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00年5月,賢德黨舉行大會,選舉黨內領導人,埃爾巴坎支持的雷傑·庫坦以633票對521票的微弱優勢,擊敗阿卜杜拉·居爾,連任賢德黨主席。2001年6月,賢德黨被憲法法院宣布取締,成為自1971年以來繼民族行動黨、救國黨、繁榮黨之後第四個被憲法法院取締的伊斯蘭主義政黨。

  四、政黨政治與民眾參與

  土耳其的政治民主化進程,經歷從社會上層和精英政治向社會下層和民眾政治的擴展,以及從城市範圍的政治參與向鄉村地區的政治動員的延伸,而日趨完善的政黨政治,則是土耳其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現象和明顯特徵。一黨制時代,土耳其的現代化主要局限於上層精英社會和城市的範圍。從一黨制向多黨制的過渡,標誌著土耳其政治民主化的長足進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逐漸啟動多黨制的政治進程,諸多政黨相繼登上土耳其的政治舞台。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土耳其的政黨政治經歷了從一黨制的衰落到諸多政黨的破碎化再到逐漸整合的發展過程,世俗主義的左翼溫和政黨、右翼溫和政黨和伊斯蘭主義政黨三足鼎立,世俗政治與宗教政治此消彼長,而共和人民黨是唯一經久不衰而貫穿土耳其共和國歷史進程且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政黨。另一方面,民主黨作為多黨制時代首個通過議會選舉取得執政地位的政黨,在20世紀50年代壟斷國家權力長達10年之久,繼一黨制時代之後再次出現一黨獨大的執政局面。自1961年軍方政變後,民主黨淡出政壇,政黨政治形成多元化的濃厚色彩,諸多政黨角逐政壇成為常態,一黨內閣與多黨聯合政府表現為輪流更替的過程,是為土耳其政黨政治區別於其他中東伊斯蘭國家的顯著特徵(見表1)。

  表1 多黨制時代的諸多政黨及其政治傾向

  (續表)

  附:多黨制時代的內閣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2002年正義與發展黨崛起於政壇之前,土耳其現代政黨政治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右翼溫和立場的民主黨→正義黨→祖國黨→正確道路黨與左翼溫和立場的共和人民黨→社會民主民粹黨→民主左翼黨兩大勢力的此消彼長。在多黨制的歷史條件下,政黨政治成為土耳其民眾政治參與的基本形式,周期性的議會選舉構成民眾政治參與的主要環節。根據相關統計,1950年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89.3%,其中左翼溫和派獲得39.9%的選票,右翼溫和派獲得53.3%的選票,右翼激進派獲得3.3%的選票;1965年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71.3%,其中左翼溫和派獲得28.7%的選票,右翼溫和派獲得56.6%的選票,左翼激進派獲得3%的選票,右翼激進派獲得8.4%的選票;1977年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72.4%,其中左翼溫和派獲得41.4%的選票,右翼溫和派獲得40.7%的選票,左翼激進派獲得0.5%的選票,右翼激進派獲得15%的選票。左翼溫和派主要是代表中左翼政治勢力的共和人民黨,右翼溫和派主要是代表中右翼政治勢力的民主黨及其政治延伸組織正義黨、祖國黨和正確道路黨,左翼激進派主要來自土耳其勞動黨,右翼激進派包括救國黨和民族行動黨。上述選票分布表明,多黨制時代寬鬆的政治環境與溫和的政治生活兩者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溫和派構成土耳其政壇的主導勢力,兩黨制則是土耳其政黨政治的基本框架,共和人民黨與民主黨及其政治延伸組織正義黨、祖國黨和正確道路黨平分秋色,右翼溫和派略占上風,激進和極端的政治勢力處於國家權力的邊緣地帶,由此形成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

  通貨膨脹的加劇、失業率的上升和庫德人的地位,構成土耳其政府面臨的主要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起,激進勢力在土耳其政壇呈上升趨勢,開始挑戰溫和派共和人民黨和正義黨在土耳其政壇的主導地位,欠發達的鄉村地區和城市棚戶區的下層民眾構成激進政治勢力的重要社會基礎。在1991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51%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1.6%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16.9%的選票。在1995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8.8%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5.4%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29.6%的選票。在1999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6.4%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0.9%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35.2%的選票。在2002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3.5%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1.8%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46.2%的選票。另據資料統計,1983—2002年,右翼溫和派陣營所獲得的選票在全部選票中的比例從30.5%下降為21.8%,左翼溫和派陣營所獲得的選票在全部選票中的比例從68.4%下降為23.5%。上述選票分布的變化,反映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土耳其國內政治氛圍的變化。

  土耳其政治變遷的歷史軌跡,表現為從獨裁基礎上的穩定到民主化探索階段的動盪再到成熟民主政治的穩定。多黨制的廣泛政治實踐,作為土耳其政治民主化的外在形式,構成推動土耳其的現代化進程從上層精英社會向下層民眾社會延伸以及從城市向鄉村延伸的有力槓桿。民眾意志與國家意志藉助於多黨制的廣泛政治實踐而逐漸統一;主要的全國性政黨往往反映民眾的普遍利益,次要的局部性政黨則通常反映特殊社會群體的特定利益。多黨制的政治實踐與民眾的政治動員以及民眾廣泛的政治參與之間無疑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繫,而民眾政治參與程度的提高則導致國家政策的相應改變。現代化從城市向鄉村的延伸、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地位的改善,以及相對寬鬆的宗教政策等諸多內容,均為多黨制時期民主化的政治實踐尤其是普選活動的政治需要之邏輯結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