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在車上,桓玄興致頗高地對劉後說:
“劉裕風骨不凡,的確是當代的人傑。”
“陛下明鑑,”然而,容貌姣好的劉後卻微顰娥眉,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不過,臣妾看他龍行虎步,顧盼自雄,恐怕總有一天會不甘心居人之下。”
“卿的意思是?”
“不如趁早除之。”
劉後輕啟櫻唇,認真地看著丈夫。
“什麼?”
桓玄不由叫了出來。
“不行,”他嘟囔著,“朕還要平盪中原,除劉裕之外別無大將可用;等到收復關中、黃河一帶,再作理會。”
“……”
兩人都陷入了沉默。
“哎,別生氣了。”
桓玄推了劉後一吧,劉後假裝嗔目瞪了丈夫一眼。
“我才沒生氣呢,你們男人的事,我以後可不會再多嘴了!”
兩人又都不好意思地相視一笑,剛才的煩惱也煙消雲散了。
結束覲見之後,劉裕向桓修告別,騎上一匹棗紅馬,在明媚的春光里揚鞭飛馳往下榻的館舍。
約摸十來分鐘後,他騎過了習慣上被稱為“大航”的朱雀橋,沿著秦淮南岸走了一段路,面前出現兩行林蔭。在林蔭之間,就是京口衙門在京師的館舍。
此時,門前有幾名執杖的士兵正緊張地環顧著四周。
“已經來了嗎?”
劉裕對他們大聲發問,不等答話,他就翻身跳下馬背,把鞭子一扔,大踏步走了進去。
“劉下邳!”
安靜的館舍立刻熱鬧了起來,房間裡的數人齊刷刷地站了起來。
“諸位便是京中的倒桓義士了吧。”
劉裕一一行禮。
“下官劉邁。”
和弟弟劉毅一樣,有一雙小眼睛,只是皮膚略白淨一點,臉頰上生了幾點零落的麻子。
“王元德。”
“王仲德。”
這兩兄弟都在四十歲左右,身材魁梧但又不失文雅本色。他們原本是北方士人,在二十年前前秦苻氏滅亡時,曾經組織義兵對抗如旭日東升般強盛的後燕慕容垂,兵敗後逃來晉國。兄長王元德原名王睿,弟弟王仲德則原名王懿,分別犯了晉元帝司馬睿和晉宣帝司馬懿的名諱,入晉之後便棄了真名,以字行於世。
在一邊陪伴的,還有何無忌。
“舉義的事,無忌已經告知諸君了吧。”
劉裕丟開寒暄之語,單刀直入正題。
“是的。”
三人回答。
“那麼,諸君意下如何?”
“自古以來,革命者誠非一族。但桓玄的行事,不僅浮躁虛偽,且又兇殘暴虐,必不足以成就大器。”
弟弟王仲德拱手朗朗道來。
“吾兄弟二人願助下邳一臂之力,驅除無道!”
“好!二位有何良策?”
仲德上前一步,從衣袖中取出一幅捲軸,“嘩啦啦”在几案上平鋪開來,是一幅建康台城附近的地形圖。眾人立刻趨步走近,一同注目聆聽。
“天下之事,唯在一個‘密’字。機會來臨之刻,應當火速動手,而不是謹慎拖延。”
仲德指向地圖上的一座宮門。
“桓玄每夜都從此門出入,若要圖之,只需在此設伏。擒獲大逆,一夫之力足矣!”
“下邳等人於二月二十八日晨起事於京口、廣陵,吾等則率家僮親友於二十七日夜伏擊桓玄於台城。兩路並舉,必可大功告成。”
兄長元德也朗聲說,對劉裕投來請示的目光。
——想不到京中果然也有多謀驍勇的俊傑!
劉裕暗暗吃驚,點頭稱是。
“那麼,伯群又有何打算呢?”
他注目劉邁。
“下官……任憑諸君差遣。”
看得出,他的眼神中有幾分猶豫不決。
——不是個幹得了大事的人物。
劉裕將劉邁和王氏兄弟及劉毅相比較,在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
“那麼,就在本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大幹一場,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壯舉吧!”
他昂首說著,眾人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次日,桓修收到劉裕的請假信:
“下官昨夜金創病發,痛楚無法自禁,打算離京返家,以作休養。望兗州與陛下恩准!”
桓修帶著此信進宮告知,桓玄不由遺憾地嘆了一口氣。
“是嗎?本想和劉裕多聊幾次,加深了解的。既然如此,那隻好來日再說了。”
他批准了劉裕的請求。
當天下午,原本是“金創病發”,用擔架抬上船的劉裕,卻神氣活現地挺立在了返回京口的小船船頭,翹首欣賞著秀美而又壯絕的大江兩岸風光。
在他身旁,只有無忌和幾名心腹親信相隨。
浩蕩的江風從峽谷之間吹了過來,眾人的衣袂都飄然欲舞,發出一陣陣“呼呼”的響聲。
“無忌!”
劉裕攏著被風吹亂的鬢髮,大聲笑著說:
“下次再來建康的時候,就會是一幅急風暴雨、雷鳴電閃的景象了!”
