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諸葛亮望著由林中此來的幾個人端詳了半晌,才喃喃的說:“原來是你們,難怪,難怪。”說完又挺直了有些佝僂的背,突然間散發出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口中還說:“想不到這麼多年,你們還記得我。”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人笑著說:“當年孔明你神秘失蹤,讓陛下如何能睡得著覺,以陛下英名神武,欲攬進天下英才的心思,能放過你才怪,孔明啊,不要再迴避了,陛下對你是真心的,何不出來一起共建太平盛世?”
身邊另一個年紀稍微小一點的人笑著說:“孔明兄,想不到這麼多年你竟然還能記得我,也不枉你我朋友一場,現在天下太平,陛下正需人才之際,早已經下令既往不咎,你要是出山的話,定然是國之棟樑,何必要空老山林呢?你我自小就在爭,我們不妨再爭一下,在史書上,究竟誰的名字更靠前一些。”
諸葛看著兩個曾經的朋友卻沒有說話,他在望著另外一個人,努力在猜想此人究竟是誰,其實他的想法當然不會錯,這個人就是他想到的那人。
卻說孔明當年是如何逃脫於亂軍之中的呢?
原來,以孔明的本事,要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自然不在話下,可是要想親自在千軍萬馬中衝殺,自然是白給,連關張等勇將都只有葬身山林,何況他一個文人呢?
不過是一會的功夫,孔明就被蠻軍一刀砍在腿上,跌落馬下,也是他命大,這一刀沒有徹底將他的腿砍斷,不過卻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知道今天,他的腿還是跛的。
在亂軍之中,他親眼看到劉備中槍,關羽殞命,也看到張飛壯如瘋虎殺出重圍。可是他的心中知道,漢朝的基業已經完了,或者說劉備主公的基業已經完了。曾經在一瞬間,他也曾經有過自殺殉國的想法,可是最後還是他淡薄的生性占了上風,自己這一死,又有誰來照顧死者的墳墓呢?於是孔明竟然使用了比死更悲壯的方法,由地上撿起一把刀來,一刀砍向自己的面孔,這刀深可及骨,將他自己徹底的毀容,瞬間的疼痛,沒有再給他任何機會,馬上就暈絕了過去。
當他在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卻是與眾多傷兵在一起,見他清醒過來,又蠻軍給他換了一套乾淨的衣服,這些蠻軍只認臉,不認衣服,竟然沒有發現懸賞頗高的孔明就在他們面前,白白的浪費了一大筆銀子。
不過用孔明也小小的賺回可了一筆,畢竟活人所給的賞金要比死人多,徐州軍當時也曾經在俘虜中排查,可是沒有人想到這個已經毀容的瘸子竟然就是劉備仗以縱橫天下的孔明,最後以孔明的身體狀況也不能繼續為軍,就給了他一些銀子打發他回家。
曾經孔明也和程玉離的很近,不過當時孔明想的是這個距離能不能刺殺到程玉,而程玉想的卻是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孔明為自己所用。
隨著天下局勢的逐漸明朗穩定,孔明也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對程玉的敵對態度,他覺得有這樣一個君主對百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終於放棄了為劉備復仇的想法,與妻兒耕種在劉備墳墓附近的山中,準備終老林泉。
可是沒有想到多年以後有歸降程玉的劉備舊部在祭奠劉備之時赫然發現劉備墳墓有人曾經來過的跡象,在程玉向他求賢之時隨口向程玉做了匯報。
根據各種蛛絲馬跡,程玉的幾大軍師一致認定此人很有可能是諸葛孔明,於是乾脆於清明結伴而來,想要說服孔明出山。
此時當中的人已經淡淡的開了口:“孔明先生別來無恙,在下就是穎川郭奉孝。”
當年雖然兩人在陣前見過,可是郭嘉一向不如孔明張揚,因此孔明對他沒有多大印象,可是一聽到這個名字,孔明卻是如雷貫耳,他知道這個人是程玉的謀主,當年程玉之所以能夠縱橫天下,與這個人的幫助脫離不開關係,甚至當年程玉為了要他三擒三縱的故事,也為他所熟知。
在不覺中,孔明有時也會嫉妒一下郭嘉,為什麼讓他遇到了最後的真主,不然恐怕就是自己站到這個地方對郭嘉說這番話了吧?
剩下的兩個人不但是孔明的舊友還是程玉麾下屈指可數的重量級人物,徐庶和龐統。只聽徐庶說:“孔明,都這麼多年了,你又何必如此執著呢?我想你的志向是安定天下而決不應該是為一個沒有必要的人盡忠到死吧?如今陛下已經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未嘗不是為你實現了心中的理想,你何不出山為天上蒼生盡上你的一分力呢?”
孔明卻是淡淡一笑,只是伴隨笑容的不再是他往日風流倜儻的面容,隨著笑容牽動,他的臉卻變得更令人可怖:“元直,何必呢?我這一生只能奉獻給一位主公,這是我做人的原則,如今既然我的理想破滅了,可是天下百姓依舊有安樂生活去過,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又有什麼區別呢?不如讓我去過幾天安逸的生活。”
一邊的龐統又說:“孔明,你小子不是處處都勝過我嗎?為什麼今天卻落到這部田地,難道你的心中服嗎?我給你一個勝過我的機會,只要你出山,我會讓陛下給你個機會讓我們兩個公平競爭,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戰勝你一回,讓你知道誰才是荊州的第一能人!”
