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章節字數:5341 更新時間:08-08-07 10:58
第二十一章東京煉獄
-
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旅遊,這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好的選擇,除非你對觀看遍地死屍、滿目瘡痍的景象更感興趣。在仙台停留了五天的楚思南,對這一點有了深刻的體會。
五天之後,楚思南乘坐軍車,隨同著從後方補充上來的部隊,一同前往宇都宮,那裡是前線,而崔可夫的指揮部也要遷往那裡,以就近指揮即將到來東京進攻戰役。有向前線開赴的部隊,就有向後方開赴的部隊,在楚思南離開仙台的同時,大批裝滿了物資的軍車,也開始開赴後方。仗不能白打,如果能在戰爭的同時,擄奪到一定的物資,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長久以來,蘇軍就一直秉承著這一宗旨。
仙台不存在規模龐大的軍工企業,但是幸好,這裡的研究機構很多,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數據資料,都是蘇軍不會放過的,尤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甚至連木材都掠奪,要知道蘇聯境內最不缺乏的,恐怕就是木材了。
十一月十六日,就在楚思南到達宇都宮前線的第三天,蘇軍的最後一批增援部隊抵達前線,至此,崔可夫兵團正式完成了在東京外圍區域的兵力集結,大戰的發起進入倒計時。
在戰役的準備階段,楚思南查看了崔可夫制定的進攻戰役計劃,很顯然,在這份作戰計劃中,最鮮明突出的一點,就是速戰速決。在戰役發起的最初階段,處在東京外圍區域地蘇軍三個方面軍。將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而其中的重點進攻方向,就是北面。
按照崔可夫的計劃,在戰役發起的第一時間,以兩個集團軍為主攻力量的蘇軍裝甲部隊,將在五千餘門火炮的支援下,從松濤、北新宿兩個方向,向東京市中心位置的千代田區域實施向心突擊。以求一舉端掉日本天皇所在的皇居。鑑於東京市內主要的建築物大都為木製,因此炮兵部隊的彈藥配置以燃燒彈為主。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為裝甲部隊地行進鋪平道路,並有效殺傷市區內負隅頑抗的日軍防守部隊。
在城北主攻部隊發起向心突擊地同時。東西兩個方向上的進攻也將同時打響,作為輔助進攻方向,東區地進攻部隊將由品川方向發起進攻,而西區的攻城部隊,則在高松、池袋兩個方向上發起突擊,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牽制城內日軍,使他們無力對城北區域的戰鬥實施有效增援。
在蘇軍的指揮層看來。這儼然就是一場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戰役,要知道在東京附近區域,蘇軍先後集結了一百二十餘萬大軍,單是火炮就有近兩萬門。一個小小的東京,日軍防禦兵力不過三十餘萬,別的不說。就算是一寸一寸地用炮火犁過去,也不是什麼太費力氣的事情。
不過,對於這場戰役。克里姆林宮有更深一層的考慮,攻克東京,對於蘇聯來說不僅僅有著重要的軍事、政治意義,同時,還有著潛在的巨大物質利益。要知道,隨著戰爭的一步步推進,日本軍國主義地生存空間被一點點壓縮,這個軍事起家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把他們花費數十年所建立起來地軍事工業體系,一點點的轉移到了東京這個帝國的心臟所在。
據安全委員會的情報部門所偵獲的情報來看,目前在東京及其附近地區,集合著全日本規模最大的二十二家軍工企業,雖然說長期以來,日本軍工的工業生產模式,都是先由分散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然後再將這些零部件送進大工廠進行組裝,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但是此刻囤積在東京市內各個大型倉庫中的軍用物資,卻是蘇聯所希望掠奪到手的。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一度曾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海軍強國,他們的航母建造技術,已經相當完善,甚至比起美國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一個軍事大國,蘇聯長期以來都在海軍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弱點,至於說航空母艦,那更是一艘也沒有,因此,蘇軍方面需要繳獲這相關方面的技術資料,在這一點上,是絕對毋庸置疑的。
正是因為這諸多方面的原因,崔可夫才不得不制定這樣一種類似於以硬打硬的強攻策略,他要的是在最短時間內攻克日軍大本營所在地,然後迫使東京日本守軍向他投降,從而呢,也為後期的大肆掠奪創造首要條件。
就在蘇軍緊鑼密鼓的安排著進攻東京的最後計劃時,最推進速度上落後一步的美英盟軍,也在做著他們自己的打算。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都知道此時的俄國人在打著什麼樣的如意算盤。在他們眼裡,這些搖動著紅旗四處招搖的俄國人,儼然就是無惡不作的土匪,自從登陸日本本土之後,他們真可謂是無所不搶,無所不劫。鋼鐵、糧食、庫存油料、金銀貨幣、機械材料,乃至於歷史文物,凡是他們看得上眼的,一律是洗劫一空,然後裝船北運,送回國內。
現而今,他們搶先一步打到了東京,很顯然,日本帝國長期以來囤積下來的大量鋼鐵、飛機部件、儲備油料、機械設備,甚至是科研資料等等等等,馬上就要被貪婪無忌的俄國人捋奪一空了。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赤色的俄國人,將會從東京戰役中得到莫大的好處,而他們所掠奪到的物資,將來極有可能就會用在自己的身上。
