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儘管在長達數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同蘇俄是並肩作戰,共同對抗德日意法西斯集團的戰友,但是這種友好的關係只是暫時地。沒有人會相信,當世界性的大戰結束之後,共產主義的蘇俄,會同信奉自由民主的美英資本主義國家和睦相處。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者們看來,共產主義是可怕的,而且還是相當可怕的,這種意識形態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很具有煽動性,而這種煽動性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這種意識形態能夠以極高的速度自我蔓延。
看看吧。隨著歐洲戰事地演進,整個歐洲的各個國家。都開始出現了共產主義思潮蔓延地跡象,不僅東歐。就連西歐的丹麥、挪威、芬蘭,甚至是法國、義大利,以及西亞地土耳其,南亞的印度、越南等國,都出現了左翼政黨迅猛發展的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美英等國的領導層認為,一旦戰爭結束。那麼東西方之間由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勢必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激化。也許到那時,一場新的戰爭即將會爆發,那將是一場由不同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地國家之間的戰爭。
經過數年的殘酷戰爭,蘇俄的經濟實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軍事實力,卻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地高度。不得不承認,在整個歐洲大陸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俄國人的對手,即便是把整個西歐所有的國家捆綁在一起,恐怕也不夠蘇俄紅軍一頓打地。這絕不是誇張,如今法國雖然已經解放,但是其國內總兵力不過三十餘萬,而俄國人在一場不算大規模的戰役中,就一次性摧毀強悍的德軍四五十萬,換句話說,那就是整個法國所有的軍隊全都組織起來,都挨不過那麼區區的一場戰役。有人要說此刻在歐洲還有大批的美英盟軍呢,可是那又如何呢?進入西線戰場的美英盟軍總數不到二百萬,除了空軍占據優勢之外,他們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俄國人的對手,俄軍西線總兵力超過五百萬,火炮總數近五萬門,坦克、自行火炮近兩萬餘輛,雙方力量對比將近四比一。毫無疑問,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盟軍的勝算連三成都不到,更何況剛剛獲得解放的法國,態度相當曖昧。剛剛成立的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臨時政府,在對待盟軍與蘇俄的態度上相當曖昧,他在國內政壇上,一方面拉攏中堅力量,扶植左派力量,同時卻大肆打擊親向美英的右派力量。在施政方面,他上台後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將礦山以及戰爭時期被德國人占據的企業收歸國有,這一政策顯然具備了某種程度上的共產主義性質。在這種情況下,美英方面又怎麼能對他放心?
總其種種原因,如今的美英,對蘇聯已經充滿了顧慮,他們對待蘇聯的態度,也從戰時的援助轉到了戰爭即將結束時期的限制。
“俄國人可以最先拿到東京,但是絕不能讓他們從東京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美英在對待蘇軍即將發起的東京進攻戰役的態度。
本著這一既定方針,十一月中旬,主導日本本土作戰的美英盟軍司令部下達了一系列的調整命令,原本滯留在菲律賓的美軍陸航總司令阿諾德將軍,緊急趕赴台灣,隨即,以李梅少將為指揮官的第二十航空軍也開始接受緊急動員。
“要搶在俄國人進入東京之前,毀掉日軍設在那裡的所有軍工場,所有物資儲備倉庫,我們要把一個廢墟留給野心勃勃的俄國人。”針對一場歷史上前所未有,也是空前慘烈的大戰,美軍陸航總司令阿諾德將軍下達了命令。
十一月十八日夜,距離蘇軍東京進攻戰役的最後發起時間還有整整五十個小時,六個轟炸機編隊,共計四百二十架B-29重型轟炸機,從台灣的六個空軍基地升空,背著濃濃的夜色,如同貪婪的蝗蟲的一般,氣勢洶洶的直撲東京上空。
將近三個小時後,隆隆的轟鳴聲,從南郊緩緩的滾入沉睡的東京市區,須臾,點點的火光開始在東京的沉夜中升起,幾乎只是短短的一瞬間,這星星之火便開始走向泛濫,頃刻間,灼目的火光開始蔓延整個市區。
整場轟炸從東京北郊最先發起。是夜東京正在吹拂四級的北風,於是,火借風勢,在極短地時間內,熊熊的烈火便蔓延開來,在整個東京市區內肆意凌虐。
事先,針對東京的建築以及防空火力的特點,美軍轟炸計劃做出了詳密的部署,所有的B-29重型轟炸機,都卸下了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這樣B-29拆除武器所節省的重量,加上不必採取高空密集編隊飛行所節省的燃料重量。使每架B-29載彈量從晝間精確轟炸時的平均3噸,增加65%達到7噸以上。這樣一來。四百二十架B-29,就可以攜帶總數近三千噸地燃燒彈組織空襲了。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的增大火勢,還有十餘架轟炸機經過了改裝,他們地任務,是從空中向地面傾灑汽油。
“我們要燒掉這個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讓我們放一個日本人從未聽過地大鞭炮!”針對這場別開生面的轟炸,李梅少將如此說道。
這是一場前所有的大災難。從一枚燃燒彈落地開始,短短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半個東京城就陷入了一片地獄般的火海,濃濃的火光沖天而起,照亮了數十平方公里內的夜空。
