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系的"灰色地帶"玩起了"境外決戰"。
而小布希一邊說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邊毫不猶豫地簽署"外交關係授權法案",而此
法案視台灣為"非北約主要盟國"。
第八部分 17.台軍新戰略出籠的背景及實質(2)
"狗仗人勢"是台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根本點。自蔣介石始,歷屆政府無不將美國看成實
現自己戰略意圖的決定性因素。蔣公期待中美大戰或世界大戰爆發,為他火中取栗,重占大
陸;李登輝則是有意挑起中美摩擦和對抗,他好趁火打劫;陳水扁看到新一屆美國政府比中
美建交以來任何一屆政府都要對中國強硬,認為有機可乘,可以渾水摸魚,於是更加搖尾乞
憐,表明自己是特別忠實的走狗,同時借"山姆大叔"的"虎威",邁出其在分裂中國道路上的
一隻腳。
陳水扁的舉動表明,其已完全墮落為美國削弱、遏制中國政策的一條家犬。它何時叫、
如何叫幾乎要完全仰美國鼻息、看美國臉色。從這條"狗"的狂吠程度,人們不僅可以覺察到
它的瘋狂程度,更可以看到中美關係的冷熱溫度。
二是大陸現代化包括軍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國家渲染"中國威脅論",使台灣當局
的"獨立之夢"如聞喪鐘,感到時不我待。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後,中國經濟提速。隨著經濟
發展,大陸軍事現代化進程也隨之加快;各種新式武器大批裝備部隊,客觀上對台獨分子造
成了巨大震懾;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特別是一些國家宣稱大陸有能
力對台灣發動"奇襲戰"、"點穴戰",有電磁脈衝炸彈和"超限戰"手段等,讓台灣當局倍感不
安。在此情況下,台灣當局覺得單純的"固守防禦"無法制止大陸的軍事進攻,因而需要趁現
在台軍在海空力量方面暫時具有質量優勢的情況下,將"先發制人"、"報復打擊"制定成戰略
公之於眾,意在"有效嚇阻",使大陸不敢輕易對台發動進攻,為自己也為鐵桿的"台獨"分子
壯膽。同時,台灣領導人在內心裡也的確在尋找獨立的天賜良機,李登輝就迫不及待地提出
2008 年"獨立"的時間表。
三是最現實的考慮: 破壞三通,嚇阻台商。 一段時間以來,台灣領導人為欺騙兩岸民眾,
撈取選票,故而拋出"三通"的幌子。大陸從民族大義出發,予以積極回應,輿論一度開始關
注兩岸展開三通談判的渠道和方式。但是,陳水扁 2002 年 8 月 3 日突然拋出"一邊一國,公
投立法"論後,接著又連耍花招。其拋出以"民主、安全、經濟"為核心的"三錨論",鼓吹建立
"美日台同盟"、"美日台自由貿易區",把台灣變成"美國經濟上的第 51 個州",徹底露出了抗
拒統一、推動"台獨"的狐狸尾巴。此前,陳水扁以"加深台灣經濟國際化"為由,千方百計阻
止台商投資大陸,近乎強迫地要求台商投資東南亞,其目的就是削弱兩岸經貿聯繫,為"一
邊一國"論打造經濟基礎。見台商不為所動,陳水扁又拋出"決戰境外",企圖以戰爭"嚇阻"
台商。不管其"決戰境外"的如意算盤是否能"如意",但其扼殺"三通"於萌芽之際的目的是達
到了。在當年 9 月 3 日所謂的台灣"軍人節"上,陳水扁誣衊大陸要"消滅"台灣,企圖煽動島
內民眾對大陸的仇恨與敵意,想把兩岸從已被推開的三通問題上推得更遠。
台灣當局推行新戰略既有著深刻的背景又有著一石擊數鳥的目的, 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落
實陳水扁政權推動的"以武謀獨"、"以武拒統"政策,在分裂中國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一步,
同時也是把台灣人民向著戰爭的深淵拉近了一步。
第八部分 18.台軍加緊實施"決戰境外"新…
軍隊是統治集團的政治工具,雖然國民黨時期的"國軍"是反台獨的,但那時是一支具有
濃厚國民黨黨軍色彩的"國軍"。到民進黨上台,台軍已實現"去黨派化",成為唯政府之命是
從的軍隊。
為了落實台灣新領導人的新戰略,台軍加快了軍事上的具體準備,引進和改進、研製大
批攻擊型的武器——台軍稱之為"撒手鐧"。
台軍現役武器裝備主要用於防禦作戰,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武器具有一定的攻擊能力, 如
陸軍方面,短程戰術地對地飛彈與"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空軍方面,美國售台的"小鬥犬"和
"小牛"空對地飛彈;海軍方面,美制戰鬥轟炸機反艦飛彈,以及台灣自製的"雄風"Ⅰ型、"
雄風"Ⅱ型反艦飛彈等。
台軍計劃對大陸展開攻擊作戰的裝備,主要是美國近兩年答應或已經出售給台灣的武
