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你以為你能繼續過安逸的生活嗎?”龐統面容突然變的很冷,他一揮手,又由林後出現數十士兵,手中的弓箭已經指向孔明:“只要你還在朝廷外一天,陛下就不能安心,他已經下令如果不能請到你就要除掉你,而且還會斬草除根,你不為自己想,就不為家人想想嗎?你要是不給我一個徹底戰勝你的機會,讓我心存遺憾,我會讓你更遺憾的。好好想想,不為了自己也要為家人想一下。”
“哈哈哈哈!”孔明乾脆笑出聲來:“士元,你還是喜歡搞這些小把戲,難道你能騙得了我嗎?程玉一向以仁愛治天下,怎會容你如此胡鬧?你的性格又如何會作出這樣的事情來?一位的威脅,反而已經落入下乘了,不用再白費心機了,從玄德主公死的那一天起,孔明就也已經死了,現在你見到的不過是一個荊州的山野農夫?對皇帝來說,一個農夫又怎麼是他所需要的呢?”
龐統心有不甘,還想再說什麼,突然一人在他肩膀輕柔的拍了一下,卻是郭嘉,直聽他滿懷遺憾的說:“算了,士元,我看孔明恐怕是真的死了。讓他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過完這一生,也許更是對一個朋友應盡的責任。”
“可是主公……”
“我們對主公只要說孔明以死就好,其他也不用解釋,其實以他的聰明已經可以猜想的到結果,只是心有不甘而已,但是他卻不會去勉強一個人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孔明對郭嘉感激的一笑說:“奉孝先生果然氣度非凡,能敗在先生手中對孔明來說,也算不上憾事,我想先生一定會督促天下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的。有先生在,更是不必再讓孔明費心。如果奉孝先生不嫌棄的話,亮有草廬一座,時刻歡迎先生做客。”又向龐統兩人點頭示意:“元直,士元,有你們為天下操心便夠了,作為朋友,何不讓我好好的歇一下呢?也歡迎你們來我的草廬喝酒談天,今天亮先告辭了!”
望著孔明離去的背影,龐統心存感慨:“可憐孔明這個人,還是向著他的志向背道而馳了。”
郭嘉半晌卻說:“眼前又何嘗不是他的志向呢?”
餘韻 陸遜與太史慈
“稟告大都督,荊州戰報傳來將軍全綜率軍與敵激戰三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後繼無緣而全軍覆沒,全將軍也戰死沙場。”
陸遜突然間聽到這個消息,只感覺到全身一陣無力,隨著荊州兵團的覆滅,自己這一次北伐恐怕又要無功而返,希望能夠全軍而退才好,於是陸遜下令:“快馬傳令前軍,停止向壽春方向進軍,全軍撤回廬江。”
廬江作為長江北岸孫權勢力最後一個據點,是每次陸遜北伐時候必經的途徑,可是趁著唐軍忙於平定蜀中以及休養生息的這短短的數年之中,陸遜已經北伐三次,前兩次都是無功而返,這一次自己三路進軍,全綜部由九江進軍江夏取荊州,呂蒙部屯兵曲阿準備隨時渡江襲擊徐州,而自己則由廬江出兵直取淮南,本是抱著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可是隨著全綜的敗亡,即使自己能夠取得勝利對大局也不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陸遜卻又沒有勇氣將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畢竟自己如果耐心的話,也許還有一點點的機會吧?
但是命運是不會給任何一個他不中意的人以轉機,他這邊的命令下達沒有多久,派去傳令的士兵便已經回來,與他同來的還有前軍的殘兵敗將,前軍在行進的途中遭遇到唐軍的埋伏,也是慘敗而歸,看來自己這次的北伐早就在程玉等人的算計之中。
既然這樣,更是一點也不能耽擱,陸遜馬上下令全軍出發撤回廬江,如果自己這裡再有一點閃失的話,江東的希望便徹底沒了。
也是他退的及時,不過是剛剛到達廬江城,還沒有好好的休息一下,唐軍便已經圍了廬江,陸遜馬上又要投入到城防指揮中去。
城外高崗上,太史慈迎風而立,他的兒子太史亨帶著數名親衛跟在後面。遙遙的望著遠處的廬江城,太史慈有些意氣風發,對兒子說:“你看到了嗎?江東的精銳都在這裡,只要我們拿下廬江,孫權將再無力抵抗,這麼多年了,我終於可以盼到主公一統山河的一天了。”
太史亨對此雖然也很感激動,但是他更在意的是父親的身體,在一邊小聲的勸父親:“爹爹,這裡風大,小心傷了身體,我們還是回軍營去吧。”
太史慈有些不滿的看了他一眼,自己才多大歲數,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這個孩子竟然當自己已經是弱不經風的樣子,其實他才是需要照顧的人吧?可是轉念一想,也真是歲月不饒人,轉眼間自己的孩子已經有當年自己初上戰場時候的歲數了,這麼多年了,終於把這一天盼來了。
陸遜正在四下巡視防禦狀況,廬江已經是長江北岸唯一的重鎮,已經容不得一點的閃失。突然間一陣風吹來,陸遜咳嗽了幾聲,繼而胸中一陣煩悶,又帶起了心口的疼痛。看著陸遜的臉色不善,周圍的將官紛紛過來詢問:“大都督,您怎麼樣?沒有事情吧?”