半小時後,烈火席捲了整個東京。一切能夠燃燒抑或是不能夠燃燒地東西,全都被點燃了。大量從天而降的燃燒彈,使地面溫度幾乎在瞬間就接近一千攝氏度。直接陷入火海中的樹木、房屋乃至於人體全都發生自燃,連金屬都被熔化了。隨後,地面上的大火像洪水一樣迅速蔓延開,從沉睡中驚醒的人們四處狂奔,但是緊隨而至的火焰很快就將他們舔倒,並迅速化為燃燒地焦炭。一些為了求生的人跳進池塘和河流中,但池水和河水在高溫下也已沸騰,將他們活活煮死,變成一具具通紅的屍體,漂浮在滾滾地水面上。
看看吧。隨著歐洲戰事地演進,整個歐洲的各個國家。都開始出現了共產主義思潮蔓延地跡象,不僅東歐。就連西歐的丹麥、挪威、芬蘭,甚至是法國、義大利,以及西亞地土耳其,南亞的印度、越南等國,都出現了左翼政黨迅猛發展的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美英等國的領導層認為,一旦戰爭結束。那麼東西方之間由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勢必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激化。也許到那時,一場新的戰爭即將會爆發,那將是一場由不同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地國家之間的戰爭。
經過數年的殘酷戰爭,蘇俄的經濟實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軍事實力,卻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地高度。不得不承認,在整個歐洲大陸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俄國人的對手,即便是把整個西歐所有的國家捆綁在一起,恐怕也不夠蘇俄紅軍一頓打地。這絕不是誇張,如今法國雖然已經解放,但是其國內總兵力不過三十餘萬,而俄國人在一場不算大規模的戰役中,就一次性摧毀強悍的德軍四五十萬,換句話說,那就是整個法國所有的軍隊全都組織起來,都挨不過那麼區區的一場戰役。有人要說此刻在歐洲還有大批的美英盟軍呢,可是那又如何呢?進入西線戰場的美英盟軍總數不到二百萬,除了空軍占據優勢之外,他們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俄國人的對手,俄軍西線總兵力超過五百萬,火炮總數近五萬門,坦克、自行火炮近兩萬餘輛,雙方力量對比將近四比一。毫無疑問,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盟軍的勝算連三成都不到,更何況剛剛獲得解放的法國,態度相當曖昧。剛剛成立的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臨時政府,在對待盟軍與蘇俄的態度上相當曖昧,他在國內政壇上,一方面拉攏中堅力量,扶植左派力量,同時卻大肆打擊親向美英的右派力量。在施政方面,他上台後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將礦山以及戰爭時期被德國人占據的企業收歸國有,這一政策顯然具備了某種程度上的共產主義性質。在這種情況下,美英方面又怎麼能對他放心?
總其種種原因,如今的美英,對蘇聯已經充滿了顧慮,他們對待蘇聯的態度,也從戰時的援助轉到了戰爭即將結束時期的限制。
“俄國人可以最先拿到東京,但是絕不能讓他們從東京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美英在對待蘇軍即將發起的東京進攻戰役的態度。
本著這一既定方針,十一月中旬,主導日本本土作戰的美英盟軍司令部下達了一系列的調整命令,原本滯留在菲律賓的美軍陸航總司令阿諾德將軍,緊急趕赴台灣,隨即,以李梅少將為指揮官的第二十航空軍也開始接受緊急動員。
“要搶在俄國人進入東京之前,毀掉日軍設在那裡的所有軍工場,所有物資儲備倉庫,我們要把一個廢墟留給野心勃勃的俄國人。”針對一場歷史上前所未有,也是空前慘烈的大戰,美軍陸航總司令阿諾德將軍下達了命令。
十一月十八日夜,距離蘇軍東京進攻戰役的最後發起時間還有整整五十個小時,六個轟炸機編隊,共計四百二十架B-29重型轟炸機,從台灣的六個空軍基地升空,背著濃濃的夜色,如同貪婪的蝗蟲的一般,氣勢洶洶的直撲東京上空。
將近三個小時後,隆隆的轟鳴聲,從南郊緩緩的滾入沉睡的東京市區,須臾,點點的火光開始在東京的沉夜中升起,幾乎只是短短的一瞬間,這星星之火便開始走向泛濫,頃刻間,灼目的火光開始蔓延整個市區。
整場轟炸從東京北郊最先發起。是夜東京正在吹拂四級的北風,於是,火借風勢,在極短地時間內,熊熊的烈火便蔓延開來,在整個東京市區內肆意凌虐。
事先,針對東京的建築以及防空火力的特點,美軍轟炸計劃做出了詳密的部署,所有的B-29重型轟炸機,都卸下了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這樣B-29拆除武器所節省的重量,加上不必採取高空密集編隊飛行所節省的燃料重量。使每架B-29載彈量從晝間精確轟炸時的平均3噸,增加65%達到7噸以上。這樣一來。四百二十架B-29,就可以攜帶總數近三千噸地燃燒彈組織空襲了。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的增大火勢,還有十餘架轟炸機經過了改裝,他們地任務,是從空中向地面傾灑汽油。
“我們要燒掉這個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讓我們放一個日本人從未聽過地大鞭炮!”針對這場別開生面的轟炸,李梅少將如此說道。
這是一場前所有的大災難。從一枚燃燒彈落地開始,短短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半個東京城就陷入了一片地獄般的火海,濃濃的火光沖天而起,照亮了數十平方公里內的夜空。
半小時後,烈火席捲了整個東京。一切能夠燃燒抑或是不能夠燃燒地東西,全都被點燃了。大量從天而降的燃燒彈,使地面溫度幾乎在瞬間就接近一千攝氏度。直接陷入火海中的樹木、房屋乃至於人體全都發生自燃,連金屬都被熔化了。隨後,地面上的大火像洪水一樣迅速蔓延開,從沉睡中驚醒的人們四處狂奔,但是緊隨而至的火焰很快就將他們舔倒,並迅速化為燃燒地焦炭。一些為了求生的人跳進池塘和河流中,但池水和河水在高溫下也已沸騰,將他們活活煮死,變成一具具通紅的屍體,漂浮在滾滾地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