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代“革命知識分子”對“革命”的反思之一(5)

  四1934年1月7日的上海之夜,雨雪交加。就在這雨雪交加中,瞿秋白永別了妻子楊之華,踏上了去“蘇區”的路。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連同各路人馬開始了“長征”。瞿秋白當然要求隨中央機關“長征”。然而,這要求卻被斷然拒絕。就像當初想留在上海不走卻不得不走一樣,這回是想跟著走卻不准走。當事人之一的伍修權對有關“長征”和人員去留問題,曾有這樣的回憶:“有的為‘左’傾路線領導者不喜歡的幹部,則被他們乘機甩掉,留在蘇區打游擊。如瞿秋白,何叔衡等同志,身體根本不適宜游擊環境,也被留下,結果使他們不幸被俘犧牲,賀昌、劉伯堅等同志也是這樣犧牲的。事實證明,象董老、徐老等年高體弱的同志,由於跟主力紅軍行軍,都被保存了下來,安全到達了陝北。”(8)讓瞿秋白這樣的人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打游擊”,真可謂滑稽之至。當然,“打游擊”是假,“甩包袱”是真,“借刀殺人”是真。從蘇聯時期起,“黨內同志”就一次次地想置瞿秋白於死地,待到1935年2月瞿秋白以“共黨首領”的身份被國民黨軍隊抓獲,他們也就如願以償了。對這一切,瞿秋白當然是心知肚明的。明白了瞿秋白投身“革命”後在“革命陣營”內的遭遇,就不難理解他為何以最後的生命時光來寫《多餘的話》了。實際上,瞿秋白早有滿腔悲哀、屈辱、悔恨渴欲一吐為快。而在此之前,也在按捺不住時有過零星的吐露。丁玲在《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中說:“我第一次讀到《多餘的話》是在延安。------我讀著文章仿佛看見了秋白本人,我完全相信這篇文章是他自己寫的------那些語言,那種心情,我是多麼地熟悉啊!我一下子就聯想到他過去寫給我的那一束謎似的信。在那些信里他也傾吐過他這種矛盾的心情,自然比這篇文章要輕微得多,也婉轉得多。------儘管是迂迴婉轉,還是說了不少的過頭話”。如果說寫給丁玲這些信已經預告著《多餘的話》的懷胎;而離開上海前公開發表《“兒時”》,則表明《多餘的話》已經孕育成熟。

  明白了瞿秋白為何寫《多餘的話》,也就能明白他為何在《多餘的話》中寫下這樣的話:“但是我想,如果叫我做一個‘戲子’——舞台上的演員,倒很會有些成績,因為十幾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扮著大學教授,扮著政治家,也會真正忘記自己而完全成為‘劇中人’。雖然,這對於我很苦,得每天盼望著散會,盼望同我談政治的朋友走開,讓我卸下戲裝,還我本來面目——躺在床上去,極疲乏的念著:‘回“家”去罷,回“家”去罷!’這的確是很苦的——然而在舞台上的時候,大致總還扮得不差,像煞有介事的。”“不過,扮演舞台上的角色不是‘自己的生活’,精力消耗在這裡,甚至完全用盡,始終是後悔也來不及的事情。等到精力衰憊的時候,對於政治舞台,實在是十分厭倦了。”“一出滑稽劇就此閉幕了!”“我這滑稽劇是要閉幕了。”------明白了瞿秋白為何寫《多餘的話》,也就能明白他為何在《多餘的話》中寫下這樣的話:“我已經退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先鋒的隊伍,已經停止了政治鬥爭,放下了武器。假使你們——共產黨的同志們——能夠早聽到我這裡寫的一切,那我想早就應當開除我的黨籍。------而且,因為‘歷史的偶然’,這並不是一個普通黨員,而是曾經當過政治局委員的——這樣的人,如何還不要開除呢?”“永別了,親愛的同志們!——這是我最後叫你們‘同志’的一次。我是不配再叫你們‘同志’的了。告訴你們:我實質上離開你們的隊伍好久了。”“永別了,親愛的朋友們!七八年來,我早已感覺到萬分的厭倦。這種疲乏的感覺,有時候,例如一九三Ο年初或是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間,簡直厲害到無可形容,無可忍受的地步。我當時覺著,不管宇宙的毀滅不毀滅,不管革命還是反革命等等,我只要休息,休息,休息!好了,現在已經有了‘永久休息’的機會。”------半個多世紀以後,接續著瞿秋白的這種“感受型反思”的,是韋君宜。韋君宜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積極投身“一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共,抗戰爆發後奔赴延安。1949年後,也可算是中共高級幹部。1994年,韋君宜出版了自傳體小說《露沙的路》,對於延安時期“搶救運動”的殘酷無情和荒謬絕倫有深刻的揭示,對知識分子與“革命”之間的關係有十分耐人尋味的表現。1998年,韋君宜出版了回憶錄性質的著作《思痛錄》,對延安時期的“搶救運動”和1949後的“反胡風運動”、“反右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革命運動”有冷峻的反思。之所以說韋君宜的反思是瞿秋白式的,是因為韋君宜同瞿秋白相似,反思中的思維活動始終不離自己的經歷、感受,很少進入抽象的理論思辨。關於韋君宜的反思,已有許多人作過評說,尤其《思痛錄》出版後,在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2001年,大眾文藝出版社了《回應韋君宜》一書,其中收錄了數十篇對韋君宜的反思進行論說和闡發的文章。因此,我在這裡就不對韋君宜的反思多作贅語,只將韋君宜的反思與瞿秋白作些比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