孔明的笑容更勝:“你也一樣,士元,這麼多年難道你就放不下勝負之心嗎?其實在主公敗亡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經勝了,而且你勝的堂堂正正,不必為此遺憾,我也早已失去了爭強好勝之心,對我來說,與其去費盡心機與你爭勝,不如回去撫育稚子。”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人笑著說:“當年孔明你神秘失蹤,讓陛下如何能睡得著覺,以陛下英名神武,欲攬進天下英才的心思,能放過你才怪,孔明啊,不要再迴避了,陛下對你是真心的,何不出來一起共建太平盛世?”
身邊另一個年紀稍微小一點的人笑著說:“孔明兄,想不到這麼多年你竟然還能記得我,也不枉你我朋友一場,現在天下太平,陛下正需人才之際,早已經下令既往不咎,你要是出山的話,定然是國之棟樑,何必要空老山林呢?你我自小就在爭,我們不妨再爭一下,在史書上,究竟誰的名字更靠前一些。”
諸葛看著兩個曾經的朋友卻沒有說話,他在望著另外一個人,努力在猜想此人究竟是誰,其實他的想法當然不會錯,這個人就是他想到的那人。
卻說孔明當年是如何逃脫於亂軍之中的呢?
原來,以孔明的本事,要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自然不在話下,可是要想親自在千軍萬馬中衝殺,自然是白給,連關張等勇將都只有葬身山林,何況他一個文人呢?
不過是一會的功夫,孔明就被蠻軍一刀砍在腿上,跌落馬下,也是他命大,這一刀沒有徹底將他的腿砍斷,不過卻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知道今天,他的腿還是跛的。
在亂軍之中,他親眼看到劉備中槍,關羽殞命,也看到張飛壯如瘋虎殺出重圍。可是他的心中知道,漢朝的基業已經完了,或者說劉備主公的基業已經完了。曾經在一瞬間,他也曾經有過自殺殉國的想法,可是最後還是他淡薄的生性占了上風,自己這一死,又有誰來照顧死者的墳墓呢?於是孔明竟然使用了比死更悲壯的方法,由地上撿起一把刀來,一刀砍向自己的面孔,這刀深可及骨,將他自己徹底的毀容,瞬間的疼痛,沒有再給他任何機會,馬上就暈絕了過去。
當他在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卻是與眾多傷兵在一起,見他清醒過來,又蠻軍給他換了一套乾淨的衣服,這些蠻軍只認臉,不認衣服,竟然沒有發現懸賞頗高的孔明就在他們面前,白白的浪費了一大筆銀子。
不過用孔明也小小的賺回可了一筆,畢竟活人所給的賞金要比死人多,徐州軍當時也曾經在俘虜中排查,可是沒有人想到這個已經毀容的瘸子竟然就是劉備仗以縱橫天下的孔明,最後以孔明的身體狀況也不能繼續為軍,就給了他一些銀子打發他回家。
曾經孔明也和程玉離的很近,不過當時孔明想的是這個距離能不能刺殺到程玉,而程玉想的卻是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孔明為自己所用。
隨著天下局勢的逐漸明朗穩定,孔明也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對程玉的敵對態度,他覺得有這樣一個君主對百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終於放棄了為劉備復仇的想法,與妻兒耕種在劉備墳墓附近的山中,準備終老林泉。
可是沒有想到多年以後有歸降程玉的劉備舊部在祭奠劉備之時赫然發現劉備墳墓有人曾經來過的跡象,在程玉向他求賢之時隨口向程玉做了匯報。
根據各種蛛絲馬跡,程玉的幾大軍師一致認定此人很有可能是諸葛孔明,於是乾脆於清明結伴而來,想要說服孔明出山。
此時當中的人已經淡淡的開了口:“孔明先生別來無恙,在下就是穎川郭奉孝。”
當年雖然兩人在陣前見過,可是郭嘉一向不如孔明張揚,因此孔明對他沒有多大印象,可是一聽到這個名字,孔明卻是如雷貫耳,他知道這個人是程玉的謀主,當年程玉之所以能夠縱橫天下,與這個人的幫助脫離不開關係,甚至當年程玉為了要他三擒三縱的故事,也為他所熟知。
在不覺中,孔明有時也會嫉妒一下郭嘉,為什麼讓他遇到了最後的真主,不然恐怕就是自己站到這個地方對郭嘉說這番話了吧?
剩下的兩個人不但是孔明的舊友還是程玉麾下屈指可數的重量級人物,徐庶和龐統。只聽徐庶說:“孔明,都這麼多年了,你又何必如此執著呢?我想你的志向是安定天下而決不應該是為一個沒有必要的人盡忠到死吧?如今陛下已經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未嘗不是為你實現了心中的理想,你何不出山為天上蒼生盡上你的一分力呢?”
孔明卻是淡淡一笑,只是伴隨笑容的不再是他往日風流倜儻的面容,隨著笑容牽動,他的臉卻變得更令人可怖:“元直,何必呢?我這一生只能奉獻給一位主公,這是我做人的原則,如今既然我的理想破滅了,可是天下百姓依舊有安樂生活去過,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又有什麼區別呢?不如讓我去過幾天安逸的生活。”
一邊的龐統又說:“孔明,你小子不是處處都勝過我嗎?為什麼今天卻落到這部田地,難道你的心中服嗎?我給你一個勝過我的機會,只要你出山,我會讓陛下給你個機會讓我們兩個公平競爭,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戰勝你一回,讓你知道誰才是荊州的第一能人!”
孔明的笑容更勝:“你也一樣,士元,這麼多年難道你就放不下勝負之心嗎?其實在主公敗亡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經勝了,而且你勝的堂堂正正,不必為此遺憾,我也早已失去了爭強好勝之心,對我來說,與其去費盡心機與你爭勝,不如回去撫育稚子。”