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項羽是項梁的侄子,他的事我們太熟悉了!說他從小不喜歡讀書,交他劍術也是學了幾天就不想學了;交他兵法,也是如此,學了點兒大概就不想學了。讓我們現在看來這孩子也太不學無術了,不能踏踏實實地學點兒東西。長大後,身材很是壯實個子又高,據說放到現在也有1米85左右,在當時可是比較罕見的,天生就是一副猛將的模樣。後來有一次,和劉邦一樣也碰上次始皇巡遊,脫口說了句“我可以取代他!”這句話經常被人們拿來和劉邦說道 “大丈夫當如此也!”相比較,面對同樣的場景兩個人說出不同的話,也可看出點這兩位老對手的一些品性。項羽是豪氣沖天,帶有一種使命感的感嘆;劉邦則是一種對權勢的艷羨,一種追求!
好了,話題好像跑遠了,以後我們會逐漸分析到兩個人的不同性格因素。
叔侄倆人慢慢就在吳中地區站穩了腳跟。就連秦國派往此地的郡守都對項梁客客氣氣的。秦國所施行的郡縣制,看起來是高度集權,其實基層權利基本上在地方上的有識之士手裡,尤其是遠離中央的地區,當地的行政首腦必須倚重這些人,否則就很難把各種行政命令貫徹到基層上去。這也算是法家所創郡縣制的弱點所在吧,理論上是好的,可惜忽略了當時中國客觀的經濟條件和交通狀況等因素,實行起來要打折扣的!就是到現在,這種郡縣制度的弊端依然存在,中央的命令如果都能順利得到各級政府的執行,今日的中國將更加繁榮。好了,還是讓我們回到秦末的那段歷史!
此地郡守很倚重項梁,這樣對上對下都有好處,自己也能平平安安地當好這一任地方官。他越是這樣,反而項梁的影響力也越大,整個吳中地區人們都知道郡守大人都對這位項梁公子禮讓三分。
沒過多久,陳勝、吳廣發動武裝暴動,造反風潮也很快波及到會稽郡。面對郡內情勢的急劇惡化,這位郡守還是一個比較“明智”的人,他一看造反聲勢這麼大,造反反的就是他這種人,為了保住性命或者如果做得好還能保住官位,不如站到農民軍這邊,這樣大家成了自己人,也不用害怕哪天殺到這裡來鬧革命,說不定還能混個諸侯乾乾,越想越興奮。再怎麼幹,也得手下有人吧,沒人支持怎麼行呢!於是又像往常一樣,把項梁請來商量大事。
面對這混亂的時局,項梁早已覺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也暗中開始作準備。一天,這位郡守來邀請自己去吃飯,項梁當然是欣然而至,畢竟在沒撕破臉之前,這位還是不能得罪的。兩個人仍舊像從前一樣,喝酒吃肉,就目前的時事熱點再作一番評論之類!郡守一看兩個人喝得也差不多了,不能就這麼一直喝下去啊,請你來是談事的,我錢再多也不能平白請你喝酒吃肉吧!那個,兄弟啊,先別喝了,老哥這有事跟你商量下,你看這天下眼看就要又亂了,咱北邊的叛亂眼看就要來到咱這了,我想咱也不能坐以待斃啊,老哥我是想發表個什麼獨立宣言之類的,表示會堅決擁護陳勝義軍。到時,我弄這事時,你可得要支持我啊!項梁早就覺得不對勁了,一看原來是這麼回事,心想老子本來就是要造反,再退一步說就算要支持也不會找你這個朝廷命官。不過這還真是個機會啊!於是就像電影演的,先假裝答應他,然後說自己要上廁所之類,出來找到在外等候的項羽,沒辦法,估計項梁覺得還是自己侄子能砍人,怕自己打不過吧!叔侄倆回去就把這郡守給殺了。由於倆人很受當地人的支持,也沒發生什麼騷亂,大家很快就承認了項梁的統治,就這樣項梁也算是創下了第一份政治資本,加入了當時的光榮的造反行列。這一年項羽才24歲!
項梁控制會稽後,並沒有急於向外擴展,搶占地盤,而是積聚力量,儲備糧草,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連飯都供應不上,誰來投靠你,誰替你賣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老子項燕的名氣,大搞宣傳攻勢,弄得整個楚地人盡皆知,都知道當年那位項將軍的後代跑出來要鬧獨立了!不過這招還是蠻有用的,實在是沒法考證這人到底是不是項燕的兒子,又沒DNA技術支持。所以很多人還是相信的,畢竟也算是個精神上的希望吧!於是,有不少人來投奔他們。像陳嬰、英布等等大大小小的造反小團隊都先後歸附項梁的旗下。令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力暴漲。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楚地已經出了個楚王景駒了,怎麼又跑出個什麼項梁來,跟我爭楚地的老大地位。雙方當然是互相看著不順眼了!
看著不順眼那就準備開打唄!畢竟沒人願意下野,失去權位。雙方都在等機會,等各絕佳的機會把對方砍死!不過,項梁畢竟頭上頂了個項燕的頭環,從名正言順來講更容易被楚地的百姓接受;而那個景駒是誰啊!沒聽過,在名氣上是無法比得上項燕的。明星的號召力在有時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項燕這種“國際明星”!