“劉裕風骨不凡,的確是當代的人傑。”
“陛下明鑑,”然而,容貌姣好的劉後卻微顰娥眉,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不過,臣妾看他龍行虎步,顧盼自雄,恐怕總有一天會不甘心居人之下。”
“卿的意思是?”
“不如趁早除之。”
劉後輕啟櫻唇,認真地看著丈夫。
“什麼?”
桓玄不由叫了出來。
“不行,”他嘟囔著,“朕還要平盪中原,除劉裕之外別無大將可用;等到收復關中、黃河一帶,再作理會。”
“……”
兩人都陷入了沉默。
“哎,別生氣了。”
桓玄推了劉後一吧,劉後假裝嗔目瞪了丈夫一眼。
“我才沒生氣呢,你們男人的事,我以後可不會再多嘴了!”
兩人又都不好意思地相視一笑,剛才的煩惱也煙消雲散了。
結束覲見之後,劉裕向桓修告別,騎上一匹棗紅馬,在明媚的春光里揚鞭飛馳往下榻的館舍。
約摸十來分鐘後,他騎過了習慣上被稱為“大航”的朱雀橋,沿著秦淮南岸走了一段路,面前出現兩行林蔭。在林蔭之間,就是京口衙門在京師的館舍。
此時,門前有幾名執杖的士兵正緊張地環顧著四周。
“已經來了嗎?”
劉裕對他們大聲發問,不等答話,他就翻身跳下馬背,把鞭子一扔,大踏步走了進去。
“劉下邳!”
安靜的館舍立刻熱鬧了起來,房間裡的數人齊刷刷地站了起來。
“諸位便是京中的倒桓義士了吧。”
劉裕一一行禮。
“下官劉邁。”
和弟弟劉毅一樣,有一雙小眼睛,只是皮膚略白淨一點,臉頰上生了幾點零落的麻子。
“王元德。”
“王仲德。”
這兩兄弟都在四十歲左右,身材魁梧但又不失文雅本色。他們原本是北方士人,在二十年前前秦苻氏滅亡時,曾經組織義兵對抗如旭日東升般強盛的後燕慕容垂,兵敗後逃來晉國。兄長王元德原名王睿,弟弟王仲德則原名王懿,分別犯了晉元帝司馬睿和晉宣帝司馬懿的名諱,入晉之後便棄了真名,以字行於世。
在一邊陪伴的,還有何無忌。
“舉義的事,無忌已經告知諸君了吧。”
劉裕丟開寒暄之語,單刀直入正題。
“是的。”
三人回答。
“那麼,諸君意下如何?”
“自古以來,革命者誠非一族。但桓玄的行事,不僅浮躁虛偽,且又兇殘暴虐,必不足以成就大器。”
弟弟王仲德拱手朗朗道來。
“吾兄弟二人願助下邳一臂之力,驅除無道!”
“好!二位有何良策?”
仲德上前一步,從衣袖中取出一幅捲軸,“嘩啦啦”在几案上平鋪開來,是一幅建康台城附近的地形圖。眾人立刻趨步走近,一同注目聆聽。
“天下之事,唯在一個‘密’字。機會來臨之刻,應當火速動手,而不是謹慎拖延。”
仲德指向地圖上的一座宮門。
“桓玄每夜都從此門出入,若要圖之,只需在此設伏。擒獲大逆,一夫之力足矣!”
“下邳等人於二月二十八日晨起事於京口、廣陵,吾等則率家僮親友於二十七日夜伏擊桓玄於台城。兩路並舉,必可大功告成。”
兄長元德也朗聲說,對劉裕投來請示的目光。
——想不到京中果然也有多謀驍勇的俊傑!
劉裕暗暗吃驚,點頭稱是。
“那麼,伯群又有何打算呢?”
他注目劉邁。
“下官……任憑諸君差遣。”
看得出,他的眼神中有幾分猶豫不決。
——不是個幹得了大事的人物。
劉裕將劉邁和王氏兄弟及劉毅相比較,在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
“那麼,就在本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大幹一場,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壯舉吧!”
他昂首說著,眾人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次日,桓修收到劉裕的請假信:
“下官昨夜金創病發,痛楚無法自禁,打算離京返家,以作休養。望兗州與陛下恩准!”
桓修帶著此信進宮告知,桓玄不由遺憾地嘆了一口氣。
“是嗎?本想和劉裕多聊幾次,加深了解的。既然如此,那隻好來日再說了。”
他批准了劉裕的請求。
當天下午,原本是“金創病發”,用擔架抬上船的劉裕,卻神氣活現地挺立在了返回京口的小船船頭,翹首欣賞著秀美而又壯絕的大江兩岸風光。
在他身旁,只有無忌和幾名心腹親信相隨。
浩蕩的江風從峽谷之間吹了過來,眾人的衣袂都飄然欲舞,發出一陣陣“呼呼”的響聲。
“無忌!”
劉裕攏著被風吹亂的鬢髮,大聲笑著說:
“下次再來建康的時候,就會是一幅急風暴雨、雷鳴電閃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