第二十一章東京煉獄
-
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旅遊,這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好的選擇,除非你對觀看遍地死屍、滿目瘡痍的景象更感興趣。在仙台停留了五天的楚思南,對這一點有了深刻的體會。
五天之後,楚思南乘坐軍車,隨同著從後方補充上來的部隊,一同前往宇都宮,那裡是前線,而崔可夫的指揮部也要遷往那裡,以就近指揮即將到來東京進攻戰役。有向前線開赴的部隊,就有向後方開赴的部隊,在楚思南離開仙台的同時,大批裝滿了物資的軍車,也開始開赴後方。仗不能白打,如果能在戰爭的同時,擄奪到一定的物資,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長久以來,蘇軍就一直秉承著這一宗旨。
仙台不存在規模龐大的軍工企業,但是幸好,這裡的研究機構很多,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數據資料,都是蘇軍不會放過的,尤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甚至連木材都掠奪,要知道蘇聯境內最不缺乏的,恐怕就是木材了。
十一月十六日,就在楚思南到達宇都宮前線的第三天,蘇軍的最後一批增援部隊抵達前線,至此,崔可夫兵團正式完成了在東京外圍區域的兵力集結,大戰的發起進入倒計時。
在戰役的準備階段,楚思南查看了崔可夫制定的進攻戰役計劃,很顯然,在這份作戰計劃中,最鮮明突出的一點,就是速戰速決。在戰役發起的最初階段,處在東京外圍區域地蘇軍三個方面軍。將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而其中的重點進攻方向,就是北面。
按照崔可夫的計劃,在戰役發起的第一時間,以兩個集團軍為主攻力量的蘇軍裝甲部隊,將在五千餘門火炮的支援下,從松濤、北新宿兩個方向,向東京市中心位置的千代田區域實施向心突擊。以求一舉端掉日本天皇所在的皇居。鑑於東京市內主要的建築物大都為木製,因此炮兵部隊的彈藥配置以燃燒彈為主。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為裝甲部隊地行進鋪平道路,並有效殺傷市區內負隅頑抗的日軍防守部隊。
在城北主攻部隊發起向心突擊地同時。東西兩個方向上的進攻也將同時打響,作為輔助進攻方向,東區地進攻部隊將由品川方向發起進攻,而西區的攻城部隊,則在高松、池袋兩個方向上發起突擊,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牽制城內日軍,使他們無力對城北區域的戰鬥實施有效增援。
在蘇軍的指揮層看來。這儼然就是一場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戰役,要知道在東京附近區域,蘇軍先後集結了一百二十餘萬大軍,單是火炮就有近兩萬門。一個小小的東京,日軍防禦兵力不過三十餘萬,別的不說。就算是一寸一寸地用炮火犁過去,也不是什麼太費力氣的事情。
不過,對於這場戰役。克里姆林宮有更深一層的考慮,攻克東京,對於蘇聯來說不僅僅有著重要的軍事、政治意義,同時,還有著潛在的巨大物質利益。要知道,隨著戰爭的一步步推進,日本軍國主義地生存空間被一點點壓縮,這個軍事起家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把他們花費數十年所建立起來地軍事工業體系,一點點的轉移到了東京這個帝國的心臟所在。
據安全委員會的情報部門所偵獲的情報來看,目前在東京及其附近地區,集合著全日本規模最大的二十二家軍工企業,雖然說長期以來,日本軍工的工業生產模式,都是先由分散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然後再將這些零部件送進大工廠進行組裝,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但是此刻囤積在東京市內各個大型倉庫中的軍用物資,卻是蘇聯所希望掠奪到手的。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一度曾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海軍強國,他們的航母建造技術,已經相當完善,甚至比起美國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一個軍事大國,蘇聯長期以來都在海軍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弱點,至於說航空母艦,那更是一艘也沒有,因此,蘇軍方面需要繳獲這相關方面的技術資料,在這一點上,是絕對毋庸置疑的。
正是因為這諸多方面的原因,崔可夫才不得不制定這樣一種類似於以硬打硬的強攻策略,他要的是在最短時間內攻克日軍大本營所在地,然後迫使東京日本守軍向他投降,從而呢,也為後期的大肆掠奪創造首要條件。
就在蘇軍緊鑼密鼓的安排著進攻東京的最後計劃時,最推進速度上落後一步的美英盟軍,也在做著他們自己的打算。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都知道此時的俄國人在打著什麼樣的如意算盤。在他們眼裡,這些搖動著紅旗四處招搖的俄國人,儼然就是無惡不作的土匪,自從登陸日本本土之後,他們真可謂是無所不搶,無所不劫。鋼鐵、糧食、庫存油料、金銀貨幣、機械材料,乃至於歷史文物,凡是他們看得上眼的,一律是洗劫一空,然後裝船北運,送回國內。
現而今,他們搶先一步打到了東京,很顯然,日本帝國長期以來囤積下來的大量鋼鐵、飛機部件、儲備油料、機械設備,甚至是科研資料等等等等,馬上就要被貪婪無忌的俄國人捋奪一空了。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赤色的俄國人,將會從東京戰役中得到莫大的好處,而他們所掠奪到的物資,將來極有可能就會用在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