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然,大營遠處傳來一陣陣楚地的歌謠,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大,四周都迴響起來。楚軍士兵紛紛出帳傾聽,項羽也是睡意全無,傾聽片刻之後不禁喃喃道:“難道楚國全被漢軍占領了麼?怎麼這麼多楚人在這裡!”而楚軍士兵聽著那些熟悉的家鄉歌謠,想起了自己家中的父母妻兒,也許明天自己就客死在這裡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喝不上家鄉的泉水了!不禁悲從中來,很多人甚至痛哭起來。望著這些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部下,項羽嘆息了一聲,他那堅強的意志也隨著這聲嘆息慢慢消融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

  這一招真的有點兒很無恥,徹底瓦解了楚軍的士氣,就連項羽也是深受感染!

  要死我也要死在戰場上!項羽已經有了最後的決定。他穿上盔甲,牽過自己的烏騅馬,讓人把營里最後的美酒全都搬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項羽對眾人說道,等會兒我要去進行最後的生死決戰了,在我走後,你們就開營投降吧,漢王也是楚人不會為難你們的,打了這麼多年大家也都很累了,沒必要再讓更多的人為我而送命了。

  說完,項羽起身默默地注視著自己最喜愛的女子虞姬,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曲也許就是項羽最後的遺言了,從中我們看到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不是在擔心自己的性命,而是擔心這位被他視為紅顏知己的虞美人。我們不知道這位虞美人最後的結局如何,但能被項羽視為知己的女子,也應該差不到哪去吧!估計最後也自殺了吧!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歌數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在悲歌和淚水中,項羽騎馬而去,帶著他那從江東起事以來就一直跟隨自己的手下,絕塵而去。當初8000子弟兵,可惜到現在也只剩下了800人了,項羽帶著這800人向著漢軍大營衝去。要轟轟烈烈地去死!

  在夜色的掩護之下,項羽率軍由小路突圍向南而去。劉邦接到報告,派遣灌嬰帶領5000騎兵前往追擊,這次可一定不能讓項羽給跑了,這人太能打了,太恐怖了!

  由於項羽等人也不熟悉這裡,經過一晚上的衝殺,800騎兵也只剩下了不到百騎。這時他們到了一片沼澤地,項羽一看再不能這麼瞎跑,就派人去打聽下方向。

  一位農夫很有幸參加了這次世紀大追殺,他看出這是霸王項羽的部隊,就故意指了條相反的道路,把項羽等可憐的100騎引上了絕路。這位農夫有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在當時可真是夠罕見的,也不知道劉邦知不知道有這麼一位絕對支持他的人在追殺項羽時,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該給這位頒發個傑出貢獻獎吧!

  就這樣項羽一行人被引進了一片沼澤,而漢軍前鋒得以追趕上項羽,雙方又開始一場混戰。項羽雖然勇猛,但手下人數太少了,漢軍比他們多出幾十倍。在楚軍的死力保護之下,項羽才得以突圍出去,這時身邊只剩下28騎了。

  漢軍追兵緊追不捨,誰都知道項羽的滅亡就在今日,誰都想搶到這個天大的功勞。榮華富貴不說,以後還有向人吹噓的資本了。昔日的項羽又怎樣,還不是被我砍死的!漢軍是越想越興奮,大家都不要命地撲了上來,好像項羽已經在那一動不動就等他們來砍似的!

  項羽下令28騎分成四個方向,向外突圍,到前面再集合。說完自己一馬當先向著漢軍的統兵將領就沖了過去,項羽連殺漢軍多員大將,士卒也被砍死了幾百人。最後楚軍以死戰之氣,又突圍而去,28騎只折損了兩位。

  項羽會合了剩餘的手下,來到了烏江邊上,如果渡過這條江,他就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會稽郡。這時楚國設在本地的一位亭長,早已準備好船隻準備送項羽過江。

  “大王,您還是請快上船吧,這已經是本地僅剩的一隻船了,追兵沒船暫時也渡不過河,所以只要都過河,您就安全了!”

  項羽望著身後僅剩的十幾個手下,眼見現在又要有人為他犧牲,不由得心生不忍,微微地搖了搖頭!

  亭長急了:“江東(指會稽郡)雖小,但地方也有千里之大,百姓也有數十萬之眾,是可以在這割據稱王的,更何況我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啊!”

  項羽卻想到自己一生征戰四方,英雄一場,最後卻落了個如此下場,即使現在渡江,漢軍也不會放過自己的,這樣還會把兵火引到自己的家鄉,那些父老鄉親又會因為自己而遭受苦難,這樣除了多給自己增加些悲痛和屈辱之外,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感嘆之餘項羽對著這位亭長說:“我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了,即使渡河後也沒有什麼用。況且當年我項籍率領8000江東子弟渡過烏江,西向爭霸天下,如今卻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惜我,再度擁我為王,但我又有什麼顏面來接受他們的愛戴呢?就算他們都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就不感到慚愧嗎?”

  眾人聽罷都不禁悲從中來,泣涕之聲不絕於耳!

  項羽又對亭長說道:“這匹烏騅馬已經跟了我五年了,它一生跟著我轉戰四方,所向披靡,現在到這種時刻,我也不忍心殺害於它,就送給您了,希望您能善待於它,這樣我死後也能瞑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