半晌,陸遜才恢復過來,搖了搖手,示意自己沒有事情,最近這幾年,陸遜忙於為孫權操勞軍事國事,一刻也得不到休息,不過是二十剛過的年紀,身體卻已經疲累不堪。此時他的心中甚至有一種感覺,自己如果不能很快給唐軍一個重大打擊的話,恐怕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持下去了。
“哈哈哈哈!”孔明乾脆笑出聲來:“士元,你還是喜歡搞這些小把戲,難道你能騙得了我嗎?程玉一向以仁愛治天下,怎會容你如此胡鬧?你的性格又如何會作出這樣的事情來?一位的威脅,反而已經落入下乘了,不用再白費心機了,從玄德主公死的那一天起,孔明就也已經死了,現在你見到的不過是一個荊州的山野農夫?對皇帝來說,一個農夫又怎麼是他所需要的呢?”
龐統心有不甘,還想再說什麼,突然一人在他肩膀輕柔的拍了一下,卻是郭嘉,直聽他滿懷遺憾的說:“算了,士元,我看孔明恐怕是真的死了。讓他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過完這一生,也許更是對一個朋友應盡的責任。”
“可是主公……”
“我們對主公只要說孔明以死就好,其他也不用解釋,其實以他的聰明已經可以猜想的到結果,只是心有不甘而已,但是他卻不會去勉強一個人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孔明對郭嘉感激的一笑說:“奉孝先生果然氣度非凡,能敗在先生手中對孔明來說,也算不上憾事,我想先生一定會督促天下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的。有先生在,更是不必再讓孔明費心。如果奉孝先生不嫌棄的話,亮有草廬一座,時刻歡迎先生做客。”又向龐統兩人點頭示意:“元直,士元,有你們為天下操心便夠了,作為朋友,何不讓我好好的歇一下呢?也歡迎你們來我的草廬喝酒談天,今天亮先告辭了!”
望著孔明離去的背影,龐統心存感慨:“可憐孔明這個人,還是向著他的志向背道而馳了。”
郭嘉半晌卻說:“眼前又何嘗不是他的志向呢?”
餘韻 陸遜與太史慈
“稟告大都督,荊州戰報傳來將軍全綜率軍與敵激戰三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後繼無緣而全軍覆沒,全將軍也戰死沙場。”
陸遜突然間聽到這個消息,只感覺到全身一陣無力,隨著荊州兵團的覆滅,自己這一次北伐恐怕又要無功而返,希望能夠全軍而退才好,於是陸遜下令:“快馬傳令前軍,停止向壽春方向進軍,全軍撤回廬江。”
廬江作為長江北岸孫權勢力最後一個據點,是每次陸遜北伐時候必經的途徑,可是趁著唐軍忙於平定蜀中以及休養生息的這短短的數年之中,陸遜已經北伐三次,前兩次都是無功而返,這一次自己三路進軍,全綜部由九江進軍江夏取荊州,呂蒙部屯兵曲阿準備隨時渡江襲擊徐州,而自己則由廬江出兵直取淮南,本是抱著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可是隨著全綜的敗亡,即使自己能夠取得勝利對大局也不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陸遜卻又沒有勇氣將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畢竟自己如果耐心的話,也許還有一點點的機會吧?
但是命運是不會給任何一個他不中意的人以轉機,他這邊的命令下達沒有多久,派去傳令的士兵便已經回來,與他同來的還有前軍的殘兵敗將,前軍在行進的途中遭遇到唐軍的埋伏,也是慘敗而歸,看來自己這次的北伐早就在程玉等人的算計之中。
既然這樣,更是一點也不能耽擱,陸遜馬上下令全軍出發撤回廬江,如果自己這裡再有一點閃失的話,江東的希望便徹底沒了。
也是他退的及時,不過是剛剛到達廬江城,還沒有好好的休息一下,唐軍便已經圍了廬江,陸遜馬上又要投入到城防指揮中去。
城外高崗上,太史慈迎風而立,他的兒子太史亨帶著數名親衛跟在後面。遙遙的望著遠處的廬江城,太史慈有些意氣風發,對兒子說:“你看到了嗎?江東的精銳都在這裡,只要我們拿下廬江,孫權將再無力抵抗,這麼多年了,我終於可以盼到主公一統山河的一天了。”
太史亨對此雖然也很感激動,但是他更在意的是父親的身體,在一邊小聲的勸父親:“爹爹,這裡風大,小心傷了身體,我們還是回軍營去吧。”
太史慈有些不滿的看了他一眼,自己才多大歲數,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這個孩子竟然當自己已經是弱不經風的樣子,其實他才是需要照顧的人吧?可是轉念一想,也真是歲月不饒人,轉眼間自己的孩子已經有當年自己初上戰場時候的歲數了,這麼多年了,終於把這一天盼來了。
陸遜正在四下巡視防禦狀況,廬江已經是長江北岸唯一的重鎮,已經容不得一點的閃失。突然間一陣風吹來,陸遜咳嗽了幾聲,繼而胸中一陣煩悶,又帶起了心口的疼痛。看著陸遜的臉色不善,周圍的將官紛紛過來詢問:“大都督,您怎麼樣?沒有事情吧?”
半晌,陸遜才恢復過來,搖了搖手,示意自己沒有事情,最近這幾年,陸遜忙於為孫權操勞軍事國事,一刻也得不到休息,不過是二十剛過的年紀,身體卻已經疲累不堪。此時他的心中甚至有一種感覺,自己如果不能很快給唐軍一個重大打擊的話,恐怕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