而小布希一邊說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邊毫不猶豫地簽署"外交關係授權法案",而此
法案視台灣為"非北約主要盟國"。
第八部分 17.台軍新戰略出籠的背景及實質(2)
"狗仗人勢"是台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根本點。自蔣介石始,歷屆政府無不將美國看成實
現自己戰略意圖的決定性因素。蔣公期待中美大戰或世界大戰爆發,為他火中取栗,重占大
陸;李登輝則是有意挑起中美摩擦和對抗,他好趁火打劫;陳水扁看到新一屆美國政府比中
美建交以來任何一屆政府都要對中國強硬,認為有機可乘,可以渾水摸魚,於是更加搖尾乞
憐,表明自己是特別忠實的走狗,同時借"山姆大叔"的"虎威",邁出其在分裂中國道路上的
一隻腳。
陳水扁的舉動表明,其已完全墮落為美國削弱、遏制中國政策的一條家犬。它何時叫、
如何叫幾乎要完全仰美國鼻息、看美國臉色。從這條"狗"的狂吠程度,人們不僅可以覺察到
它的瘋狂程度,更可以看到中美關係的冷熱溫度。
二是大陸現代化包括軍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國家渲染"中國威脅論",使台灣當局
的"獨立之夢"如聞喪鐘,感到時不我待。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後,中國經濟提速。隨著經濟
發展,大陸軍事現代化進程也隨之加快;各種新式武器大批裝備部隊,客觀上對台獨分子造
成了巨大震懾;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特別是一些國家宣稱大陸有能
力對台灣發動"奇襲戰"、"點穴戰",有電磁脈衝炸彈和"超限戰"手段等,讓台灣當局倍感不
安。在此情況下,台灣當局覺得單純的"固守防禦"無法制止大陸的軍事進攻,因而需要趁現
在台軍在海空力量方面暫時具有質量優勢的情況下,將"先發制人"、"報復打擊"制定成戰略
公之於眾,意在"有效嚇阻",使大陸不敢輕易對台發動進攻,為自己也為鐵桿的"台獨"分子
壯膽。同時,台灣領導人在內心裡也的確在尋找獨立的天賜良機,李登輝就迫不及待地提出
2008 年"獨立"的時間表。
三是最現實的考慮: 破壞三通,嚇阻台商。 一段時間以來,台灣領導人為欺騙兩岸民眾,
撈取選票,故而拋出"三通"的幌子。大陸從民族大義出發,予以積極回應,輿論一度開始關
注兩岸展開三通談判的渠道和方式。但是,陳水扁 2002 年 8 月 3 日突然拋出"一邊一國,公
投立法"論後,接著又連耍花招。其拋出以"民主、安全、經濟"為核心的"三錨論",鼓吹建立
"美日台同盟"、"美日台自由貿易區",把台灣變成"美國經濟上的第 51 個州",徹底露出了抗
拒統一、推動"台獨"的狐狸尾巴。此前,陳水扁以"加深台灣經濟國際化"為由,千方百計阻
止台商投資大陸,近乎強迫地要求台商投資東南亞,其目的就是削弱兩岸經貿聯繫,為"一
邊一國"論打造經濟基礎。見台商不為所動,陳水扁又拋出"決戰境外",企圖以戰爭"嚇阻"
台商。不管其"決戰境外"的如意算盤是否能"如意",但其扼殺"三通"於萌芽之際的目的是達
到了。在當年 9 月 3 日所謂的台灣"軍人節"上,陳水扁誣衊大陸要"消滅"台灣,企圖煽動島
內民眾對大陸的仇恨與敵意,想把兩岸從已被推開的三通問題上推得更遠。
台灣當局推行新戰略既有著深刻的背景又有著一石擊數鳥的目的, 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落
實陳水扁政權推動的"以武謀獨"、"以武拒統"政策,在分裂中國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一步,
同時也是把台灣人民向著戰爭的深淵拉近了一步。
第八部分 18.台軍加緊實施"決戰境外"新…
軍隊是統治集團的政治工具,雖然國民黨時期的"國軍"是反台獨的,但那時是一支具有
濃厚國民黨黨軍色彩的"國軍"。到民進黨上台,台軍已實現"去黨派化",成為唯政府之命是
從的軍隊。
為了落實台灣新領導人的新戰略,台軍加快了軍事上的具體準備,引進和改進、研製大
批攻擊型的武器——台軍稱之為"撒手鐧"。
台軍現役武器裝備主要用於防禦作戰,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武器具有一定的攻擊能力, 如
陸軍方面,短程戰術地對地飛彈與"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空軍方面,美國售台的"小鬥犬"和
"小牛"空對地飛彈;海軍方面,美制戰鬥轟炸機反艦飛彈,以及台灣自製的"雄風"Ⅰ型、"
雄風"Ⅱ型反艦飛彈等。
台軍計劃對大陸展開攻擊作戰的裝備,主要是美國近兩年答應或已經出售給台灣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