沒多久,陳勝兵敗被殺。項梁立馬指責景駒後面的支持者秦嘉說,咱老大陳勝兵敗直到現在還沒啥消息,你小子不救援不說,居然還背叛他,更絕的是還立了個楚王。真是個大逆不道的畜生啊,你這種人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要為陳勝老大清除你這個社會敗類。同時項梁還呼籲楚地人民要拋棄這個背信棄義的統治者,把他們趕下台去!
好了,話題好像跑遠了,以後我們會逐漸分析到兩個人的不同性格因素。
叔侄倆人慢慢就在吳中地區站穩了腳跟。就連秦國派往此地的郡守都對項梁客客氣氣的。秦國所施行的郡縣制,看起來是高度集權,其實基層權利基本上在地方上的有識之士手裡,尤其是遠離中央的地區,當地的行政首腦必須倚重這些人,否則就很難把各種行政命令貫徹到基層上去。這也算是法家所創郡縣制的弱點所在吧,理論上是好的,可惜忽略了當時中國客觀的經濟條件和交通狀況等因素,實行起來要打折扣的!就是到現在,這種郡縣制度的弊端依然存在,中央的命令如果都能順利得到各級政府的執行,今日的中國將更加繁榮。好了,還是讓我們回到秦末的那段歷史!
此地郡守很倚重項梁,這樣對上對下都有好處,自己也能平平安安地當好這一任地方官。他越是這樣,反而項梁的影響力也越大,整個吳中地區人們都知道郡守大人都對這位項梁公子禮讓三分。
沒過多久,陳勝、吳廣發動武裝暴動,造反風潮也很快波及到會稽郡。面對郡內情勢的急劇惡化,這位郡守還是一個比較“明智”的人,他一看造反聲勢這麼大,造反反的就是他這種人,為了保住性命或者如果做得好還能保住官位,不如站到農民軍這邊,這樣大家成了自己人,也不用害怕哪天殺到這裡來鬧革命,說不定還能混個諸侯乾乾,越想越興奮。再怎麼幹,也得手下有人吧,沒人支持怎麼行呢!於是又像往常一樣,把項梁請來商量大事。
面對這混亂的時局,項梁早已覺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也暗中開始作準備。一天,這位郡守來邀請自己去吃飯,項梁當然是欣然而至,畢竟在沒撕破臉之前,這位還是不能得罪的。兩個人仍舊像從前一樣,喝酒吃肉,就目前的時事熱點再作一番評論之類!郡守一看兩個人喝得也差不多了,不能就這麼一直喝下去啊,請你來是談事的,我錢再多也不能平白請你喝酒吃肉吧!那個,兄弟啊,先別喝了,老哥這有事跟你商量下,你看這天下眼看就要又亂了,咱北邊的叛亂眼看就要來到咱這了,我想咱也不能坐以待斃啊,老哥我是想發表個什麼獨立宣言之類的,表示會堅決擁護陳勝義軍。到時,我弄這事時,你可得要支持我啊!項梁早就覺得不對勁了,一看原來是這麼回事,心想老子本來就是要造反,再退一步說就算要支持也不會找你這個朝廷命官。不過這還真是個機會啊!於是就像電影演的,先假裝答應他,然後說自己要上廁所之類,出來找到在外等候的項羽,沒辦法,估計項梁覺得還是自己侄子能砍人,怕自己打不過吧!叔侄倆回去就把這郡守給殺了。由於倆人很受當地人的支持,也沒發生什麼騷亂,大家很快就承認了項梁的統治,就這樣項梁也算是創下了第一份政治資本,加入了當時的光榮的造反行列。這一年項羽才24歲!
項梁控制會稽後,並沒有急於向外擴展,搶占地盤,而是積聚力量,儲備糧草,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連飯都供應不上,誰來投靠你,誰替你賣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老子項燕的名氣,大搞宣傳攻勢,弄得整個楚地人盡皆知,都知道當年那位項將軍的後代跑出來要鬧獨立了!不過這招還是蠻有用的,實在是沒法考證這人到底是不是項燕的兒子,又沒DNA技術支持。所以很多人還是相信的,畢竟也算是個精神上的希望吧!於是,有不少人來投奔他們。像陳嬰、英布等等大大小小的造反小團隊都先後歸附項梁的旗下。令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力暴漲。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楚地已經出了個楚王景駒了,怎麼又跑出個什麼項梁來,跟我爭楚地的老大地位。雙方當然是互相看著不順眼了!
看著不順眼那就準備開打唄!畢竟沒人願意下野,失去權位。雙方都在等機會,等各絕佳的機會把對方砍死!不過,項梁畢竟頭上頂了個項燕的頭環,從名正言順來講更容易被楚地的百姓接受;而那個景駒是誰啊!沒聽過,在名氣上是無法比得上項燕的。明星的號召力在有時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項燕這種“國際明星”!
沒多久,陳勝兵敗被殺。項梁立馬指責景駒後面的支持者秦嘉說,咱老大陳勝兵敗直到現在還沒啥消息,你小子不救援不說,居然還背叛他,更絕的是還立了個楚王。真是個大逆不道的畜生啊,你這種人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要為陳勝老大清除你這個社會敗類。同時項梁還呼籲楚地人民要拋棄這個背信棄義的統治者,把他們趕下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