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義興郡內,有著名的太湖。在任期間,桓玄經常到湖畔遊玩。

  有一天,他登高望遠,突然面無表情地吟出了這樣一句:

  “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就此棄官歸國,在世襲的南郡公封邑里過起了無拘無束但也無從施展抱負的日子。直到七年前的隆安元年,他才借著藩鎮動亂的機會逐漸崛起,先後蕩平了殷仲堪、楊佺期、司馬元顯、劉牢之等強大敵手,成為開拓新王朝的一代天驕。

  現在,終於站在這壯麗的華林苑中,他的心裡也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幾分躊躇滿志、目空餘子的自豪和成就感。

  他手邊,放著幾本奏摺。在休憩時仍不忘公事,這是桓玄頗為自詡英明的習慣性舉動。

  趁著心情不錯,他拿起兩三本奏摺翻看。第一本是報告祥瑞,讚頌天下太平的摺子,他微笑著掃了一眼就放下了。拿起第二本後,他只看了一兩分鐘,突然忍俊不禁般大笑了起來。

  “陛下笑什麼呢?”

  邊上有人問。

  那是桓玄最寵愛的侍中、東興公殷仲文,他才華出眾,容貌俊美,桓玄受封楚王時的九錫文,就是由他撰寫的。

  “若讀書半袁豹,則才不減班固。”

  士人中流傳著這樣的美譽。由此可見仲文天賦之高,但也說明他讀書數量方面略有不足。

  在楚朝三大重臣中,武昌公王謐最受禮遇,但並不親昵;臨汝公卞范之最得親昵,但又缺少禮遇;唯有殷仲文一人,既受親昵,又得禮遇,可以稱得上是桓玄身邊的第一近臣了。

  “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桓玄揚起奏摺,讓仲文走近來看。

  “這是尚書省的表章,居然把‘春蒐’寫成了‘春菟’,不知道這幫人是怎麼混到高官厚祿的?”

  “果然不錯,陛下真是明察秋毫!”

  仲文連忙附和。

  “嗯,這件事一定要嚴懲。”

  桓玄笑完之後,板起了臉。

  “就從左丞王納之開始,尚書省所有官吏降黜一等。卿認為如何?”

  “陛下聖斷。如此一來,下臣們想必也不敢再粗心大意了吧。”

  桓玄點點頭,負手走到欄杆邊,再度眺望遠方。

  過了一會兒,他轉頭說:

  “不知道為什麼,朕現在很想見一個人。”

  “是誰呢?”

  “就是那個劉裕啊!”

  桓玄感興趣地說:“朕自從舉兵以來,也算是精通戎馬了。天下名將倒也見識了不少,但像劉裕這樣的,倒還真是聞所未聞。”

  “陛下雄才大略,用兵如神。劉裕這干人只不過略知武事而已,與陛下相比,如螢火之比日月,又有什麼值得陛下欣賞的呢?”

  “卿是文人,不懂軍事。”桓玄慨嘆著說:“在前幾年的戰事中,他曾經憑著一柄長刀獨自驅散數千反軍;也曾經率領四百人馬日夜兼行,追趕擁有十萬大軍、千艘樓船的孫恩軍,在京口大破賊黨,孫恩僅以身免……像這樣的戰績,不要說當代,就算是在以往的史事上,也從未出現過如此善戰的將軍。”

  他凝望著天邊的雲彩,不禁心嚮往之。

  “真想見見他,到底是怎樣一位三頭六臂的豪傑!”

  “陛下想見劉裕,那還不是小事一樁?只需派使者一名,便可召來。”

  “嗯,嗯。”

  桓玄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對了,過幾天桓修有事入朝,就讓他順便把劉裕帶來好了。仲文,你這就去辦。快,越快越好!”

  他猛然驚醒,對仲文下令。仲文連忙跪拜告辭,前去修書了。

  “準備上京面聖?”

  接到桓修的通知,劉裕不由略微吃了一驚。

  在這四五個月里,他已經和京口、廣陵的義士們都接上了頭,進行了十來次秘密聚會,決定在本月底起事。然而,桓玄的突然召見,卻打亂了他的計劃安排。

  “道憐,你快找人把劉毅、何無忌兩位請來。嗯,再把魏詠之、孟昶、諸葛長民幾位也一起找來吧。”

  他對二弟吩咐後,邊獨自袖手坐在書房裡,閉目養神。

  天氣很涼爽舒暢,待在門窗洞開,微風習習的房間裡,令人不禁去想:要是能永遠就這樣坐著,那該有多好!

  就這樣度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愜意光景,院子裡傳來人聲,幾位倒桓義士已陸續趕來。

  “寄奴,有什麼事?”

  一進門,就響起了無忌的大嗓門。

  “是這樣的。”

  劉裕將桓玄宣召一事簡潔扼要地向眾人道來。隨後,他不動聲色地發問:

  “對於此事,諸位有何見解呢?”

  “既然如此,不如及早舉義,以免多生事端!”

  無忌當即開口,他已經忍耐了整整兩年時間,再也無法忍受延長的等待了。

  “盤龍認為如何?”

  劉裕先把無忌的建議放在一邊,向看起來正在思考什麼的劉毅發問。

  黑臉的劉毅並沒有立刻回答,他眯著小眼沉思了片刻,緩緩說:

  “這是好事。”

  “好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