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稟皇上,前天晚上子時。”

  “噢,都死了兩天了!朕應該去探望你父的啊,你們怎麼不來向朕稟報啊?”

  “回稟皇上,家父死前一直挺好,只是覺得胸口發悶,我們也覺得應該沒什麼大礙,就派人去請郎中,可是沒想到郎中還沒有來,家父……家父他就突然去了。”說完常遇秋的兒子常寬再也控制不住對父親的思念,放聲痛哭起來。

  朱元璋也被常寬的悲傷所感染,眼淚圍繞著眼圈打轉轉,對常寬說道:“常寬,你節哀順便吧,你父戎馬一生為我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是朕的擎天擘玉柱,定海紫金針,他的死對朕對整個大明朝來說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啊,不過現在他已經去了極樂世界,我們就不要再打擾他了,我會下旨按國葬的規格標準給你父發喪的,噢,現在我就即刻去你家裡親自弔唁他,我要親自為他上一柱香以祭奠他的在天之靈!”

  “臣,叩謝龍恩!”常寬說著在金殿之上“咣咣”磕頭謝恩。

  “擺駕左都督府!”太監高聲喊喝。

  朱元璋親臨常遇秋的靈前祭拜,這時,朝廷上下的開國元勛和三軍之中常遇秋的那些老部將早已經得到常家人的訃告,所有人都攜帶重禮來左都督府弔唁常遇秋。

  朱元璋破例為大臣祭奠英靈這在當時尚數首例,大家也對深感朱元璋對常遇秋的龍恩浩蕩,可是朱元璋除了祭奠之外,他還要親眼看看常遇秋是不是真的已死。

  常遇秋的棺槨停放在靈堂之內,棺槨上並沒有蓋著棺蓋,這樣是為了讓來弔唁常遇秋的人們能再最後一次瞻仰瞻仰常遇秋的遺容,朱元璋走在最前面來到棺槨旁邊,探身往棺槨裡面瞧看,只見躺在裡面的常遇秋眼窩深陷,兩腮刷白,已經沒有了人形,但是身上依然穿著當年南征北戰的那身白色盔甲,朱元璋看罷多時,心想看來我這位左膀右臂確實死了,他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對這位忠誠的忌憚,而是在心頭湧上了無限的傷感,朱元璋在棺槨旁邊放聲痛哭起來:“遇秋兄弟!你怎麼就突然走了呢?你放下三軍將士撒手不管了嗎?你狠心讓朕一個人獨自回憶以前打天下時的美好情景嗎?遇秋兄弟!我永遠忘不了你是怎麼從山洞裡把我救了出來,我永遠忘不了你是怎麼樣率領軍兵解的洪都之圍,我也永遠忘不了你給我介紹如何用‘吃雞打法’攻克德州,所有這一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而你卻真得離我而去了,遇秋兄弟!你能聽見嗎?若是你真有在天之靈的話,我希望你能明白,我是多麼希望你能活著,留在我的身邊啊!”

  大明皇帝朱元璋在常遇秋棺槨旁邊痛哭流涕地說的這一番話使在場的所有人無不為之動容,大家都覺得朱元璋真得是沒得說,僅憑著一點,他就是當之無愧的開國皇帝。

  常遇秋的遺體在被所有人瞻仰之後蓋上了棺蓋並在四周釘上木楔子牢牢封死,幾天之後,按照國葬的儀式出殯,按照常家的家訓常遇秋的遺體要被運回青州常家堡入祖墳,而他的幾位兄弟也都向朱元璋請辭了所有官職,隨常遇秋的下葬隊伍回歸青州解甲歸田,朱元璋正求之不得,略加挽留之後,一概照准,但是他為了顯示他大明皇帝的寬厚仁慈,依然讓常遇秋和他的幾位兄弟以及後人世世代代享受皇恩。

  常遇秋的靈柩被運回了青州平定郡常家堡入了祖墳,杜文亮給朱元璋派來的護送隊伍每人發了三十兩白銀,打發他們回京交旨。

  幾年之後,常家的所有人以及常遇秋的幾位兄弟也攜帶家人一起離開了常家堡,來到東海小蓬萊定居,他們在島上修建了幾所宅院,幾位老弟兄住在一起,下面兒孫成群,整日裡享受天倫之樂,他們有時候去河邊垂釣,有時候去後山打獵,日子過得無憂無慮,逃離了世事的紛爭與鬧市的喧囂,安心在島上過著歸隱的生活。

  他們在後山仿照常家堡西山的樣式種植了一片樹林,幾位老弟兄經常來到這裡拿著各自應手的兵刃切磋武藝。

  “三哥,老了吧?”韓沖對常飛龍說道,“你現在還能像當年那樣斬蔡佑嗎?恐怕連棵小樹苗都砍不倒了吧?”

  “誰說我砍不倒一顆樹苗?不信,我就砍給你看看!”常飛龍吃力地拿著自己的青龍刀來到一棵小樹跟前,思量了一會兒說道,“這棵樹苗長得太好了,日後一定能成大才,我還是再選一棵吧。”

  “三哥,那么小的樹苗你就能知道日後一定能成大才?砍不動就說砍不動,別在那裡假裝憐香惜玉嘛!”李四海一語道破常飛龍的真實意圖。

  眾兄弟在後面看著哈哈大笑,這時,其中一人說道:“四海兄弟,誰都知道你有千斤之力,想當年在湖州城下你與張天騏手下的那員猛將舉著兵刃互砸對方的場面,我可是歷歷在目呀,不知道你現在還能不能再給大夥表演表演你的這個絕技啊?”

  “二哥!”李四海回頭看看坐在那裡的常遇秋說道,“老了!人真是不服老不行啊,我可不像三哥,我這人比較實在,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說句實在話,別說象當年那樣互砸對方了,我現在就連拿著拐棍故意打我的兒孫都做不到了,哈哈哈……”

  ps:五十章全部結束了,希望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向我提出來,以便在我下一部書中改正。最後衷心地謝謝大夥一貫的支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