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地緣現實。早在格拉喬夫任國防部長時期,就曾提出此種設想,謝爾蓋耶夫改革方案中也曾
明確賦予軍區以戰役——戰略指揮機構的職能,但由於將軍們的抵制,一直均未能實施。三
是增強戰略威懾、戰略機動、快速部署、遠距離精確打擊等四大能力,俄羅斯此次軍事改革
計劃中設立戰略核力量和空天防禦司令部,以及加強空軍建設的要點,已經揭示了這一點。
其實,這四大能力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他追求現代化的國家軍隊應該具備
的。特別是遠距離精確打擊,是被最新的戰爭實踐證明,並符合現代軍事發展趨勢的能力。
沒有或缺少這種能力的軍隊,縱使人數再多,坦克、大炮再多,也打不贏——甚至沒有資格
進行現代化戰爭。俄羅斯已經看到這個現代化軍事力量的突破口,並正在積蓄力量,準備開
發其強大軍事科技中蘊涵的這種巨大潛力,爭取在較短時間裡趕上軍事上先進的國家。
隨著俄羅斯能源大國地位的確立,經濟狀況的快速改善,其大刀闊斧式的軍事改革已經
具備了物質基礎——其以往的失敗就在於此。俄軍脫胎換骨的決心,實際上已經向世界發出
了一個信號:那個當年掉進冰窟窿的北極熊,已經爬到了岸上,並且正準備重新抖擻它舊有
的雄風。
第九部分 8.新軍事變革的尾隨者
新軍事變革的尾隨者——日本野心不小,印度步伐更急
另一個二戰中的重要國家日本,由於其歷史特殊性,無法如其他國家一樣在新軍事變革
的大潮中甩開膀子龍騰虎躍, 但是仍然在各種限制的夾縫中費盡心機、不遺餘力地跟上潮流。
2004 年,日本在軍事領域的許多重要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隨著"有事法制"相關 7 項法
案通過並生效,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共同應對"緊急事態下"的體制形成,"自衛隊"正在成為日
本"正規軍",日本軍事戰略由"本土防衛"加速向"海外干預"轉變;日軍已建立起以 C4ISR
系統為核心的指揮控制體系,武器裝備正向遠程精確打擊的方向發展。
一些軍事專家對日本特種部隊不久前到美國演練"奪島",格外關注。其實,日本在軍事
領域的巨大進步幾乎是悄無聲息的。
在 2005 年至 2009 年新的"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期間,日本準備為海上自衛隊採購
20 艘艦艇,並對 3 艘"宙斯盾"級驅逐艦進行技術改造。海上自衛隊還準備在其艦艇計劃中
增加採購高速運輸艦,該艦的排水量將超過大型補給艦"摩周"級(排水量 13500 噸),可改裝
成航空母艦;航空自衛隊將完成對 26 架 F-15 戰鬥機的現代化改裝,同時採購 22 架 F-2 戰
斗支援機、7 架新型戰鬥機、8 架新型運輸機,並引進 1 架空中加油機;陸上自衛隊採購 49
輛 90 式等新型主戰坦克。
日本政府已正式作出引進 2006 年底開始部署 BMD 飛彈防禦系統部署的決定。在 2005
年度的防衛預算中, 日本斥資 1188 億日元用於採購"愛國者-Ⅲ"型和"標準-Ⅲ"型飛彈等陸基
低層飛彈攔截系統和海基高層飛彈攔截系統。 日本防衛廳計劃在 2010 年前部署 124 枚"愛國
者-Ⅲ"型飛彈,其中,首批 30 枚"愛國者"飛彈將由美國製造,其餘的 94 枚飛彈將由日本三
菱重工製造,日本國產的"愛國者-Ⅲ"型飛彈將從 2008 年 4 月開始部署。日本還專門列出 10
億日元的預算用於推進 1999 年開始的日美聯合飛彈防禦技術研究。
日本軍方高官提出要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日本有著在 2015 年建立太空基地、在 2030
年成為超級宇航大國的計劃。目前,宇宙開發計劃的公司有三菱、三菱重工、日產汽車、石
川島播磨重工、東芝、士通、日立製作所等 50 余家。日本航天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取
得重大成就。截至 1996 年 3 月研製出了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各種衛星 58 顆。目前正在
加緊研製新的火箭, 為宇宙開發提供新的投送工具, 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研製各種型
號太空飛行器。
日本所有這些舉動,都是在不引起世界軍界注意的情況下,搶占未來戰爭的制高點。信
息化軍隊的優勢不是人數,也不是武器平台的數量,是國家的信息技術實力,是太空力量。
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就始終與西方軍事發展相同步,在 21 世紀初的今天依然如此。日本的
軍事能力和軍事機器的效率,曾經在二戰中嚇了西方一跳。今天誰敢輕視日本,未來誰還將
大吃一驚。
印度在"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的引導下,對傳統軍事
戰略進行大幅調整,強調主動出擊,打"有限戰爭"。在努力構築以陸基核打擊力量為主體,
以空、海核打擊力量為輔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系的同時,印軍 2004 年明顯加快了三
