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封邑面積不等,年收入不足2萬阿克切(銀幣名稱)的封邑稱提馬爾,年收入在2萬—10萬阿克切的封邑稱齊阿邁特,年收入超過10萬阿克切的封邑稱哈斯。奧斯曼帝國規定,3 000—5 000阿克切的年收入須提供1名騎兵以及相應的武器和糧餉。147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為10萬人,其中來自魯梅利亞的西帕希騎兵4萬人,來自安納托利亞的西帕希騎兵2.4萬人。1525年,奧斯曼帝國的西帕希騎兵約5萬人。1527年,奧斯曼帝國共有3.7萬個提馬爾領地,提供西帕希騎兵7萬—8萬人。1607年,提馬爾領地增至4.4萬個,提供西帕希騎兵10萬人。

  西帕希騎兵

  耶尼切里(Janissary,又譯近衛軍、蘇丹親兵)建立在僱傭制的基礎之上,領取薪金,系奧斯曼國家的常備軍。耶尼切里“是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在幾個世紀中堪稱歐洲最精良的步兵”。[7]耶尼切里本意為新軍,也稱卡皮庫魯,起源於烏爾汗和穆拉德當政時期,主要招募巴爾幹地區的基督徒男童,組成蘇丹衛隊,後來演變為直接隸屬於蘇丹的近衛軍團,裝備火器。耶尼切里的規模,穆拉德當政時期約1 000人,巴葉濟德當政時期擴大為5 000人。穆罕默德二世當政期間,奧斯曼帝國的兵員總數約10萬人,其中耶尼切里1.2萬人。蘇萊曼即位後,耶尼切里增至4萬人,招募範圍也逐漸擴大到小亞細亞半島和高加索地區。耶尼切里自幼從軍,待遇優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奉行獨身原則,不得娶妻成婚,由此形成封閉的狀態。至蘇萊曼當政期間,耶尼切里的獨身原則逐漸廢止。蘇萊曼二世(Suleiman II,1687—1691年在位)即位後,甚至允許耶尼切里將其男性子嗣列入軍餉名冊,作為後備戰士,進而導致耶尼切里內部普遍的職業世襲化現象。至17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停止直接招募非穆斯林少年組成耶尼切里,耶尼切里的封閉狀態不復存在,耶尼切里的來源構成呈開放的傾向。形形色色的社會成分加入耶尼切里,兵員的混雜狀況日趨嚴重,耶尼切里的戰鬥力隨之明顯下降。

  耶尼切里

  奧斯曼帝國前期,歷任蘇丹致力於陸地的攻戰征伐,周邊海域處於基督徒艦隊的控制之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特別是1517年征服埃及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與基督徒艦隊爭奪周邊海域的控制權,奧斯曼帝國的海軍隨之應運而生。

  早在奧斯曼帝國軍隊於1377年重新奪回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的軍事要塞加里波利之後,蘇丹穆拉德一世就下令建造戰船。巴葉濟德一世當政期間,奧斯曼帝國海軍初具雛形。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建造戰船。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兵員包括突厥人、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兼有封邑制與僱傭制。海軍統帥最初採用桑賈克貝伊的稱謂,後來改稱貝勒貝伊並參加御前會議。愛琴海諸地是海軍主要的提馬爾所在,海軍封邑大都分布於此。

  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游弋於地中海以及愛琴海和黑海水域,屢次擊敗歐洲基督教國家的艦隊,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北非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護送穆斯林及猶太人逃離西班牙的宗教迫害。阿爾及爾的統治者海德丁·巴巴羅薩(Hayreddin Barbarossa,約1478—1546年)是奧斯曼帝國海軍的創建者;蘇丹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海德丁·巴巴羅薩統率的奧斯曼帝國海軍屢屢擊敗哈布斯堡王朝海軍和威尼斯艦隊。

  海德丁·巴巴羅薩

  1571年,奧斯曼帝國海軍與以西班牙為首的神聖同盟艦隊在希臘附近海域發生地中海水域規模空前的大海戰,史稱勒班陀海戰。交戰雙方投入戰船數百艘,5.9萬人戰死,奧斯曼帝國艦隊遭受重創,損失近200條戰船,僅有約30條戰船僥倖逃脫。西班牙文學名著《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曾經參加此次海戰,交戰中負傷,失去左手。翌年,奧斯曼帝國重建規模龐大的艦隊,再度與歐洲基督教海軍角逐地中海霸權。據史書記載,在伊斯坦堡的造船廠,若值造船高峰時,每天都有艦船下水。

  勒班陀海戰

  在紅海和印度洋水域,皮里·雷斯統領的奧斯曼帝國海軍於1548年擊敗葡萄牙艦隊,奪取亞丁,1552年再度擊敗葡萄牙艦隊,占領馬斯喀特。1568年,奧斯曼帝國的艦隊甚至遠赴蘇門答臘島,協助土著穆斯林抵禦葡萄牙人的入侵。

  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除西帕希騎兵和耶尼切里僱傭兵以外,還包括來自被奧斯曼人征服地區的附庸國僕從軍。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王公作為奧斯曼帝國的封臣,跟隨蘇丹征戰各地,接受土地賜封,分享戰利品。瓦蘭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是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3個基督教附庸國,提供大量的步兵和騎兵。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一直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忠實盟友和軍事僕從,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的庫德人也在蘇丹召集時隨耶尼切里一同出征。

  五、宗教與神權

  奧斯曼帝國沿襲哈里發國家的歷史傳統,採用教俗合一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蘇丹之下,以大維齊爾(Grand Vizier)為首的軍政貴族和以大穆夫提(Grand Mufti)為首的歐萊瑪(Ulama,又譯烏理瑪)分別構成奧斯曼帝國權力結構的世俗體系和宗教體系,地方行政機構桑賈克也實行教俗二元的權力體系,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處於平行的狀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