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一會兒,已經聚合了一百多人。

  這一行人走到城門前,門口的哨兵小校認識劉裕,滿臉堆笑地打著招呼:

  “劉下邳,這麼多人去打獵嗎?”

  “是啊!”

  劉裕也笑著回答:

  “春天,正是鳥獸活躍的季節,人也不應該辜負這大好辰光。去打獵,去游泳,去野營,這才是適合這個時令的事情哪!”

  “那麼,什麼時候回來呢?”

  “我們晚上要燒烤獵物,來一頓野外大餐,鬧個通宵,也許明天早上才能回來吧。”

  “好的。”小校羨慕地說,“要不是公務在身,我也真想和下邳一道去玩個痛快。”

  “的確是有點可惜,下次一定叫上你!”

  “那我就先多謝了!開門!”

  小校一揮手,後面的士兵“吱呀呀”推開了大門,劉裕一行人生龍活虎,大呼小叫著走了出去。

  離開京口城,這支歡快的遊獵隊伍頓時安靜了下來,整齊肅穆的行進在前往東郊獵場的路上。

  “清點人數。”

  劉裕對孟昶說,孟昶立刻離隊,默默計算隊伍的人數。

  片刻之後,他策馬靠近劉裕,報告:

  “二十七騎,一百一十六名從者。”

  “差不多有百五十人了。”

  劉裕點點頭,不言不語地繼續前進。

  大家的神色都很緊張激動,經過半年的謀劃,現在終於走到最後一個環節了。

  不過,在這一百四十多人中,卻有一個年輕人好像毫無感動似的,完全沒有生死交關的緊張感。

  他是檀憑之最小的侄子檀道濟,大約二十歲出頭年紀,長相有點笨拙醜陋,鼻子、嘴巴、耳朵都很大,耷拉著下嘴唇,騎在一匹和他一樣難看的騾子背上,翻著一本竹簡書。

  “道濟,你還有心思看書?”

  邊上的一個大漢好奇地問,他是道濟的長兄檀韶,性格粗豪好酒。

  “嗯。”

  道濟漫不經心地回答:

  “起義也好,打仗也好,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呢。學習的時間卻很緊迫,這個月我打算要背熟《司馬法》的,已經到月底了還差四分之一,正著急呢。”

  “這傢伙……”

  檀韶不由伸了伸舌頭。

  一行人走了二十來分鐘,已經進入了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再往前,是森林和群山。

  清晨的霧已經完全消散了,陽光從東方像億萬支箭般射了過來,草地上的露珠亮晶晶地放光。

  “就到這裡吧。”

  劉裕翻身下馬,騎者們也都下馬走近,從人們則在外圈站成幾列。

  “諸位!”

  他朗聲說著。

  “不管諸位以往是抱著怎樣的意圖,為了什麼目的而加入這個團體。到了今天,也必須都忘記自己的本心,和大家融為一體,擰成一股繩!”

  “若是不同心協力,沒有赴湯蹈火的決心,那怎麼樣也不可能幹得成這件大事!”

  他緊緊握起拳頭。

  “是身敗名裂,還是一鳴驚人,就看這次的表現了!”

  “噢!”

  眾人都大聲回答。

  “開始念檄文!”

  劉裕向無忌努努嘴,讓對方站到中間。

  無忌快步向前,拿出昨晚定稿的文章,清了清喉嚨,以他那獨特的大嗓門念道:

  “夫治亂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聖明。自我大晉,陽九屢構。隆安以來,難結皇室。忠臣碎於虎口,貞良弊於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難,凶力繁興,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淪,七廟毀墜……”

  念著念著,隊伍中不少人都開始低聲哭泣,他們或是想起了被桓玄殺害的親友,或是感懷社稷淪喪,無不悲痛欲絕。

  “……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啟處者也。是故夕寐宵興,援獎忠烈,潛構崎嶇,險過履虎。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將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奮袂,志在畢命。……裕辭不獲已,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力,翦馘逋逆,盪清京輦。……望霄漢以永懷,眄山川以增厲。授檄之日,神馳賊廷!”

  無忌朗朗念完,眾人仍一片肅穆,沉浸在悲憤和激昂慷慨交織的情緒當中。

  “好。”劉裕又走到正中,開始發號施令。

  “孟昶、劉道規,你二人先前往廣陵,想辦法說服桓弘下令明天一早開門。周安穆,你去京邑通知王元德、劉邁等人,告訴他們一切順利,今夜立刻起事。其他的人,聽我分派處置,決定明天攻擊京口的序列!”

  孟昶等人帶著各自的從人,匆匆告辭,還剩下一百三十餘人。

  劉裕拾起一根樹枝,在泥地上畫出京口城區的簡明示意圖。

  “我等一共分為三陣。第一陣為突擊組,第二陣為主力部隊,第三陣殿後。”

  他以在軍中指揮大陣仗的莊嚴表情下達指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