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海戰爭爆發,誰敢保證美國一定會"挺身而出"?
要是台灣當局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中美台半個多世紀的恩怨史就會發現,美國若一開始就
從台灣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從美國利益出發,尼克森就不會飛到北京來。美國的眼光在世界,
美國的棋盤在全球,台灣充其量不過是美國在和它的東方對手下棋時的一個卒子——連更重
要一點的車馬炮都算不上——有例為證:當年韓戰打得如火如荼,美國連讓老蔣參戰都
不讓,主要是怕他惹出更大的麻煩而台灣不保。
台灣當局還不斷向日本頻送"秋波"。陳水扁多次鼓吹成立什麼台日經濟共同體,李登輝
走得更遠,在年屆八十行將就木之際,突然露出漢奸嘴臉,公然宣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以
李登輝的媚骨,他遲早也會宣布台灣是日本的領土!
回到現實中來吧,台灣當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管你們怎麼挖空心思,使盡渾身
解數,都改變不了只是某個大國的附庸、配角、走卒、嘍囉的角色,都不能使自己的皮膚變
白、頭髮變黃;你就是不採用漢語拼音,也不能將你的母語變成"賽喲哪拉"!
第八部分 23."決戰境外"新戰略:加速滅…
孫子最後說: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
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五個方面對台灣任何戰略而言,都是先天不足。它因此也註定了"台獨"沒有前途。
戰略是政治的反映,若無政治上的生機,軍事上的對抗肯定是絕望的、最後的掙扎。三
國時誰有諸葛亮的戰略高明?但諸葛亮六出祁山未立寸功,最後五丈原一聲長嘆魂歸西天。
美國內戰時南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李將軍指揮有方,最後還不是一樣舉了白旗?
沒有任何一個軍事戰略,可以挽救政治上的敗局。台灣當局不管怎樣跳梁,都跳不出歷
史規律的決定。
所謂的新戰略,就算得逞於一時,也不可能奠定永遠之勝局。遠看,當年東吳赤壁大破
中原之師,最後還不是敗於中原之師?近看,當年鄭經屢次挑釁大陸,不僅"境外決戰",就
是在大陸沿海作戰也時時得手,最後呢?
台灣越是把自己武裝得像一隻刺蝟,就越說明它內心的恐懼。有獨立的想法不足為奇;
有獨立的決心和膽量也不足為恃; 關鍵看有沒有獨立的能力和本錢。現在的台灣領導人只是
有"想法"而已,既無膽量更無本錢,只寄希望於僥倖一逞和東洋西洋"外親"的垂憐,卻在那
里叫嚷"決戰境外",豈非痴人說夢?
在大陸欣欣向榮的大市場上擁有巨額順差的台灣,有足夠的錢去"買"邦交國,買洋人價
格高昂的武器;在大陸寬厚、忍讓、耐心的和平誠意面前,台灣也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思反過
來復過去琢磨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問題。
平心而論,從純軍事的角度,台灣軍方的作戰及兵力部署沒有明顯的疏漏之處。近半個
世紀的時間裡,中國大陸作為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的時候處於國際風雲的中心,和
美國交過手,和蘇聯交過手,和大大小小的地區強權交過手。老實說,對手不少,但唯一沒
怎麼把內戰一敗塗地、退守台灣的國民黨軍隊這個老對手當回事。但台灣軍隊不一樣,由於
中國大陸客觀上的政治、軍事和地理蔽護,使它一直沒有遭受外敵入侵之虞。不過,台灣當
局並不"領情",反倒利用這種有利態勢,一心一意地把大陸當成唯一的敵人,戰略上戰術上
精益求精,反覆演練,隨時作好和大陸"軍事對決"的準備。
台灣當局必須明白,它能有今天的和平,既不是上帝的恩賜,也不是它所仰仗的外援的
庇蔭,更不是它自身強大的結果,而是大陸以民族大義為重,不願見到同室操戈的悲劇。
第八部分 24."決戰境外"新戰略:加速滅…
台灣當局若真想走上武力對抗中國大陸的道路,將犯下根本的錯誤。不管其軍事戰略多
麼精密周到,也不管其軍隊是否像其一貫高估的那樣願意為其錯誤政策做犧牲品,當其不顧
政治後果決心選擇武力對抗時,實際上它就已經失敗了。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台灣與大陸總體綜合實力相差懸殊,人所共知;全面較量無論是短
期的還是長期的,均不難想見。更重要的是台灣當局若執意走上對抗之路,在兩岸中國人之
間均會大失人心。分裂祖國是造成雙方武力對抗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大陸軍民之間會激發
出同仇敵愾的高昂士氣;在台灣軍隊方面卻很難激勵士氣,僅此一點,勝負立現。得人心者
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的作用,遠比其他有形的東西重要得多。毛澤東打敗蔣
介石靠的就是這些。
台灣方面一味重視加強軍事對抗的心理和物質準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純軍事上的"
要是台灣當局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中美台半個多世紀的恩怨史就會發現,美國若一開始就
從台灣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從美國利益出發,尼克森就不會飛到北京來。美國的眼光在世界,
美國的棋盤在全球,台灣充其量不過是美國在和它的東方對手下棋時的一個卒子——連更重
要一點的車馬炮都算不上——有例為證:當年韓戰打得如火如荼,美國連讓老蔣參戰都
不讓,主要是怕他惹出更大的麻煩而台灣不保。
台灣當局還不斷向日本頻送"秋波"。陳水扁多次鼓吹成立什麼台日經濟共同體,李登輝
走得更遠,在年屆八十行將就木之際,突然露出漢奸嘴臉,公然宣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以
李登輝的媚骨,他遲早也會宣布台灣是日本的領土!
