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95年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借鑑德國浪漫傳奇小說的死亡主題,創作小說《新人生》或《新生活》(Yeni Hayat)。在這部作品中,伊斯坦堡大學生奧斯曼的叔父、一名退休的鐵路工人雷夫基·哈特創作一本冠名《新人生》的奇書,此書承諾將賜予讀者“新人生”。雷夫基·哈特不知出於何種動機,將此書送給富翁那倫之子麥赫梅特。麥赫梅特讀過《新人生》後,將這本書送給自己的戀人、奧斯曼的同學簡娜,繼而神秘失蹤。不久,奧斯曼在簡娜那裡發現這本奇書,同時被簡娜和奇書迷住,決心與簡娜一起擁有“新人生”並找到麥赫梅特。兩人放棄在伊斯坦堡的大學生活,無止無休地換乘汽車,向東穿行安納托利亞半島的鄉村,所到之處傳統淪喪,一路之上事故頻發,暴力衝突此起彼伏,兩人戰戰兢兢驚心動魄,最後才大夢初醒:原來麥赫梅特並未去世,而是化名“奧斯曼”繼續逍遙,享受所謂的“新人生”。探險結束之後,對土耳其共和國現狀心灰意冷的簡娜與他人結婚並遷居德國;痴情漢奧斯曼則痛失戀人,孑然一身,決心報復欺世盜名的假“奧斯曼”即麥赫梅特。正在此時,那倫從私家偵探那裡得到消息,正是雷夫基·哈特創作《新人生》並送給麥赫梅特,使後者沉湎其中生死未卜,於是一怒之下僱人殺死雷夫基·哈特,並極力銷毀《新人生》。奧斯曼背負舊恨新仇,歷經艱險找到麥赫梅特將其殺死,不料卻在坐車返回伊斯坦堡的途中死於一場“交通事故”,想必是那倫下的黑手。奧斯曼在彌留之際萬念俱灰:“我知道這是我生命的結束……我絕不希望死,也不想進入新人生。”帕慕克曾說:“對於土耳其來說,西化主義者和伊斯蘭主義者之間的衝突與其說是鬥爭還不如說是一種生活風尚。土耳其200年前就決定走西化之路,至今仍在途中。國家的大多數鬥爭都圍繞這個問題。在我的小說《新生活》中我把它變成了一場遊戲,以反諷的方式審視它。”[24]顯然,在帕慕克筆下,《新人生》中的死亡遊戲譬如土耳其歷史上西化主義者與伊斯蘭主義者之間的社會撕裂與政治對立。

  1998年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寫出不朽名著《我的名字叫紅》(Benim Adim Kirmizi)。這部小說共59章,書名源於

  第31章的標題“我的名字叫紅”,全書嫻熟運用“復調藝術”,出現20種“我”即敘述主體,分別為:“我是一個死人”,出現於第1章;“我的名字叫黑”,出現於第2、第7、第11、第20、第22、第27、第33、第36、第40、第42、第49和第52章,共計12次,頻率最高;“我是一條狗”,出現於第3章;“人們將稱我為兇手”,出現於第4、第18、第23、第28、第46和第58章,共計6次;“我是你們的姨夫”,出現於第5、第17、第21、第29和第37章,共計5次;“我是奧爾罕”,出現於第6章;“我是艾斯特”,出現於第8、第15、第25、第39和第53章,共計5次;“我,謝庫瑞”,出現於第9、第16、第26、第30、第32、第34、第48和第59章,共計8次;“我是一棵樹”,出現於第10章;“人們都叫我‘蝴蝶’”,出現於第12、第44和第55章,共計3次;“人們都叫我‘䴉鳥’”,出現於第13、第45和第56章,共計3次;“人們都叫我‘橄欖’”,出現於第14、第43和第57章,共計3次;“我是一枚金幣”,出現於第19章;“我的名字叫死亡”,出現於第24章;“我的名字叫紅”,出現於第31章;“我是一匹馬”,出現於第35章;“奧斯曼大師就是我”,出現於第38、第41和第51章,共計3次;“我,撒旦”,出現於第47章;“我們兩個苦行僧”,出現於第50章;“我是一個女人”,出現於第54章。這種“復調藝術”不僅蘊含伊斯蘭傳統文學的技巧,而且借鑑19世紀歐洲小說家特別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的創作手法,可謂東西合璧基礎上的出色創新。

  小說中出現了一系列重要人物:

  一是奧斯曼帝國蘇丹。他對傳統的細密畫(miniature)不感興趣,卻對歐洲特別是法國和義大利的透視法繪畫情有獨鍾,同時不敢公開違背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關於嚴禁繪製肖像的訓令,於是在1590—1591年密令“姨夫”召集帝國畫坊總監、細密畫大師奧斯曼的4位高徒學習透視法繪畫,務必通過繪畫展現帝國全貌和蘇丹威嚴。“橄欖”說:“蘇丹陛下渴望編輯一本受到法蘭克藝術家影響的手抄本,彰顯他的威勢。”在其中一位代號為“高雅”的畫師被殘忍殺害後,蘇丹命令奧斯曼和黑在3天內嚴查真相併捉拿兇手。

  細密畫:蘇萊曼一世的最後一戰——1566年西蓋特瓦爾戰役 二是帝國畫坊總監、細密畫大師奧斯曼。他在“高雅”被殺後與一位名叫“黑”的昔日弟子奉旨查察,後獲得蘇丹恩准進入寶庫遍覽一流畫作,從而認定其得意弟子“橄欖”就是真兇,但是為了保護愛徒而沒有明言。同時,這位珍視傳統的細密畫大師意外發現寶庫中的許多畫作採用西方透視法繪製肖像,雖然準確生動,卻明顯褻瀆安拉和先知的訓誡,故懷著複雜的心情用針刺瞎自己,此舉可能是為了防止自己效法異教徒的繪畫藝術,至少是讓自己不再繼續閱覽用透視法繪製的肖像畫。兇手也是這麼理解的:“奧斯曼大師明白蘇丹陛下想擁有法蘭克大師風格的個人肖像,察覺愛如己子的你們全部背叛了他,於是,昨天深夜,在寶庫里,他拿這根金針插入自己的雙眼……”“橄欖”對其他3位細密畫畫師說:“噢,我的弟兄們,我們背叛他真是大錯特錯。”於是捉拿真兇的任務最終落到黑的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