明確賦予軍區以戰役——戰略指揮機構的職能,但由於將軍們的抵制,一直均未能實施。三
是增強戰略威懾、戰略機動、快速部署、遠距離精確打擊等四大能力,俄羅斯此次軍事改革
計劃中設立戰略核力量和空天防禦司令部,以及加強空軍建設的要點,已經揭示了這一點。
其實,這四大能力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他追求現代化的國家軍隊應該具備
的。特別是遠距離精確打擊,是被最新的戰爭實踐證明,並符合現代軍事發展趨勢的能力。
沒有或缺少這種能力的軍隊,縱使人數再多,坦克、大炮再多,也打不贏——甚至沒有資格
進行現代化戰爭。俄羅斯已經看到這個現代化軍事力量的突破口,並正在積蓄力量,準備開
發其強大軍事科技中蘊涵的這種巨大潛力,爭取在較短時間裡趕上軍事上先進的國家。
隨著俄羅斯能源大國地位的確立,經濟狀況的快速改善,其大刀闊斧式的軍事改革已經
具備了物質基礎——其以往的失敗就在於此。俄軍脫胎換骨的決心,實際上已經向世界發出
了一個信號:那個當年掉進冰窟窿的北極熊,已經爬到了岸上,並且正準備重新抖擻它舊有
的雄風。
第九部分 8.新軍事變革的尾隨者
新軍事變革的尾隨者——日本野心不小,印度步伐更急
另一個二戰中的重要國家日本,由於其歷史特殊性,無法如其他國家一樣在新軍事變革
的大潮中甩開膀子龍騰虎躍, 但是仍然在各種限制的夾縫中費盡心機、不遺餘力地跟上潮流。
2004 年,日本在軍事領域的許多重要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隨著"有事法制"相關 7 項法
案通過並生效,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共同應對"緊急事態下"的體制形成,"自衛隊"正在成為日
本"正規軍",日本軍事戰略由"本土防衛"加速向"海外干預"轉變;日軍已建立起以 C4ISR
系統為核心的指揮控制體系,武器裝備正向遠程精確打擊的方向發展。
一些軍事專家對日本特種部隊不久前到美國演練"奪島",格外關注。其實,日本在軍事
領域的巨大進步幾乎是悄無聲息的。
在 2005 年至 2009 年新的"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期間,日本準備為海上自衛隊採購
20 艘艦艇,並對 3 艘"宙斯盾"級驅逐艦進行技術改造。海上自衛隊還準備在其艦艇計劃中
增加採購高速運輸艦,該艦的排水量將超過大型補給艦"摩周"級(排水量 13500 噸),可改裝
成航空母艦;航空自衛隊將完成對 26 架 F-15 戰鬥機的現代化改裝,同時採購 22 架 F-2 戰
斗支援機、7 架新型戰鬥機、8 架新型運輸機,並引進 1 架空中加油機;陸上自衛隊採購 49
輛 90 式等新型主戰坦克。
日本政府已正式作出引進 2006 年底開始部署 BMD 飛彈防禦系統部署的決定。在 2005
年度的防衛預算中, 日本斥資 1188 億日元用於採購"愛國者-Ⅲ"型和"標準-Ⅲ"型飛彈等陸基
低層飛彈攔截系統和海基高層飛彈攔截系統。 日本防衛廳計劃在 2010 年前部署 124 枚"愛國
者-Ⅲ"型飛彈,其中,首批 30 枚"愛國者"飛彈將由美國製造,其餘的 94 枚飛彈將由日本三
菱重工製造,日本國產的"愛國者-Ⅲ"型飛彈將從 2008 年 4 月開始部署。日本還專門列出 10
億日元的預算用於推進 1999 年開始的日美聯合飛彈防禦技術研究。
日本軍方高官提出要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日本有著在 2015 年建立太空基地、在 2030
年成為超級宇航大國的計劃。目前,宇宙開發計劃的公司有三菱、三菱重工、日產汽車、石
川島播磨重工、東芝、士通、日立製作所等 50 余家。日本航天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取
得重大成就。截至 1996 年 3 月研製出了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各種衛星 58 顆。目前正在
加緊研製新的火箭, 為宇宙開發提供新的投送工具, 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研製各種型
號太空飛行器。
日本所有這些舉動,都是在不引起世界軍界注意的情況下,搶占未來戰爭的制高點。信
息化軍隊的優勢不是人數,也不是武器平台的數量,是國家的信息技術實力,是太空力量。
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就始終與西方軍事發展相同步,在 21 世紀初的今天依然如此。日本的
軍事能力和軍事機器的效率,曾經在二戰中嚇了西方一跳。今天誰敢輕視日本,未來誰還將
大吃一驚。
印度在"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的引導下,對傳統軍事
戰略進行大幅調整,強調主動出擊,打"有限戰爭"。在努力構築以陸基核打擊力量為主體,
以空、海核打擊力量為輔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系的同時,印軍 2004 年明顯加快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