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是大學神學院的廣泛設立。1949年1月7日安卡拉大學提議開設神學院,並於5月3日獲得議會首肯。議會認為:“為了依據科學原則來研究宗教問題,也為了宗教人士能夠更好地提高專業能力而提供必要條件,安卡拉大學評議會決定按照西方模式創辦一所神學院。”[6]同年10月安卡拉大學神學院開始招生。1959年6月10日大國民議會通過第7344號法令,允許伊斯坦堡大學重新開設神學院。此後,許多大學紛紛開設神學院。到1997—1998學年,神學院在讀學生人數為14 320名,其中女生約占1/3。大學神學院畢業生人數不多,他們通曉阿拉伯語、波斯語和一門西方語言,因此在就業市場頗受歡迎,能夠進入教育部或宗教事務部工作,或者前往伊瑪目—哈提卜學校以及普通中學任教。

  二是伊瑪目—哈提卜中等宗教學校的廣泛設立。1948年5月20日,共和人民黨部分黨員建議教育部增設伊瑪目—哈提卜學校。鑑於這項提議,教育部在8座城市設立為期10個月的伊瑪目—哈提卜課程。1951年政府在7座城市設立伊瑪目—哈提卜宗教學校,到1954—1955年這一數字擴大到16座。1955年,2 181名學生在伊瑪目—哈提卜學校就讀。1968年,伊瑪目—哈提卜學校在校生人數為33 400名。1970年,44 227名學生就讀於約100所伊瑪目—哈提卜學校。1980年伊瑪目—哈提卜學校數目達到249所。1988年,伊瑪目—哈提卜學校超過700所,在校生達24萬人。1997年伊瑪目—哈提卜學校仍有604所,在校生人數高達511 502人。伊瑪目—哈提卜學校除開設傳統的宗教課程、阿拉伯語以及土耳其語言文學之外,還嚴格貫徹教育部的方針政策,開設邏輯學、社會學、數學、西方語言、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理論(主要是凱末爾主義與共和國革命)、國防知識和體育等現代課程,因此學生所受教育比較全面。但是,宗教學校的畢業生人數嚴重供大於求,所以半數左右的學生在學成之後並未到清真寺或學校工作,而是在經濟領域和政府機關從業,或者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深造。1997年2月28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向內閣提議將義務教育由5年延長至8年,即從小學延長到初中;根據這項提議,同年6月內閣出台了新的教育改革法。受此影響,伊瑪目—哈提卜學校的生源急劇減少。到2001—2002學年,伊瑪目—哈提卜學校就讀人數降至71 583名,就業情況有所改善。

  三是宗教課程再次進入世俗中小學的課堂。1949年年初,部分中小學開始設立宗教選修課,時間為每周六下午,長達兩個小時,學生家長可以自行決定子女是否選學這門課程。1950年11月4日政府公布第7691號條例,將宗教文化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而那些拒絕選修這門課程的中小學學生家長,必須預先向校長遞交書面申請。1956年8月14日政府公布第9406號條例,將宗教課程納入小學教育。1956年9月19日政府出台第9406號條例,允許宗教課程進入中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課堂。1982年11月7日由全民投票表決通過的土耳其共和國新憲法即現行憲法作出最終安排:“宗教文化課和道德修養課應列為小學和中學的必修課。除此之外的宗教教育取決於本人的意願,未成年者則取決於他們法定代理人的要求。”

  但是,土耳其共和國強調凱末爾奠定的世俗主義原則,宗教教育仍然處在次要地位。1982年憲法序言規定,憲法體現了“根據政教分離原則,絕對不許以神聖的宗教信條干預國家事務和政治的原則”。憲法第2款規定:“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民主的、非宗教的、社會的法治國家。”第42款規定:“教育和訓練應遵照阿塔蒂爾克確立的原則和改革的方針,在現代科學與教育方法的基礎上,在國家的監督和控制下進行。不得建立違反這些原則的教育機構和訓練機構。”第24款規定:“宗教和道德的教育應在國家的監督和控制下進行。”“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准出於把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或法律基本制度建立在——即使部分地——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或謀取政治利益和個人影響等目的,利用或濫用宗教感情或宗教視為神聖的事物”。[7]

  進入21世紀,土耳其共和國已經建立十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其教育水平穩居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從層次上講,覆蓋學前、小學、中學、大學和校外各個階段;從主體上講,包括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從客體上講,涉及正規教育和夜校、遠程、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從技術上講,傳統授課與多媒體授課相輔相成;從內容上講,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並行不悖,職業教育和升學教育相得益彰。

  四、宗教思想

  土耳其共和國宗教思想特別是伊斯蘭復興思想的傑出代表,一是活躍在20世紀前半葉的賽義德·努爾西(Said Nursi,1873—1960年);二是生活在20世紀後半葉至今的法圖拉·葛蘭(Muhammed Fethullah Gülen,1941— )。

  賽義德·努爾西,庫德人,1873年生於安納托利亞半島東部的比特利斯省,歷經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共和國兩個時代,是20世紀前半葉的著名宗教思想家,早期“努爾庫運動”(Nurcu Movement)的傑出領袖,代表作是巨著《光的書信》(另譯《光明集》或《光明論語》)(Risale-I Nur Kulliyati),其宗教觀、政治觀、科學觀和教育觀對法圖拉·葛蘭影響很大。奧斯曼帝國統治末期,努爾西支持憲政運動並反對外國入侵。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末期,努爾西請求在家鄉凡城(Van)設立一所現代大學,遭到奧斯曼帝國當局粗暴拒絕,因此他開始投身青年土耳其革命,即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憲政運動。1909年4月13日,保守派在首都發動兵變,打擊當政的青年土耳其黨,4月24日,兵變遭到鎮壓。在此期間,努爾西一度入獄,後來獲釋並返回家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初期,努爾西反對俄國策動的土耳其境內亞美尼亞的分離運動,抗議英國侵占伊斯坦堡,支持凱末爾領導的民族革命。凱末爾革命與改革時期,努爾西一度受邀參加大國民議會,後因凱末爾推行世俗化改革而與當局分道揚鑣,在1923年春再次返回故里,遠離喧囂,苦心思索,耗時3年撰寫著作《光的書信》的前言部分。然而好景不長。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後,凱末爾推行的土耳其化政策嚴重損害庫德人的利益,庫德人遂於1925年年初在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發起叛亂,試圖恢復伊斯蘭教法、重設哈里發制、構建庫德人的獨立國家,遭到殘酷鎮壓。作為居住在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的庫德人,努爾西雖然沒有參與這次叛亂,卻受到政府迫害,逃到伊斯坦堡。流亡期間,努爾西繼續撰寫《光的書信》一書,其追隨者通過手抄著作和口耳相傳等形式傳播努爾西的思想,並逐漸形成一種伊斯蘭復興運動。政府大為恐慌,將其著作列為禁書,法院判定《光的書信》拜讀者即努爾西信徒為努爾庫。法官認為,努爾西涉嫌非法組織蘇非教團,故判處其11個月的監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共和國的政黨制度開始從一黨制向多黨制轉型,1946年1月成立的民主黨在1950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擊敗執政近30年的共和人民黨。在此次議會選舉前後,民主黨逐漸改變凱末爾時代的宗教政策,努爾西及其追隨者也積極支持民主黨。1960年,努爾西在土耳其共和國東南部城市烏爾法逝世,享年87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