拋開陰毒一層,也有冒險的成分。沮渠男成臨死前給段業出的主意,可謂將計就計,很厲害。如果段業依計行事,揭穿沮渠蒙遜的陰謀,則人心歸向就會有變化,蒙遜反而可能會輸。可惜,蠢才就是蠢才,段業的死,是怪不了別人的。)

  ---------------

  十 後秦盛極而衰(1)

  ---------------

  沮渠蒙遜對付馬權、段業等人綽綽有餘,卻無法立刻消滅西涼李暠的力量,西涼與北涼之間的人心導向並不全在他這邊,因此他不但奈何不了李暠,反而因守將叛降而丟失了酒泉、涼寧兩郡。同樣道理,他能把後涼打得只剩下一個武威郡,卻不能繼續東進,討伐中原,因為這一次,他碰到了比他更強大的對手——後秦姚興。

  姚興的作為,比他父親要強,這從他即位後一舉消滅苻登的事跡便可約略看出。姚興是個漢化程度較深的君主,他初當皇帝時不到而立之年,表現得很有朝氣。他在政事上廣泛聽取群臣意見,上書勸諫中他認為說得好、說得對的人,能夠得到一定的禮遇,甚至可以因此得到提拔。另一方面他很重視教育的興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支持學識淵博的宿儒名士在長安開辦各自的學校,收授學生。北方自淝水之戰以後連年戰亂,現在在長安地區有這樣的好地方,慕名而去拜師的人一時甚多。姚興本人在處理政事之餘,也喜歡和這些宿儒進行交流,談論一些與文藝相關的東西,長安城在當時成了儒學的“聖地”,還出了不少頗有魏晉風度的文人。他又在長安設立講授律學的學校,召集各郡縣官吏前來學習和考核,成績合格的人可以返回郡縣繼續執掌刑獄,不合格的就要移送廷尉予以處罰,他又常常親臨斷案的公堂聽審,如發現刑律中有不合時宜的條款,一概予以廢除,後秦竟能一度做到“無冤滯”(沒有有疑意的案子),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對於後秦境內因饑荒而淪為奴隸的百姓,姚興下令一概免除他們的奴隸身分,並給予一定的救濟。從姚興的所作所為,和他所任用的人的執行情況來看,後秦在四世紀末期的五年中出現安定興旺的景象,並不奇怪。

  或許源於他漢化的思想,姚興認為當前亂世之中,應以平定天下之亂為最終目標。前秦滅亡以後,他先是掃除了周邊一些小的敵對勢力,壯大自身力量,然後開始對外擴張。他在後秦皇初四年(公元397年)向關東進軍,奪取了東晉把守的陝(今河南陝縣)、上洛(今陝西商縣)等地,又命大將姚崇領兵攻打洛陽,雖然未能攻克,卻將河南一帶兩萬多戶流民遷徙入關,充實了關中的人口。

  兩年後,即後秦弘始元年,姚興捲土重來,他再次派姚崇、鎮東將軍楊佛嵩圍攻洛陽,這一次終於拿下。於是後秦的聲威大振,淮河、漢水以北的東晉城鎮紛紛歸附。(東晉這些地方的投靠後秦,與當時東晉內部混亂的形勢有著相當關係,桓玄與劉牢之分別擁兵自重,實際控制了荊州和江北,江南又發生了孫恩、盧循之亂,導致南方各地離心力增強,這個我們在劉裕出場的時候再詳細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