回到現實中來吧,台灣當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管你們怎麼挖空心思,使盡渾身
解數,都改變不了只是某個大國的附庸、配角、走卒、嘍囉的角色,都不能使自己的皮膚變
白、頭髮變黃;你就是不採用漢語拼音,也不能將你的母語變成"賽喲哪拉"!
第八部分 23."決戰境外"新戰略:加速滅…
孫子最後說: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
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五個方面對台灣任何戰略而言,都是先天不足。它因此也註定了"台獨"沒有前途。
戰略是政治的反映,若無政治上的生機,軍事上的對抗肯定是絕望的、最後的掙扎。三
國時誰有諸葛亮的戰略高明?但諸葛亮六出祁山未立寸功,最後五丈原一聲長嘆魂歸西天。
美國內戰時南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李將軍指揮有方,最後還不是一樣舉了白旗?
沒有任何一個軍事戰略,可以挽救政治上的敗局。台灣當局不管怎樣跳梁,都跳不出歷
史規律的決定。
所謂的新戰略,就算得逞於一時,也不可能奠定永遠之勝局。遠看,當年東吳赤壁大破
中原之師,最後還不是敗於中原之師?近看,當年鄭經屢次挑釁大陸,不僅"境外決戰",就
是在大陸沿海作戰也時時得手,最後呢?
台灣越是把自己武裝得像一隻刺蝟,就越說明它內心的恐懼。有獨立的想法不足為奇;
有獨立的決心和膽量也不足為恃; 關鍵看有沒有獨立的能力和本錢。現在的台灣領導人只是
有"想法"而已,既無膽量更無本錢,只寄希望於僥倖一逞和東洋西洋"外親"的垂憐,卻在那
里叫嚷"決戰境外",豈非痴人說夢?
在大陸欣欣向榮的大市場上擁有巨額順差的台灣,有足夠的錢去"買"邦交國,買洋人價
格高昂的武器;在大陸寬厚、忍讓、耐心的和平誠意面前,台灣也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思反過
來復過去琢磨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問題。
平心而論,從純軍事的角度,台灣軍方的作戰及兵力部署沒有明顯的疏漏之處。近半個
世紀的時間裡,中國大陸作為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的時候處於國際風雲的中心,和
美國交過手,和蘇聯交過手,和大大小小的地區強權交過手。老實說,對手不少,但唯一沒
怎麼把內戰一敗塗地、退守台灣的國民黨軍隊這個老對手當回事。但台灣軍隊不一樣,由於
中國大陸客觀上的政治、軍事和地理蔽護,使它一直沒有遭受外敵入侵之虞。不過,台灣當
局並不"領情",反倒利用這種有利態勢,一心一意地把大陸當成唯一的敵人,戰略上戰術上
精益求精,反覆演練,隨時作好和大陸"軍事對決"的準備。
台灣當局必須明白,它能有今天的和平,既不是上帝的恩賜,也不是它所仰仗的外援的
庇蔭,更不是它自身強大的結果,而是大陸以民族大義為重,不願見到同室操戈的悲劇。
第八部分 24."決戰境外"新戰略:加速滅…
台灣當局若真想走上武力對抗中國大陸的道路,將犯下根本的錯誤。不管其軍事戰略多
麼精密周到,也不管其軍隊是否像其一貫高估的那樣願意為其錯誤政策做犧牲品,當其不顧
政治後果決心選擇武力對抗時,實際上它就已經失敗了。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台灣與大陸總體綜合實力相差懸殊,人所共知;全面較量無論是短
期的還是長期的,均不難想見。更重要的是台灣當局若執意走上對抗之路,在兩岸中國人之
間均會大失人心。分裂祖國是造成雙方武力對抗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大陸軍民之間會激發
出同仇敵愾的高昂士氣;在台灣軍隊方面卻很難激勵士氣,僅此一點,勝負立現。得人心者
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的作用,遠比其他有形的東西重要得多。毛澤東打敗蔣
介石靠的就是這些。
台灣方面一味重視加強軍事對抗的心理和物質準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純軍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